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盖对兴安鹿蹄草叶片叶绿素与花青素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兴安鹿蹄草在雪盖前期、雪盖期及雪盖后期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雪盖前期,从10月初到11月中旬,叶绿素、花青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高,但叶绿素与花青素比值随气温降低而降低;雪被覆盖期,从12月初到翌年3月初,由于被积雪覆盖,叶绿素含量低于雪盖前期,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明显增高。花青素含量从12月中旬开始降低,叶绿素与花青素比值降到最低值;雪盖后期,3月初至3月中旬,叶绿素含量高于雪被覆盖期,4月初有所下降,之后又回升,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明显低于雪被覆盖期,花青素含量从3月中旬开始明显下降,4月初又开始升高。叶绿素与花青素比值明显高于雪被覆盖期。  相似文献   

2.
行道树叶绿素变化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分析了城市行道树与对比区相应树种的叶绿素变化,并对由叶绿素变化引起的高光谱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环境对行道树叶绿素有重要影响,其中,对针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小,对阔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大;(2)导数光谱与测试树种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在740~760 nm附近相关系数达0.83以上;(3)PSSR植被指数与测试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幂函数回归的确定性系数达80%左右.以上结论说明:高光谱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因城市环境引起的植被叶绿素变化.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镜技术在叶绿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酒精浸泡和戊二醛固定相结合的方法,制同常青植物叶片的叶绿素扫描电镜样品,解决了叶绿素的样品制备难题,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叶绿素在萃取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冬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丰富,最佳浸泡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4.
杨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杨树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建立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线性函数、乘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拟合方程,并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最佳拟合曲线,以探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PAD值与叶绿素a含量的最优函数模型为y=0.004 219SPAD1.630 2(R2=0.918 7);SPAD值与叶绿素b含量最优函数模型为y=0.071 308e0.055 468SPAD(R2=0.927 9);SPAD值与叶绿素总量的最优函数模型为y=0.003 24SPAD1.792 1(R2=0.924 3)。通过对9个不同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统计检验发现,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回归方程来预测杨树叶片叶绿素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应用SPDA-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胡杨和新疆杨苗木旺盛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7月和8月,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和新疆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7月胡杨叶绿素含量随着水分降低呈现增长趋势,而新疆杨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8月叶绿素的含量变化是随着水分的减少2个树种都呈现先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沙地樟子松、紫穗槐苗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水势、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樟子松和紫穗槐水势均呈递减的趋势。樟子松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有所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分别为0.50、0.16、0.66 mg·g-1。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减低,严重水分胁迫时,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最低,分别比正常水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下降了1.61、0.35、1.96 mg·g-1;樟子松和紫穗槐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性比紫穗槐强。  相似文献   

7.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混合型)及pH为2.5、4.0、5.6的3个梯度,研究不同酸雨对刨花润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幼苗的栽培及耐酸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5(pH 2.5)、T6(pH 4.0)、T7(pH 5.6)等硝酸型酸雨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T7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T6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CK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最低。不同酸雨梯度间,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酸雨类型均能促进刨花润楠叶绿素含量的积累,酸性环境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4种楸树嫁接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楸树嫁接苗的抗旱性,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砧1为金丝楸,砧2为灰楸,砧3为豫楸1号,砧4为梓树)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系统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a含量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间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b含量在干旱胁迫期间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叶绿素(a b)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叶绿素(a b)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相反。以叶绿素a、叶绿素(a 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叶绿素(a/b)比值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抗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  相似文献   

9.
乌桕秋叶色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叶变色后分别呈黄色和红色的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变色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入秋后叶绿素开始降解,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黄色系秋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升高;红色系秋叶在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同时,花色素苷合成加快,含量大幅升高;黄色秋叶比红色秋叶色彩维持期长。  相似文献   

10.
林下微生境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林下微生境和全光照下的5个草坪草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微生境使得草坪草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林下的明显高于全光照下的,而叶绿素a/b值则相反.根据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普通、欧宝和优异对林下微生境的适应性较强,派尼和高羊茅猎狗5适应性中等,午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三种板栗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山1号’、‘九山2号’、‘处暑红’3个板栗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SPAD叶绿素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个板栗品种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得到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带入回归方程的预测值进行检验得出均无显著差异,可以通过SPAD值采用回归方程预测不同品种板栗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对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的差异以及优势种叶绿体色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优势种在某海拔梯度以外,不同叶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一般在中高海拔梯度差异最大,且2年生叶片含量高于1年生叶片;而不同叶龄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表现复杂,表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同优势种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米槠林优势种中有7种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一般在A5(442m)或A6(531m)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叶绿素a/b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比较多样化。类胡萝卜素作为功能色素由于其功能比较复杂,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也不尽相同。海拔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于植物叶绿体色素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的优势种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能快速简便地预测桃叶叶绿素绝对含量的方法,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以随机选取的桃树叶片为试材,分别采用SPAD-502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桃树叶片的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分析了两者间的相关性,并分别建立了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方程、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和乘幂方程的拟合方程,根据R2值确定了最优方程。结果表明:桃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相关。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y=0.074 9 VSPAD-1.256 9,R2=0.880 7;y=0.041 4 VSPAD-1.075 5,R2=0.869 0;y=0.116 3 VSPAD-2.332 4,R2=0.883 8。文中还对6个不同桃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实测值与预测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可以用线性方程来预测桃树叶片叶绿素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叶绿素含量成为可能.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冠层光谱,并对观测叶片进行同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分析樟树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位于400、556、621 nm;通过建立各敏感段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了叶绿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分别为y=exp(1.191 1458.912x)和y=3.29×exp(1458.912x).说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估测樟树幼林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剪去穗部1/3枝梗,形成不同的库源比,测定了叶绿素a、b含量、比值及总含量。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库源比较大,库源矛盾突出,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后期叶绿素a/b值显著增加;剪去穗部1/3枝梗,降低库源比,能明显减缓两组合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降低叶绿素a/b,源更不足的两优培九较汕优63更为明显,说明库源比越大,叶绿素a/b上升越快。  相似文献   

16.
苦竹属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竹属苦竹、宜兴苦竹、川竹、斑苦竹、杭州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10种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丰富,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 mg/kg以上,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5~182.24 g/kg之间,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均在1 600 mg/kg以上,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苦竹竹叶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843.29 mg/kg及182.24 g/kg;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分别为3 339.24 mg/kg和2 390.97 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 mg/kg。研究结果为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苦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白桦、长白落叶松、蒙古栎和水曲柳人工林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A及叶绿素B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比叶重和叶绿素A、B含量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同一季节中,不同树种的比叶重和叶绿素A、B含量也有所差异,且在不同月份差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运用SPAD-502叶绿素仪,对来自江西、浙江和福建的9个不同油荼无性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N7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同为福建省当地无性系的△51-2和○65-7的值明显偏低.不同油茶无性系叶片多以叶基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叶尖部最低.每个无性系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不统一,植株中部叶的叶中部位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标准误相对较低,比较稳定,可作为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最佳测定部位.  相似文献   

19.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在胁迫环境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涵盖大量的光合作用过程信息。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精确且无损伤的新技术,在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及胁迫生理生态等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叶绿素荧光分析相关参数、生物学意义以及该技术在胁迫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几种相思树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马占相思、卷荚相思、厚荚相思、黑木相思等4种相思树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4种相思树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与树种高生长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