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旱季与雨季分别开展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对比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组成,以期反应泸沽湖退耕还湿的成效。结果表明:泸沽湖现有鸟类120种,隶属15目44科。其中留鸟63种,候鸟46种。基于不同生境鸟类相似性指数,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退耕还湿区和林地相似性最高;退耕还湿区在雨季形成了季节性沼泽,但水鸟却仅6种,远低于林鸟;旱季退耕还湿区因水位下降归于旱地,不利于水鸟栖息。泸沽湖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后,目前退耕还湿区对鸟类栖息的服务功能与陆地更为相似,作为湿地的服务功能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退耕还湿时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湿地为研究对象,并以周边农田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湿的湿地以及天然湿地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与三江平原其他区域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七星河湿地土壤层0-15cm的有机碳含量处于32.69-45.33g/kg之间,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七星河湿地有机碳含量在三江平原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开垦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降低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结论]湿地植被类型是影响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退耕还湿10年的芦苇湿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大于退耕还湿10年的小叶章湿地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老湖区生态退耕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结合近10年泰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针对东平湖老湖区的湿地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退耕标准,确定湿地保护的区域。[方法]调查研究、比较分析法。[结果]根据东平湖历年最高水位变化,确定了实施退耕区域堤坝高程指标;确定了老湖区易于发展湿地的耕地临界高程;根据选定的生态退耕的指标,确定了老湖区湿地保护区域。[结论]为了促进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三者的协调发展,应该科学地选择退耕还湿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于2019年夏季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设置26个采样点,退耕湿地设置6个采样点,进行软体动物样本采集及水体理化指标监测。将自然湿地、退耕还湿地内软体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自然湿地和退耕湿地软体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软体动物9科16种,其中腹足纲的个体数占比高达92.35%。优势种为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等。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2017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除个别位于自然湿地的采样点的物种相对丰富外,其余采样点的软体动物群落差异不大。水体理化对比结果与软体动物群落的生态指示结果相吻合,退耕还湿5 a后(2014年),退耕还湿地与自然湿地差别不大,恢复情况良好;退耕还湿2 a后(2017年),退耕还湿地仍在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 ~ 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 ~ 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 0.05)。大豆田和退耕前6年的恢复样地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退耕8、11年样地和天然沼泽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中度,退耕15和25年样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为轻度。结论随着退耕还湿时间的延长,土壤中Cu、Pb、Zn和Cr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退耕15、12、2和10年左右恢复到天然湿地水平。而土壤Mn含量在退耕开始后便与天然湿地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制约天津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适合于天津市退耕还林区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感悟到:新疆每年在搞植树造林工程,还有近年来的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湿等一系列的保护生态建设工作,使农田防护林建设、防风困沙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严酷的大自然依然在向人们挑战。本文对新疆北部植树造林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了三江平原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温地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气候恶化;水土污染等;指出三江平原湿地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区域气候的变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口的压力等。提出了该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建立三江平原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理好工业、农业、城市化与湿地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完达山的莽莽林海里,座落着一座青山环绕、绿水相依的美丽山城--红旗岭农场,她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西北麓,地跨宝清、饶河两县.拥有挠力河、越岭河、七尔沁河和东风岭、红旗岭三河两岭,几年来,农场4000公顷耕地逐年退耕还湿,先后4次接受亚太银行湿地保护专家组的考察.境内16万亩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3万亩森林将红旗岭拥抱成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权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先后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垦.这些开垦基本上是开垦的天然湿地,从而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在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与耕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需要,该文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建议:①在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应坚决退耕还湿;②尽量使湿地集中连片,使其能发挥最大效益;③必要时应从流域层面考虑湿地的生态分水机制;④耕地开垦应严格控制规模.   相似文献   

11.
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和湿地景观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宣威市月牙湖湿地公园。结果表明,宣威市月牙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近年来该湿地开始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挽救湿地生命,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湿地存在与形成、发育及演化等方面分析,在充分吸收以往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功能评价体系,制定了湿地功能等级划分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湿地各项功能进行评分,计算湿地综合评价指数,由此评价湿地功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等级属于一般一类,在各项功能中,湿地的环境功能最为重要。湿地对于生物栖息、污染净化、物质产生以及调节洪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供水、调节气候、科研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养殖功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美学价值和娱乐功能的作用就显得不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4.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湿地的破坏导致其生产力下降所带来的危害和隐患,并开始重视湿地的保护与恢复。论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效益,并结合案例,阐述了湿地生态恢复的手段之一——湿地公园的湿地恢复方法和成效,呼吁人们保护湿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乡黄河湿地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新乡黄河湿地结构和功能呈现明显的变化,湿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据此,提出了新乡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恢复的原则与目标以及恢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马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园的湿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植被分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35个群系;高等植物113科263属338种;湿地植物43科76属95种;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为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和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国家II级保护植物1种,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动物有兽类5目11科30种,鸟类17目48科166种,两栖动物1目3科9种,爬行动物2目6科13种,鱼类5目5科1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和野生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和野生鸟类6种,二者中国特有种分别为1种和2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3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国特有种分别有3种和2种,主要分布区在中国的分别有4种和6种。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评价总得分为73.7分,占总分78分的94.5%,等级为"优秀",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得分为20.8分,占满分23分的90.4%,等级为"优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湿地公园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教育、休闲、景观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将改善和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同时,还将提高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度,从而产生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毛玮卿 《北京农业》2011,(36):124-125
湿地公园是近年来我国林业部门大力宣传、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湿地公园具备保护与观赏的双重功效,是保护工作的一种新思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湿地公园建设背后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互利互惠的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森林湿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燕  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92-9693,9708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探讨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最新国外湿地科学研究文献资料中的信息,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模型、湿地评价以及湿地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