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蚕业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微粒子病卵率超标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不但会给广大蚕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疫病流行的隐患,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在多年的蚕种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不仅存  相似文献   

2.
刘太荣 《中国蚕业》2006,27(3):51-53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也是千家万户养蚕人收入的保证,而蚕种产量则事关种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如何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是每个蚕种场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霍山县蚕种场是一个以原蚕为主的专业种场,1990年春开始制种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问题,现将几年来的工作和体会总结如下。1无病才能优质高产蚕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蚕病,不仅直接影响蚕种产量,更影响蚕种质量。因此要搞好蚕种生产,首先必须控制蚕病的发生,要将消毒防病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抓出成效。1.1重视消毒防病工作必须认真搞好养蚕前蚕室、蚕具及周围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丝绸畅销,使蚕桑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蚕种需求也日益增多,蚕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四川来说,许多蚕种场因蚕种带微粒子病连年烧种。而原蚕基地建设是关系到蚕种生产兴哀,微粒子病又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为此,就原蚕基地建设与微粒子病的控制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原蚕基地的种茧育和丝茧育四川大部分地方的丝茧育一年养蚕3—4次。而种茧育一年只养春秋两季。原蚕户为了充分利用桑叶和蚕室蚕具人力,制种一结束后又进行下一季丝茧育;同时在原蚕基地中有的养  相似文献   

4.
陆再妮 《北方蚕业》2003,24(2):53-53
蚕微粒子病在传染性蚕病中与良种繁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蚕病中少有的检疫病种之一,是当前蚕种生产防治的主要对象.根据微粒子病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关键在于杜绝胚种传染.近年来,由于我场严格贯彻蚕种选育管理条例和防微规范,严防食下传染,从而控制了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感染,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201710月11~14日,由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主办的"全国蚕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东台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蚕桑生产省市区、128位蚕种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几年来,在全国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为进一步增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意识,规范防控技术,提高蚕种质量,保证蚕农利益和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邀请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沈中元研究员,浙江大学鲁兴萌教授,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6.
<正> 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也是蚕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它不仅影响到蚕种质量、蚕种生产的计划平衡、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到社会效益和蚕业的兴衰。1988年,全市制毛种507830张,超毒烧种76358张,占15.03%,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1 原蚕新区微粒子病发生的状况 1.1 1998年,合江场在官桥三角车村建立新原蚕点。此点及附近村庄已经20多年没有养蚕了,从栽桑、建蚕室、  相似文献   

10.
宋怡 《广东蚕业》2005,39(1):20-21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的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1.
蚕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4):35-37,57
蚕病是养蚕和蚕种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收成 ,而且对蚕种场制种和蚕种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蚕无病、种无毒 ,提高养蚕与制种的经济效益 ,增强我市蚕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我市主要的传染性蚕病的发病规律、危害、防治现状以及对策等问题提出来 ,与同行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 ,以求形成对传染性蚕病的流行规律及提高防病效果的共识 ,达到减少因蚕病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目的 ,为重庆蚕业发展再作贡献。1 我市蚕病的种类与危害蚕病的种类较多 ,通常以致病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蚕病 (由致病…  相似文献   

12.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是危害蚕种生产的主要传染性蚕病。为综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江苏蚕种行业多措并举加强蚕种生产过程控制和蚕种产品质量检疫,较好地维护了丝茧生产安全。但近年来由于蚕种生产方式、生产人员、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变化及野外昆虫消长等因素,家蚕微粒子病对江苏蚕种生产的危害依然严重。本文就规范蚕种质量检疫,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产的发展,原蚕生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宜兴市和桥蚕种场由1978年100%场内制种,发展到1995年81.7%场外原蚕区制种.微粒子病传染面从小到大,危害程度从轻到重,超毒淘汰率逐年增加.1996年原蚕饲养2100克蚁,生产39800张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如何有效地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制造无毒蚕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全场职工思想统一,措施到位,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合格率达97.8%.总结近几年来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原蚕区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资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彻底控制蚕病,繁殖优良蚕种,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的健康性和生命率,从而生产优质蚕茧和丝绸产品。因此,蚕种是丝绸生产的基础。今年,我省春季蚕种生产,制种量增加,要高度警惕原种胚胎带毒和环境污染,导致微粒子病蔓延的问题。因此,要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制种质量,加强蚕种生产的计划性,克服盲目性,从而摆脱蚕种生产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小琼  詹明兵 《四川蚕业》2020,(1):49-51,53
蚕种生产是否能够全面完成任务,取决于蚕种生产过程中蚕、蛹、蛾、卵数量能否保全。包括操作不当造成的遗失、病理上的损失、蚕病造成的损失、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只有操作方法得当,防止蚕头肌体受损不能结茧制种造成的损失,预防各种蚕病的发生,杜绝农药中毒现象,保全蚕头.  相似文献   

18.
原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蚕种生产的大敌。多年来我市蚕种供应混乱,广西等外地带毒蚕种大量流入我市蚕区的村村户户。我市经常发生洪灾,微粒子病毒借助洪流传播。可以说,当前在我市蚕区已经  相似文献   

19.
朱志立 《蚕桑通报》1989,20(2):15-18
真菌对蚕种生产的为害十分严重,秋期尤甚。其主要原因是消毒不严,对起蚕、熟蚕和嫩蛹这三个易感期保护不力。只要加强对蚕体和蔟具的消毒,蚕种生产中的僵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0.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