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养猪》2016,(3)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IGF-2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肌纤维面积、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IGF-2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F-2 m RNA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180日龄IGF-2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肌纤维生长及IMF沉积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CSA),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结果显示,杜洛克猪CSA极显著大于藏猪(P0.01),其血清中GH、GHRH含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说明GH、GHRH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及肌纤维面积(CSA)。结果显示:藏猪血清中IGF-1含量及CSA均极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IGFBP-3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CSA与IGF-1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GFBP-3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IGF-1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IGFBP-3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ATP5B、ATP5H基因在巴马香猪和长白猪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与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揭示ATP合成酶基因对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0日龄时明显高于其他日龄。0日龄时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与电导率、剪切力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剪切力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长白猪肌肉组织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肉色、电导率、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及肌纤维面积。结果显示:藏猪血清中IGF-1含量及肌纤维面积均极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IGF-1是促进猪生长发育特别是背最长肌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下钙蛋白系统基因在滩羊肌肉组织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钙蛋白酶1(calpain 1)基因CAPN1、钙蛋白酶2(calpain 2)基因CAPN2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基因CAST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滩羊肌肉组织总RNA为模板,分析了CAPN1、CAPN2和CAST基因在滩羊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APN1和CAPN2基因在高蛋白组中上调表达,qPCR扩增中CAST基因没有明显的扩增曲线,CAST基因的表达没有检测到。基因表达水平与肌肉剪切力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APN1、CAPN2与剪切力值均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和-0.896。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而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2)肝脏中IGFBP3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IGFBP3基因表达量均是1日龄最高,蓝塘猪1日龄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日龄与90、150和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表达规律出现品种差异,蓝塘猪90日龄时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与1、27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50日龄最高,各阶段差异不显著。(3)各阶段肝脏中IGF-ⅠR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长白猪27日龄时最高。肌肉中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均是出生时最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4)3个基因比较,蓝塘猪肝脏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和肌肉中IGF-Ⅰ基因均是9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肌肉中IGF-ⅠR和IGFBP3基因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长白猪肌肉中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表现出生长前期表达量较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而肝脏中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了解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分子调控差异,并分析其对猪胴体和肉质的影响。选用体重50kg左右的纯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以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每个重复6头猪,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对其背最长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种猪相比较,杂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白肌纤维比率、乳酸脱氢酶A基因表达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提高(P0.01);虽然与纯种猪相比较,有些基因的表达量在杂种猪背最长肌中的提高或降低不显著(P0.05),但总体上来说,促进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IGF1、PDK1和GLUT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MSTN和FOX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PGC1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MEF2A、MYOZ1、MRF4和NFAT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肌纤维增殖的miR-1和miR-133表达量显著提高了(P0.01),抑制白肌纤维生长的miR-499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杂交改善猪的胴体性状是通过改变其分子调控水平来实现的,但对肉品质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肉质风味表型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藏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中miR-27a、miR-378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藏猪在6月龄时背最长肌中miR-27a和miR-378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7a、miR-378与肌内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呈负相关,而与肌纤维直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说明miR-27a和miR-378对猪肉品质具有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不同猪种为研究对象,检测MYOZ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探究MYOZ2基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YOZ2基因只在猪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高,在猪肌细胞组织中特异性表达。MYOZ2基因在生长速度较慢的小型猪(藏猪和滇南小耳猪)背最长肌中表达显著低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引进猪(大约克猪和长白猪)(P0.01),而藏猪与滇南小耳猪之间、大约克猪与长白猪之间比较,MYOZ2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MYOZ2基因只在猪心肌和背最长肌中特异表达,且该基因在快速生长猪肌肉组织中表达高于慢速生长猪,可能通过钙调磷酸酶-NFAT信号通路调节肌肉的生长,为猪生长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饲粮蛋白水平对育肥期荣昌猪屠宰性能、细胞大小、基因表达和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相近的荣昌猪,在育肥阶段随机分为2组,即低蛋白组(10.50%)和高蛋白组(16.5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结束后,屠宰,测定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脂肪细胞体积和肌纤维横截面面积。使用qRT-PCR法定量分析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显示:1)高蛋白组胴体重、脂肪率、背膘厚和脂肪细胞体积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低蛋白组相比,高蛋白组脂质降解基因ADIPOR1、ADIPOR2和LPL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脂质生成基因FABP5、FTO和UCP2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基因SCD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肌肉生长基因MYOG、MYOZ1、MYOD1和IGF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抑制肌肉生长基因MSTN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3)与低蛋白组相比,高蛋白组脂肪细胞和肌纤维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蛋白可从分子和表型水平来影响育肥期荣昌猪的生长发育,高蛋白饲粮可增强其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3.
视黄醇结合蛋白5(RBP5)是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新成员,在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为探索RBP5基因在猪生长发育、脂肪代谢性状中的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夏猪,在mR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的肝脏、肾脏和腹脂组织中的RBP5基因表达量进行了RT-qPCR检测,在DNA水平上对藏猪、大约克夏猪RBP5基因3’侧翼区、5’侧翼区和CDS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2个品种猪肝脏、肾脏和腹脂中RBP5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基本一致,藏猪肝脏、肾脏中RBP5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腹脂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表明RBP5基因可能与脂肪沉积能力呈负相关;RBP5基因在3’侧翼区有’G274A、’T278C和’C346T 3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夏猪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中RBP5基因的’G274A、’T278C、’C346T位点的多态性与mRNA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藏猪背最长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基因mRNA表达量在2、4、6月龄和8月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藏猪背最长肌中PPARGC1A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2月龄时最低,至4月龄时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6月龄时表达量逐渐下降,但较4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至8月龄时表达量又极显著上升到最高水平(P0.01)。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藏猪PPARGC1A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PPARGC1A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培育优质猪品系,提高猪肉品质,本试验探索了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表达差异。试验分别选取陆川猪、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各8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中UCP3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猪中的表达量,并测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分析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脂肪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猪在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mRNA表达量上均差异显著(P<0.05),且正反交F1代均遗传了杜洛克猪体型大、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的优势,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猪眼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断UCP3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NFATc3基因mRNA表达规律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NFAT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在两鸭品种中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不存在品种效应,胸肌和腿肌NFATc3 mRNA的表达均是13胚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胚龄或日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鸭骨骼肌NFATc3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重、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肌肉组织中IGF-Ⅰm RNA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鸭骨骼肌中NFATc3主要在早期的肌纤维生成中起作用,与IGF-Ⅰ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PurH基因在大蒲莲及其杂交组合猪肌肉中的表达差异,并与肌苷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探讨肌苷酸代谢基因PurH与重要风味物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选择95.0 kg体重大蒲莲猪(DPL)、长白×大蒲莲猪(LDPL)、杜洛克×长白×大蒲莲猪(DLDPL)各8头,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11个常用的候选内参基因和PurH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1)geNorm软件评价分析显示,YWHAZ和RPL4是肌肉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可利用其表达量的几何均值标准化PurH基因表达量;(2)肌肉中肌苷酸含量依次为DPLLDPLDLDPL,DPL分别比DLDPL和LDPL提高25.35%(P0.05)和15.93%(P0.05),DPL、LDPL肌肉中PurH基因表达量分别比DLDPL增加50.00%和25.00%(P0.05),DPL肌肉中PurH基因表达量比LDPL增加20%(P0.05);(3)DPL、LDPL、DLDPL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与PurH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肌苷酸含量与PurH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研究揭示,肌肉中PurH基因mRNA表达量和肌苷酸含量依次为DPLLDPLDLDPL,而且PurH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肌苷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为培育富含肌苷酸的优质猪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民猪与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试验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了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 4种亚型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Ⅰ、Ⅱa、Ⅱx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而Ⅱb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说明民猪肌肉中氧化型和中间型肌纤维含量高于大白猪,而酵解型肌纤维含量低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2-2226
对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Dnmt3a、HIF2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大约克猪为对照,采用荧光法测定藏猪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与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基因在藏猪睾丸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392 9±0.099 2)%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0.901 7±0.146 7)%(P<0.05);藏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71 6±0.036 6)%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睾丸组织中Dnmt3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987 8±0.137 0)%(P<0.05);藏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158 8±0.066 1)%也显著低于大约克猪HIF2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1.2930±0.0756)%(P<0.05)。通过对藏猪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该组织中Dnmt3a和HIF2α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线性正相关,R2值分别达到0.846 3和0.917 4,这将为藏猪睾丸低氧适应性的DNA甲基化机制及藏猪的分子育种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的目的是要比较杜洛克猪和桃源猪之间的控制肌肉和肉质的转录基因模式的不同,这些转录基因对于猪的后期肌肉生长有很大影响。我们从初生仔猪体内分离出转录基因,对肌肉长度和肉质进行检测,发现杜洛克猪的这两个指标要高于桃源猪的。但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数量在这两个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