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长兴县煤山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全镇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万,是浙江省百强镇。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也日益凸现,其中农民增收问题尤为突出。煤山成校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煤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岩华 《新农村》2003,(12):30-30
嵊州市谷来镇成校是省级示范性成校。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谷来镇的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学校聘请10名农技人员为兼职教师,编写香榧、茶叶等科学栽培技术丛书,并以镇村两级成校为阵地,组织村民学习科技知识。该校已先后举办香榧、茶叶、银杏、大青梅和梨等各类培训213期,印发科技资料1200份。一万余名农民通过科技培训增收。如今,谷来镇已形成11个效益农业专业村,建起绿色农业基地16万亩,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华 《新农村》2004,(7):29-30
湖州市自2002年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来,全市各乡镇成校与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站共同协作,大力实施农业科技项目。项目有关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特点,引进了不少有市场前景的农、林、  相似文献   

4.
2000年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省农牧厅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再造酒泉"、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农民应用科学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目标,确立了"突出实效性,力求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累计完成农民绿色证书培训26 040人,超额30%完成了计划任务,完成"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3 34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激发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实施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切实有效地扩大试点范围,我省"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期抽调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和团省委的相关负责同志赴各地县进行了为期20天的工作检查和调研,重点对今年申报的甘谷县、泾川县、天水市北道区、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峰市、庆阳县、会宁县等17个县(市、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申报县都把培训工程当作调整本地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契机,已列入本县农业发展"十五"规划.各县对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普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力量筹划、动员和宣传,在总结过去科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多方筹措经费,加大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好本工程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农业科技的推广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又要通过教育培训,因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实现上海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分析实施农民科技培训的紧迫性的同时,阐述了农民科技培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金权 《新农村》2005,(2):32-32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总人口7.58万,其中农业人口6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近几年来,双林镇成校充分利用培训的主阵地,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帮助农民掌握实用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产品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该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忠义 《新农村》2006,(11):31-31
长兴县煤山成校建于1988年,经过18年的努力,如今学校已发展到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独立建制的花园景观式学校。1997年和2002年先后在全县率先通过省一级成校、市示范性成校和省级示范性成校验收。2005年又首批被确立为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市区域性中心成  相似文献   

9.
郑颂 《农业与技术》2015,(2):224-225
2004年,随着玉林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玉林市农业经济干部学校挂牌成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就成了我校工作的重点。农民科技培训旨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培训着力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型新型农民。在近10a的培训实践中,突显出一些矛盾与问题,通过寻求对策,为更加顺利开展今后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沈荡镇成校把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成校办学宗旨。2000年,镇成校针对沈荡镇的支柱农业——蚕桑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3,(2):57-58
嵊州市社区学院集剡湖街道成校、城关职校、市区职工农民培训中心于一体,是嵊州市教体局下属的公立学校。现在已建立市成教中心、原嵊州市卫生学校、原巴贝公司三个校区,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学院在嵊州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已开办29个班,受教育人数为2756人,已获成人高中学历证书1778人。同时,学院在嵊州市农业局的支持下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设了休闲农业、果木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反映,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通过研究黑龙江省院县共建10个县3 a科技专家大院农民咨询记录,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生产中农民科技需求总体状况、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方式、内容。阐述了黑龙江省通过实施院县科技合作共建,建科技园区、办专家大院、推致富项目、搞科技培训的"四位一体"科技帮扶模式,有效地实现科研与生产、专家与农民、科技与农业有效对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可见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基层抓起。因此,在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了重中之重。2009年~2010年度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是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主要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惠民工程。作为2007年部级项目示范县,嵩明县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县向城郊型农业转变,增强服务功能,使我县向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农业方向发展。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领域的要求也是逐渐的增高。而有关"三农"的问题主要核心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情况,而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情况也是体现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文化的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教育,也已经成了国家、政府、相关机构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各个阶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育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得以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部实施的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中也把"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沈关福 《新农村》2001,(10):30-30
近年来,海盐县教育局始终把办好乡镇成校作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并努力开拓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的新路子。全县乡镇成校围绕“农”字抓培训,从而使乡镇成校越办越活,真正成为乡镇传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主阵地。至2001年上半年,在全县12所乡镇成校中10所已被省、市、县教委评估验收确定为省二级以上成校,其中省级示范性成校1所,省一级(嘉兴市示范性)成校2所,省二级成校7所。乡镇成校立足“农”字抓培训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顺应农业特点灵活办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各乡镇成校通过举办不同内容的培训班,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春季是雏鸡生产期和养蚕期和西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如何在现代农业新形势下创新农业培训机制,有效转化科技,这意味着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农业;这也是有效搭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桥梁,使农民培训提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培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晋城市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及成效,在农民创新形势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创新方式及建议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蒋亚美 《新农村》2013,(5):52-53
农业、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农村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和教育。作为乡镇成校,教育必须明确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结合的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民、农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