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进接蚌技术 提高珍珠质量潘炳炎,文仲芬(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手术的蚌的嫁接手术(简称接蚌)是育珠生产中的主要部分。按蚌技术的先进与熟练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育成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一、细胞小片的大小与...  相似文献   

2.
手术蚌的嫁接手术(简称接蚌)是育珠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接蚌技术的先进与熟练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育成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 一、细胞小片的大小与厚薄 小片的大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不同来确定。国际市场上因珍珠首饰工艺品更新换代快,有时需要大珠,有时需要中小珠。前段时期需要中小珠,就采用当年人繁的“抛头”小蚌及刚达龄的小蚌进行育珠,取名“三小”育珠法。该法育珠蚌、珍珠生长快、珠型好、周转快、效益高,曾风糜一时,但该法所产出的珍珠大部分以4~5  相似文献   

3.
手术蚌的嫁接(简称接蚌)水平和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要不断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1 细胞小片的大小与厚薄 小片的大小应根据市场对珍珠的要求来确定。国际市场上珍珠首饰工艺品更新换代快,前段时期需要中小珠,就采用了当年人工繁殖的“泡头”小蚌及刚达龄的小蚌进行育珠,该法具有珍珠生长快、珠型好、周转快、效益高的特点,曾风靡一时。但该法所培育的珍珠大部分以4~5毫米为主,市场已饱和。“三小”育珠最大的弊端是颗粒小、  相似文献   

4.
潘炳炎  文仲芬 《淡水渔业》2000,30(12):30-32
通过推广"改进接蚌技术、提高珍珠质量"的活动,我们所创立的新技术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法育成的珍珠光洁度、圆度和产量明显比其他方法好,给珍珠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根芳 《科学养鱼》2004,(10):10-11
中国淡水珍珠的产量已占世界首位,但是质量并不理想。目前,全国每年培育的稚、幼蚌近百亿只,生产育珠蚌可达5亿-8亿只。如果不是因为蚌病导致的大量死亡,每年的商品珠蚌和珍珠产量可比目前高出一倍以上。所以,提高珍珠质量,限制产量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6.
开发大型正圆优质淡水珍珠的养殖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炳炎  文仲芬 《内陆水产》2001,26(11):43-45
我国加入WTO后,珍珠业将参与国际竞争,淡水珍珠的养殖和贸易更加市场化。从目前珍珠养殖数量来看,中国是第一大国,但质量却不尽人意。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世界珍珠产量1362吨,其中中国海水珍珠20吨,淡水珍珠1200吨,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6%,销售额却只有3.8亿美金,占世界销售额45亿美金的8%。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珍珠数量与价值存在明显的反差。这种仅仅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如不采取措施,极可能毁掉中国的珍珠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曾以浙江的金华兰溪为中心,向全国育珠区推广“改进接蚌技…  相似文献   

7.
“袋控育珠”法简介“袋控育珠”顾名思义是以袋控制蚌的生长,使蚌的珍珠层分泌转移到珍珠的形成上,以提高珍珠的产量。这使种现象我们很容易在日常剖蚌中发现:一些蚌壳生长很快,外表光滑喜人,但剖开蚌壳珠子却不大,群众谑称为“好自身”蚌。而有的蚌外表老态,蚌口...  相似文献   

8.
褶纹冠蚌,背瘤丽蚌育的珠,一般“两夏一冬”就可采收,有的当年植片,当年采收;三角核蚌和其它贝蚌,一般要经过“三夏两冬”才能采收,有核珍珠要比无核珍珠时间短。为什么珍珠形成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呢?因为无论哪种贝蚌育的珠,也不管培养的是哪种珍珠,都要经历珠囊形成期、珠胚期、珠核  相似文献   

9.
我国年产珍珠约200吨左右,其中淡水珍珠占95%以上,我国培育淡水珍珠的主要河蚌品种为三角帆蚌然而,近十年来,由于这种育珠蚌感染了病毒性“蚌瘟”病,并在全国各珍珠主产区广泛流行,导致我国淡水珍珠产业遭到严重的损失,育珍蚌死亡70%左右。一、病毒性“蚌瘟”病在我国流行情况我国首次发现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是1975年在江苏省珍珠主产区的吴县,当年该县仅黄棣乡死亡育珠蚌数达200万只,并迅速在各地蔓延,1979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历史虽仅20余年,但珍珠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由于产品质量长期停滞不前,珍珠出口换汇率在逐年下降。面对今日国际珠宝市场以质竞争的严峻形势,本讲座以提高养殖珍珠品位为导向,从幼蚌繁殖、手术作业、培育技术和珠蚌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供参考。第一讲三角帆蚌人繁技术及其幼蚌的促长培育一、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 (一)三角帆蚌人繁生物学知识 1、性别特征双壳类软体动物在生殖季节,可见内脏团二侧周围具有丰满发达的生殖腺。生殖腺呈黄色者,多为雌性个体;呈乳白色者则多为雄性个体。然而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历史虽仅20余年,但珍珠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由于产品质量长期停滞不前,珍珠出口换汇率在逐年下降.面对今日国际珠宝市场以质竞争的严峻形势,本讲座以提高养殖珍珠品位为导向,从幼蚌繁殖、手术作业、培育技术和珠蚌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巩固鳖蚌混养新模式,探索该模式下的珍珠颜色品质,提高水体利用率和珍珠养殖产量。开展了鳖蚌混养模式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选定“鄱阳湖品系中华鳖”种鳖和池蝶蚌“鄱珠1号”育珠蚌进行育珠混养。经过12个月的养殖试验,鳖蚌生长良好,常规水质指标正常,藻相稳定,珍珠亮度总体中等偏上;颜色偏淡黄为主,珍珠优质率为54.03%,试验效果较好,对广大养殖户利用甲鱼池塘养殖珍珠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片与蚌间的关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褶纹冠蚌同一个体自体外套膜小片育珠,结果珍珠质量明显提高。采用三角帆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褶纹冠蚌。结果珍珠质量极差,大多数蚌产不出珍珠;采用褶纹冠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三角帆蚌,结果三分之一的蚌能得到质量高于褶纹冠蚌,产量高于三角帆蚌的珍珠。作者认为供片蚌和受片蚌间相适关系影响珍珠质量,研究如何提高褶纹冠蚌小片在三角帆蚌体内成珠的比率,在生产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省珍珠业的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其中尤以三角帆蚌以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自七十年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大面积三角帆蚌死亡现象。当初,我省有些地区从外省购进不少三角帆蚌,导致我省1983年发生三角帆蚌暴发性的死亡,一直延续至今,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珍珠是一种名贵中药,亦可制多种贵重装饰品,在淡水珍珠养殖中,又以三角帆蚌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近几年三角帆蚌连续发生大面积死亡,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给育珠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育珠蚌在15-30℃的水温范围内,生长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夏秋季节是蚌体、珍珠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夏秋季育珠蚌的管理,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和养蚌育珠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夏秋季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赵明森 《齐鲁渔业》2002,19(12):43-45
1 我国淡水珍珠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淡水无核珍珠的育成,是我国水产科技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大突破,它开创了一个新兴产业,填补了我国淡水养殖上的一项空白。1989年,全国的珍珠产量达到200t,成为世界第一。1995年,全国的珍珠产量猛增至1500t。其后虽经多次大的调整,到2000年,全国的珍珠产量仍保持在1200t左右,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淡水珍珠生产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生产项目,在立体开发利用我国内陆水域资源、引导农民发家致富上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淡水珍珠生产的发展,珍珠的培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小蚌、小片、小工具“三小”育珠技术的创立与推广,为提高我国淡水珍珠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珍珠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量的80%,其中,淡水珍珠产量超过95%,三角帆蚌是淡水珍珠育珠主力军,年产量超过淡水珍珠年产量的80%。随着社会大众对珍珠需求的不断攀升,三角帆蚌人工养殖成为提升珍珠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在三角帆蚌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或多或少都会被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所污染,进而污染三角帆蚌本身,轻则对三角帆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重则导致三角帆蚌死亡。据研究表明,造成三角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珍珠养殖扩张情况 养蚌育珠是水产业中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中国07年的珍珠产量达1600吨,占全世界产量的95%以上。前几年珍珠养殖利润高达300%,看到珍珠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农民转产,渔产养殖户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