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20个大麦品种(系)间耐湿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害对参试各品种(系)的后期绿叶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耐湿性较好的品种(系)为萎缩不知、苏5078、通83~11、通88~58、88V163~166,其余品种耐湿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麦品种(系)间耐湿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20个大麦品种(系)间耐湿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害对参试各品种(系)的后期绿叶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耐湿性较好而品种(系)为萎缩不如,苏5078,通83-11,通88-58,88V163~166,其余品种耐湿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4.
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大。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两系杂交稻在尤溪县作连晚栽培的最佳播种期,本试验设置了六个不同播期处理,探讨不同播种期对两系杂交稻穗期耐寒性、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两系杂交稻作连晚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万时,群体综合性状最优。同时提出降低基本苗、调节肥水运筹等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棱大麦种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二棱大麦种质,对来自国内外97份二棱大麦种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等8个性状的多年多点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种质的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及单株生物量的变异较丰富,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益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穗数适度增加。聚类分析将参试二棱大麦分为8类,分布较分散,不同类群各有特点,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品种(系)的地理生态类型。结合主成分与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以大粒、高产为基础、穗数与穗粒数并重、穗长多粒、矮秆抗倒的3类种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二棱大麦种质多性状的综合评价方程,并筛选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小。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Ⅱ优46     
Ⅱ优46系浙江省庆元县、丽水地区和遂昌县种子公司共同协作,用Ⅱ—32A与密阳46配制而成。经丽水地区作单季稻区试和浙江省作连晚区试,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全生育期作单季稻栽培与汕优63相仿,作连晚栽培比汕优10号长2~3天。1991年4月已通过丽水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作为海拔800m以下单晚推广和河谷平原作连晚搭配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Ⅱ优46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深绿,株高95cm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强,每亩有效穗19~21万,每穗总粒数120~130粒,实粒数105粒左右,结实…  相似文献   

11.
1前言乳芽直播属单本栽培,其自然落成每平方米25~28个芽,创造了超高产的群体环境。单株成穗10~20穗,每穗结实粒数130~180粒。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减少了移栽的返青期、停滞期,延长了分蘖期、保证了水稻有效生育期,建造了高光效、超高产群体,这是乳芽直播创高产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稻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改善了水稻通风、透光条件、因而发挥了边际效应。提高了光和作用、增强了植株抗性、使水稻超高产、克服了早衰、病重、倒伏三大弊端而达到理想的产量境界。2水稻乳芽直播技术要点2.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 < 0.01);光合速率叶位差、叶龄差和时间差以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最小,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最大。叶位差和叶龄差分别与成熟期单株干重及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和-0.9341**(P<0.01),时间差和光抑制有关。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速率及其叶龄差、叶位差和时间差可作为高光效育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穗型高产水稻品种单产700~850kgg667m^2超高产稻田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弯曲穗型品种新稻11号(珠光)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半直立穗型品种99—28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现单产700~850kg/667m^2超高产直播栽培水平的技术途径:弯曲穗型品种是靠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个体,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高品种的抗倒性;半直立穗型品种是靠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确保苗足穗多,充分发挥耐肥抗倒、生物产量大的优势,提高穗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小麦通讯》1995,16(2):16-21
对15个墨西哥小麦品种(系)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参试材料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和S.A.Eberhart、W.A.Russel的两稳定性参数(b,s^2d)对墨麦的适应地区以及适应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宁夏、甘肃和青海为墨麦的适应地区;品种(系)间的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单株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比穗粒数、千粒重两因素更为重要。本文还对墨麦在我国的进一步利用进  相似文献   

15.
矮秆大穗多粒小麦亲本百泉3380和郑州86115与6个小麦品种(系)组成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百泉3380和郑州86115的矮秆性和多粒性的一般配合力高,宜作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杂交育种中的矮杆大穗多粒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优质晚籼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高产育种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对40个优质晚籼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1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11个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线性效应达显著以上统计水平的性状,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穗一次枝梗数。在现有优质晚籼稻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晚籼稻的高产育种,应当把增加每穗实粒数作为主要方向,即重点打破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的负相关,着重提高每穗实粒数,其次是提高单株有效穗数,同时兼顾适当提高千粒重;在提高每穗实粒数的选育中必须着重把每穗一次枝梗数多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赵术伟 《杂粮作物》2001,21(1):19-20
对辽西地区11个春谷品种(系)秆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株草重、生育期、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达92.6%;11个品种(系)被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啤酒大麦的单株有效稳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三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通径分析,旨在探讨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麦育种工作效率寻求依据。分析采用近年全国北方春大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供试品种(系)有浙皮1号、6711-28、丹麦1号、77-130盐7521、付8、麦将B23、莫特44、81原306共9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m2。在正常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条件下.依据下列公式求得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表型、遗传、环境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0.
依据昆山市单季晚粳机械直播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和核心攻关方资料,分析了太湖农区综合应用中熟晚粳杂交稻常优1号、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优质高产高效开源拓库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技术原因,并提出了相配套的机械直播水稻的栽培体系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