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风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力侵蚀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抽样调查方法是风力侵蚀普查的重要方法。在介绍我国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布设、基础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风力侵蚀模型、侵蚀因子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对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调查、汇总上报和成果评价等普查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详细总结。普查技术方法的正确把握对于保证普查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普查结果可为国家水土保持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方案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等3种对象.水土流失普查,采取宏观遥感调查与地面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侵蚀沟道普查,利用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得到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利用各种基础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类型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国务院决定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其中水力侵蚀普查是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专项中土壤侵蚀普查方面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泸县水土保持技术人员根据水力侵蚀野外调查技术要求和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利用GETScreen软件精确裁剪调查单元google影像,以CAD软件为平台,实现调查单元底图(pdf格式)与google影像完全重合,结合GPS现场复核,有效降低了野外调查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精确度,较好地完成了水力侵蚀普查任务。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2010-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普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首次运用野外调查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现将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分省分项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力侵蚀普查是2010-2012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抽样调查是本次水力侵蚀普查的主要方法.野外抽样调查单元依据不同侵蚀类型区和各省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布设:在全国按统一网格布局,按一定密度抽样,获得野外调查单元的位置;以第4层网格(1 km×1 km)为基础,在平原区以1 km×1 km网格、在丘陵区和山区以0.2~3.0 km2的小流域作为野外调查单元.综合分析降雨、地形、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影响水力侵蚀的因子,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来评价水力侵蚀强度,获得水力侵蚀的分布、面积与强度,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水力侵蚀抽样调查方法研究对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水力侵蚀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月5日,省水利普查办公室、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在太原联合举办了山西省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培训班,全省11个市的普查指导员、109个县的普查员共135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内容之一。按照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技术要求,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填写普查表、数据汇总,对全省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对普查成果从行政区和流域两个层面进行了汇总分析,为辽宁省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为今后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蚀野外调查单元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抽样调查的基本单元,调查单元提交成果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数据分析阶段的工作量与效率。本次普查覆盖范围广,抽样调查单元数量巨大,采用传统人工整理数据上报容易出错。基于ARCGIS与PYTHON语言,详细介绍了水蚀野外调查单元在资料准备阶段与数据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编写批处理脚本程序,实现调查单元四级存放目录的建立,矢量、栅格、文本等数据的分发,以及调查表到GIS数据属性表的转换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引入批处理脚本程序对质量进行控制,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保证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
水力侵蚀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野外调查单元是本次水力侵蚀普查抽样调查的基本单元,而调查底图作为野外调查的基础工作底图,在野外调查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水力侵蚀普查覆盖范围广,抽样调查单元的数量巨大,制图流程涉及的工序较多,采用传统人工制图较为繁杂,且容易出错。基于Arc GIS与Python语言,详细介绍了水蚀野外调查单元底图批量制作技术,通过编写批处理脚本程序,自动实现制图模板分发、数据替换、制图输出等流程,极大减轻了制图工作量,对制图的质量保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查清了贵州省土壤侵蚀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建立健全了全省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对贵州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规划和行政管理,以及生态建设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普查目的、任务、责任、前期工作、宣传、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主要方法,并针对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各阶段的工作经验,包括普查培训的"三统一、三细化"方式,降雨量资料填报的"分片制、三核制和年审制",调查底图制作的"五分法",野外调查指导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方法,以及调查成果数字化的"三统一"节点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有效地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30 000多个野外调查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采用.NET平台并结合ArcEngine二次开发包,开发了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的土壤水蚀模数计算器软件。以陕西省安塞县野外调查单元数据为例,应用该软件进行计算并得到了野外调查单元的水蚀模数,将计算结果与手工操作ArcMap计算得到的侵蚀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水蚀模数计算器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并可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该软件可用于区域水土流失调查水蚀模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技术要求,对全省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数据,从其与水土流失变化面积的对比、与历年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的对比、与森林面积的对比等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利普查中侵蚀沟道的普查,是庞大复杂的一项工作。工作流程包括基础资料收集、沟道提取、野外核查、普查表填写和数据汇总5个阶段。辽宁省黑土区列入调查范围内的13个市共计49个县,提取侵蚀沟道47 200条。通过遥感解译及验证方法,全面调查了侵蚀沟道现状,取得的成果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吐鲁番市的自然环境概况,以乡为基本单元,将吐鲁番市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治理区,并指出了各区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方向,以期达到逐步改善现有生态环境,实现吐鲁番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经济社会用水情况专项工作中台帐名录、台帐数据合理性、区域水量汇总平衡等方面定性与定量的合理性分析,对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水利普查技术进行分析,保证普查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对辽宁省经济社会用水情况工作开展进行了经验性探讨,总结了经验。实践表明,这些经验积极推动了辽宁省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水利普查工作有质有量的完成,对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点专题,从降水量、年径流、水库需供水等方面,深入分析2011年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时点的代表性,将为更好地确定经济社会用水指标,算好水账,搞好水量平衡分析,更好地为水利可持续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力侵蚀普查是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普查任务与进度安排,普查实施的资料准备、野外调查、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控制措施,提交了水力侵蚀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10—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本次普查以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单元,由县级普查机构通过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组织实施各个指标数据的采集,将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分别汇总得到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数据,经地(市)级、省级普查机构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复核论证后上报国家水利普查机构,国家普查机构进行全国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在普查实施的各工作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并施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手段,保证了普查的数据质量。普查的时间节点为2011年,普查数据为2011年现存的正在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措施数量。全面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风力侵蚀普查是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普查任务与进度安排,普查实施的资料准备、野外调查、数据汇总等阶段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控制措施,提交了风力侵蚀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