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究淹水胁迫对生姜苗期形态变化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耐涝种质资源,为生姜耐涝机理研究及抗涝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生姜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山东大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贵州小黄姜、凤头姜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处理(CK)和淹水处理(TR),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淹水胁迫下各生姜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生姜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下同), SOD和POD活性在竹根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 CAT活性在山东大姜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下降趋势, PAL活性在竹根姜和凤头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淹水后5个品种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5个品种生姜的耐涝性排序依次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综合评价值 (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茎粗与D值呈显著正相关,叶片MDA含量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生姜通过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来抵御氧化损伤。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涝性最强,竹根姜耐涝性最差。株高、茎粗和叶片MDA含量可作为生姜耐涝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耐Cd种质资源并研究生姜耐Cd机理,以华东、华中和西南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凤头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和山东大姜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和镉(Cd)处理,两处理的水分处理一致,CK无外源添加Cd。测定生姜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Cd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d处理显著(P<0.05,下同)降低了生姜的株高、茎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升高了叶片中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山东大姜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与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无显著变化。综合评价5个品种生姜的耐Cd性排序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粗、Car含量与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叶片TBARS含量、POD活性与D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竹根姜Cd含量是山东大姜的3.57倍,Cd主要富集在根和叶中,山东大姜的Cd主要富集在根中。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Cd性最强,竹根姜耐Cd性最差。茎粗、Car含量、叶片TBARS含量和POD活性可以作为生姜耐Cd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云烟87,K326,Beinhart1000-1 3个烟草品种被赤星病菌侵染后烟草叶片相关防御酶的变化,包括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以期通过防御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与赤星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烟草品种对赤星病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在受赤星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Beinhart1000-1在接种赤星病菌后,SOD,POD,PAL活性迅速升高并高于对照,但CAT活性在Beinhart1000-1中基本低于对照,GLU活性变化明显大于感病品种.赤星病菌侵染烟草后,烟草体内的防御酶发生变化,这些防御酶活性变化可作为烟草对赤星病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外源GO基因导入番茄后对叶霉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GO基因番茄的抗病机制。【方法】通过测定转GO基因番茄和对照未转基因番茄接种叶霉菌Fulvia fulva后,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接种后转基因番茄株系的SOD、POD、CAT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增加,且转基因番茄的活性高峰比对照早。转基因番茄在接种后PAL和PPO活性都出现2个活性高峰,且第2个峰值比第1个高,而对照只有1个活性高峰,其总体水平明显低于转基因番茄。用番茄叶霉病(Fulvia fulva)病原菌1.2.3.4生理小种侵染T1代转基因植株。【结论】 结果显示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数发病时间推迟,病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T-2毒素作为抗病筛选指标的可行性,采用T-2毒素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其进行抗病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0 ng/mL T-2毒素可以作为马铃薯抗干腐病抗病性筛选的最佳指标。在生理生化测定中,经T-2毒素处理的3个品种块茎内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增加;细胞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抗病品种可溶性糖、还原糖、SOD、POD、PAL、4CL生理指标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抗病品种的MDA含量低于感病品种。由此表明,T-2毒素可以作为马铃薯抗病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耐寒性,找出能科学评价品种耐寒性的指标,建立可靠的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筛选耐寒性强的叶菜型甘薯品种,为耐寒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为材料,设置25℃为对照温度,10℃为低温胁迫温度,研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组织含水率(TMC)、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叶绿素a/b(Chl a/b)10个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13个叶菜型甘薯品种按照耐寒性强弱划分为4类,即不耐寒型、轻度耐寒型、中度耐寒型、高度耐寒型;建立叶菜型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3+0.0171X1-0.074X3+0.166X4+0.409X5-0.874X<...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UV-C照射处理对蓝莓不同发育期果实的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以品种北陆为试材,辐照时间分别为5,10,15 min,以不照射为对照。处理后避光贮存于人工气候箱(温度23℃,相对湿度95%)中,24 h后取样分析果实中总酚、类黄酮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显著降低幼果CHI活性,增加其余发育时期果实的PAL及CHI活性,且照射10 min的剂量效果最为显著。PAL与CHI活性均与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陆地棉种质黄萎病抗性及生理鉴定,为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0份国外棉花种质(Gossypium hirsutum)为材料对室内盆栽棉花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液浓度为107 CFU/mL,接菌14 d后,观察并记录表型发病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片的菌含量;测定棉花叶片的木质素、过氧化氢(H2O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结合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棉花的5个生理指标抗性。【结果】03804、A-6、04841和05189发病较轻;03804和A-6病菌DNA含量最少;在病菌侵染过程中,这些品种对PAL、PRO、木质素等的依赖程度不同,呈现出品种间差异;当棉花受到V.dahliae侵染后,MDA与H2O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AL和PRO呈极显著负相关;五项抗病指标通过简化得到2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4.951...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对2种棉花苗期病害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新疆当前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抗性,为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拟轮枝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新疆菌株,通过人工接菌条件下的室内盆栽鉴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新疆20个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单一抗性水平和兼抗水平。【结果】大多数棉花品种对2种病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抗性差异;供试品种中没有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多数品种对2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仅有少数品种对红腐病或立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对红腐病表现为抗病的有中棉72号和新陆早53号,表现中抗的有中棉50号、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61号等5个品种;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对2种病害的兼抗性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结论】当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对红腐病和立枯病均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缺乏对红腐病和立枯病高度抗病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多数兼具对红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王珂  李继东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954-2962
【目的】明确低温驯化的对于菊花耐冷性的积极作用,以期为菊花耐低温的深入研究和菊花抗寒品质的进一步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姹紫嫣红和金龙腾云2个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低温处理(-4℃下24 h)和低温驯化(先4℃下24 h即低温驯化过程,然后-4℃处理24 h),以常温(25℃)为对照,测定并分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及活性氧等生理指标变化,分析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2个菊花品种的耐低冷性综合评价。【结果】低温驯化和低温处理后,2个菊花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叶片的REC及MDA和Pro含量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经过低温驯化的2个品种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REC及MDA、Pro、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含量均显著低于低温处理(P<0.05,下同)。其中,金龙腾云品种在POD活性、REC及Pro和O-2含量表现明显,MDA和H2O2含量则在姹紫嫣红品种上表现明显;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则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在金龙腾云品种上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POD活性分别比低温处理提高38%、54%和18%,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姹紫嫣红品种中比低温处理增长一倍。相关分析显示,金龙腾云的耐冷性大于姹紫嫣红。在未经低温驯化条件下,金龙腾云的耐冷性表现优于低温驯化;而姹紫嫣红的耐冷性表现劣于低温驯化。【结论】低温驯化后,2个菊花品种生理特性均优于低温处理,金龙腾云比姹紫嫣红更耐冷,低温驯化对菊花叶片的机械损伤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了菊花细胞质膜受伤害的程度,进而提高菊花对低温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不同月季资源的灰霉病抗性,分析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月季资源对灰霉病的抗性及月季灰霉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方法】以349个月季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花瓣人工接种鉴定不同月季品种的灰霉病抗性,并结合2019和2020年连续2年的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对349个月季品种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结合349个月季品种花色、花径、茎皮刺量、花香和花瓣数5个表型性状,进行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选择抗病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结合花瓣人工接种结果,发现不同月季资源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材料,大部分材料为感病品种。人工接种的抗病性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存在差异,349个品种中有187个品种评价结果一致,占53.58%,其中爱、费加罗夫人和帕蒂坦8个品种的人工接种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均为高抗,其病斑平均面积为22.9 mm2,病情指数(DI)均在15.6以下。月季资源的灰霉病病情指数与花色、花径、花瓣数和花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茎皮刺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将107个抗病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Ⅰ和第Ⅱ类群具有抗病性和花大、瓣型丰满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结论】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茎皮刺量呈负相关,大部分供试月季资源易感灰霉病。筛选出朱红女王、黑巴克、金色星光、桔魅(朱红女王)、费加罗夫人、帕蒂坦、爱和辉煌8个高抗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引种小浆果红加仑3个品种阿尔泰红宝石、邱阔夫、粉色格兰斯卡亚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方法】 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 测定不同低温胁迫(-15(对照)、-20、-25、-30、-35和-40℃)处理下3个品种枝条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以及CAT、SOD、POD的活性。分析低温胁迫对植物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均呈S形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后下再下的变化趋势,阿尔泰红宝石、丘阔夫枝条内 MDA含量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35和-40℃时呈急剧下降趋势;CAT、SOD、POD的活性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形变化趋势, 阿尔泰红宝石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出现逐渐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2)红加仑3个品种抗寒性综合得分排序是阿尔泰红宝石>粉红戈兰斯卡亚>邱阔夫。【结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阿尔泰红宝石、粉红戈兰斯卡亚、邱阔夫等红加仑品种,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保护酶活性来缓解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相对电导率和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均能准确鉴定红加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感染腐烂病冬荷的病情,研究不同品种冬荷抗腐烂病的生理代谢情况。【方法】以置于人工气候室盆栽冬荷“雪里红”、“傲霜”、“冬红花”3个品种和对照碗莲品种“红霞满天”为材料,人工接种腐烂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在对照品种“红霞满天”发病率达25%时记录地下茎的发病情况,并取地下茎组织,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TP)含量的变化。【结果】“雪里红”和“傲霜”为低抗品种,“冬红花”为高感品种;低抗品种“雪里红”和“傲霜”的POD、PPO、PAL活性和TP含量及其最大增幅均极显著高于高感品种“冬红花”;各冬荷品种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PPO活性和TP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PAL活性变化为“S”型曲线。【结论】冬荷各品种在抗病能力和抗病生理指标值的大小上均存在差异,但在抗病生理变化趋势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西、甜瓜蔓枯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和不同西、甜瓜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广西西、甜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04个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进行致病力差异分析,并对14个西、甜瓜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不同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104个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占31.73%、57.69%和10.58%。不同西、甜瓜品种对同一蔓枯病菌菌株的感病性也存在差异,强致病力菌株WTMK-76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38.14~86.92,中致病力菌株BHMK-59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26.88~76.40。10个西瓜品种中以绿美人的抗病性最强,黑美人次之;4个甜瓜品种中以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结论】不同的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强弱与菌株分布的地理位置无关;不同西、甜瓜品种抗病力也存在差异,其中以绿美人、黑美人和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这3个西、甜瓜品种可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秀  徐坤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31-2437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而分枝数、叶片数、姜球数则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4个因子对生姜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94。【结论】生姜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根茎干物质含量(-0.3984)、叶鲜重(0.2866)、茎粗(0.2711)及茎鲜重(0.2624),高产型生姜品种的主要特征为茎秆粗壮、分枝较少、叶片较厚、同化系统发达、根茎干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药食兼用植物玛咖引种种植品质分析及品种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全营养测试,比较引进种植南美玛咖的质量;对选育出的三个品种,以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主,比较三个品种抗寒能力,以便进行抗寒筛选.[方法]以引进种植南美玛咖的根磨成粉,与原产地种植的玛咖进行全营养测试,比较其质量;对筛选出的3个品种,研究在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变化,进行抗寒性比较研究.[结果]本地栽培玛咖的蛋白质含量是原产地的3.7倍;维生素含量均高于原产地的,尤其是VC的含量是原产地含量的3倍;微量元素除钾以外均高于原产地的;17种氨基酸均高于原产地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是原产地玛咖的含量3倍多;本地栽培的玛咖无硬脂酸外,其它脂肪酸与原产地的含量相当.比较三个品种抗寒能力依次为黄色品种、黑色品种、红色品种.[结论]中和测试结果,引进种植的玛咖比原产地生产的玛咖质量要好,可进行生产栽培.3个品种电解质透出率及SOD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抗寒性依次为黄色品种、黑色品种、红色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