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8日《情况反映》第355期,有一篇题为“沈阳市一中教师金鑫创立‘人为进化论’获高产”的文章,接着《光明日报》于1970年2月3日在第一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题为“整薯栽培能使马铃薯获得高产”,副标题是“沈阳一中教师金鑫这项研究成果将对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广播,次日,《沈阳日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整薯栽培新技术将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的报道,介绍金鑫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述文章发表以来,引起内蒙古从事马铃薯科研和生产的同志很大反响。特别是1980年春天,金鑫又一次来到呼和浩特市,以签定合同获得利润的方法,推广他的“定律”和“成果”。笔者认为,为了澄清是非,辨别真伪,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因为金鑫有些所谓定律,没有科学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于1979年2月3日以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记者刘飒写的报导。题目是《整薯栽培能使马铃薯获得高产》,付标题是《沈阳一中教师金鑫这项研究成果将对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广播,次日沈阳日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整薯栽培新技术将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报导,介绍金鑫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于这些报导各方面反响很大。据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于二月十日、十一日召开了马铃薯专题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农业科学院付院长曹玉琨同志和付秘书长马世均同志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旅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和呜同志、昭鸟达盟农业科学研究所崔振军同志、本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业荣同志、丹东市郊区农业局王尔训同志、省农业科学院周毓珩、沈恩元、吴秀珠、陈士平、葛春芳、陈立人、邓纯宝、王助鹏等同志。他们有的是二、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马铃薯研究工作的专家,有的是曾经从事这方面工作或比较熟悉情况的同志。辽宁省农业局科教处、沈阳市科委农医处也派人参加了座谈会。同志们遵照百家争鸣方针,本着实事求是精神,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光明日报》、《沈阳日报》的报导,以及金鑫同志在马铃薯研究上的见解和理论,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应读者要求,本刊根据《座谈会纪要》将讨论的主要内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了4月7日贵报记者关于《马铃薯生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报道,由于文中提到了我们,有些情况作一下简要说明:辽宁省委宣传部赵普明同志,沈阳市计委王无同志和金鑫同志,3月2日下午来我院,谈及1980年在几处推广以整薯栽培为中心的马铃薯新种植法的增产效果,我们对金鑫同志几年来努力于这项丰产栽培试验,给予应有的鼓励。他们要求把试验列入国家计划进行推广。因为这项技术尚未经过正式鉴定,我们不便发表肯定的意见,只同意向有关部门报告他们的工作。我们曾建议他们在1981年继续进行细致的栽培方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二月三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了沈阳一中教师金鑫的科研成果——《马铃薯进化论》和马铃薯“萌次定律”。并认为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对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在谈谈我们对所谓“萌次定律”的看法。对“萌次定律”的剖析首先,我们看看金鑫同志所谓的“萌次定律”是什么内容。据《光明日报》报道:“凡  相似文献   

5.
今年四月七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记者刘宾雁同志关于《马铃薯生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报道,之后我们又看到了记者周贻昶同志关于《一项使马铃薯产量成倍增加的新技术》的材料,和沈阳市新技术推广公司《关于三年来马铃薯高产栽培新技术增产情况及申请列入1981年国家鉴定的汇报》(以下简称汇报)。其中提到内蒙古推广马铃薯“新技术”的增产情况,在我区农业部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沈阳市新技术推广公司的金鑫同志,1980年在我区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垄作+切块播种、垄作+整薯播种、垄作+整薯播种+去蕾、垄作+整薯播种+叶面喷施、垄作+整薯播种+去蕾+叶面喷施栽培与常规栽培(平作+切块播种)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尤其是垄作+整薯播种+去蕾+叶面喷施增产增收效果最明显,产投比达1.64。  相似文献   

7.
对冬种马铃薯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薯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整薯为种薯,不仅经济性状、抗性优于其他薯块,且产量和商品率均高。建议冬种马铃薯在大田生产上选用整薯为种薯。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8日《马铃薯种薯(苗)病毒病生物芯片检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了由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审定,并于12月28日正式颁布,标准号为DB64/T 1252—2016。马铃薯病毒通过块茎繁殖逐年累计传播,导致马铃薯品种特性的退化丧失,减产高达30%~50%,严重影响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品质。种薯的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复壮种薯,可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病导致马铃薯退化的问题,目前宁夏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马铃薯病毒病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只能检测试管苗  相似文献   

9.
在马铃薯春秋两季栽培地区,采用秋栽留种,繁殖薯体,克服品种退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秋栽马铃薯常发生烂薯、死苗,并多感染疮痂病,严重影响马铃薯薯种的繁殖和产量的提高。有性繁殖利用则是提高马铃薯生活力和抗病性,防止品种退化和提高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固县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不同用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固县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适宜用量为6~12 t/hm2,最佳用量为12 t/hm2,其株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大单个薯块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为探析不同大小的薯块和小整薯栽培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通过在西吉县新营乡白城村川台地的试验,经观测记载,分析总结出50g芽块、50g小整薯播种分别较对照30g芽块增产7.6%、3.0%。所以,50g芽块、50g小整薯适合该地区推广种植,从而提升马铃薯种薯品质,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就地留种在沈阳一直被认为是解决不了的难题。多年来沈阳市种植马铃薯,种薯全靠外地调,种植面积取决于调运种薯的数量,马铃薯生产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近年来由于“四人邦”的干扰破坏和调种的困难,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加之调入种薯退化多病,单产很低,导致总产量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紧张,对于计划经济和加强工农联盟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探索马铃薯就地留种的途径,研究解决马铃薯种薯问题,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上的  相似文献   

13.
在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灌区,通过多年多点对马铃薯整薯播种栽培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从种薯大小、整地施肥、起垄、种薯处理、播种方法、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结合大田生产示范利用效果,形成了河西走廊沿山冷凉灌区马铃薯整薯播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商洛的主要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2 .7万 hm2。因其为无性繁殖作物 ,生长期间容易受病毒病侵染 ,导致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利用马铃薯整薯短壮芽栽培技术 ,平均产量 2 5 2 0kg/667m2 ,较切块种增产 2 5 %以上 ,既解决了马铃薯产区就地留种 ,又解决了种薯退化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因病毒侵染导致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脱毒马铃薯网棚扩繁就是以脱毒微型薯(原原种)为种源,在人工隔离防蚜和良好的栽培条件下繁育的种薯,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和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栽培,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原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和品种退化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持马铃薯品种的优良性状,可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经过检测获得无毒的脱毒苗植株,脱毒苗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微型薯,再经梯级扩繁后,可获得大量优质种薯.脱毒种薯与普通种薯相比,应用于生产后,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其增产效果依品种、栽培条件、栽培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17.
龙国  王锦  梅艳  张绍荣  曹曦  聂绍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1-13544
[目的]探索马铃薯整薯播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产量成因,为马铃薯生产选用种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B9907—16、B9910-9为试验材料,设整薯播种防病、防退化增产试验,不同重量的整薯播种增产效果试验,整薯播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整薯播1年,当年环腐病的发病率由20.0%降为4.0%,退化株率由16.0%降为8.0%,净增产率达42.8%以上;连续整播2年以上,环腐病发病率可由21.0%降为1.0%,退化株率可由18.0%降为6.0%,净增产率达52.0%以上。通过第1年整播,第2年切块播种,其留种效果也很明显,退化株率和环腐病发病率都有明显地降低,表现在产量上较常规切块留种的方式单产提高35.0%;采用150.0g的大薯到20.0g以下的小薯进行整薯播种,均较常规切块播种有一定的防病、防退增产效果,其净增产率达11.6%~77.4%。[结论]采用50.0~75.0g的整薯播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和退化,而且是一项协调马铃薯个体与群体矛盾,达到合理密植的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退化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许多因素互相作用、相伴发生,在生产上很难分割。究竟什么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病理原因的退化,二是生理原因的退化。两种不同原因的退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一、病理原因的退化 福州地区栽培的马铃薯品种“黄薯”和“白薯”,都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存在“白薯”皱缩花叶病毒病害,退化较为严重;“黄薯”也甚易感染病毒。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400株/666.7m2的小整薯或切块种薯覆膜起垄中期覆土的栽培方式是马铃薯抗病和高产的关键,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腋芽在生长条件适宜时,能发育成匍匐茎,采用中、小整薯育苗移栽,再经多次培土易结大薯,每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比切块直播栽培增产1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一、选用良种选择丰产、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无退化、长势较旺的中晚熟脱毒马铃薯品种。推荐良种有克新1号、中薯3号、郑薯5号、克新4号、费乌瑞它、中薯2号、东农303。二、壮芽苗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