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葡萄气灼病是由于生理水分失调造成的,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不会传染,但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出现影响葡萄水分吸收、水分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等,就会发生气灼病,而且发生较重。病害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将会对葡萄生产不利,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产值的提高。1症状气灼病主要为害葡萄幼果、穗轴和果穗,从葡萄落花后的幼果期到转色期均可发生。以靠近地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增强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与叶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光照条件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UV-B辐射增强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与叶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低辐射(T1)处理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叶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对照(CK)相比达极显著水平;高辐射(T2)处理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叶龄增加而降低,但与对照(CK)相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葡萄对UV-B辐射增强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当增加UV-B辐射剂量对葡萄叶片Pn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柑橘日灼病的发生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日灼是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广西各柑橘产区均可发生,宽皮柑橘类品种尤甚。本文综述了柑橘日灼发生原因、防治技术和相关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柑橘日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干旱高温胁迫对小麦生长及木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两个水分处理(拔节期开始,95%和40%田间持水量)、两个温度水平(孕穗期开始,昼/夜温度分别为25℃/15℃和35℃/25℃)和两个春小麦品种(Superb和AC Crystal)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生长及开花期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成熟期产量及木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Superb成熟时间比适温处理下提前20天,AC Crystal提前21天;孕穗期高温干旱两种胁迫均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株高,并且两种因子结合后产生的作用最强,其中,Superb的株高降低了16.7%,AC Crystal降低了30.6%;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以AC Crystal的分蘖数较多,孕穗期温度水分适宜条件下AC Crystal分蘖数比Superb高18.7%,但其对温度敏感性较强。高温干旱显著降低了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值,Superb在干旱高温条件下Pn比其在温度水分适宜条件下降低了68.9%。高温增加了小麦籽粒木聚糖的含量,特别是水溶性木聚糖(WEAX),干旱环境下高温处理使得Superb的WEAX升高了49%;木聚糖含量与叶片各气体交换指标参数和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体内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棉花不同抗感黄萎病性品种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在无菌土中体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相应地高于接菌土中的含量。蕾期抗耐品种平均含量为2.276%,高于感性品种的1.417%,而铃期趋势相反。叶片单宁含量高于根部。在无菌土中,抗耐品种叶片单宁含量平均为3.58%,高于感病品种的3.28%;而在接菌条件下趋势相反。根部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叶部,但两者极显著相关。在无菌土和接菌土中,抗性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耐性品种,而耐性品种又高于感性品种。棉株体内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显著正相关。同工酶谱测定显示,过氧化物酶在抗感品种的无病症叶片中,酶带特征基本一致,叶片显症后表现主酶带区加宽,主酶带数增多,变化趋势与症状严重度正相关。在显症条件下,抗性品种酯酶同工酶活性略强于感性品种;与无症叶相比,显症叶的SOD酶带数由原来的4—6条减少至3—4条,抗性品种的酶带数少于感性品种1—2条。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葡萄斑叶蝉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的为害情况及其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总结出防治措施。通过对该地区酿酒葡萄基地斑叶蝉为害情况的调查,及不同受害程度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单宁、总酚、颜色及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环境、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斑叶蝉受害程度差异较明显。蛇龙珠葡萄受害明显重于其他葡萄品种。同一葡萄品种在不同环境下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在防风林网附近、叶幕厚或郁闭度高的区域受害较重,反之受害轻。葡萄斑叶蝉对葡萄果实品质、叶片的影响也较大,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果实含糖量下降,酸度增高,颜色变浅。同时,影响叶片质量,致使光合作用降低,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并提出合理修剪、及时清园、减少中间寄主等农业措施及斑叶蝉发生关键期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通过对辽宁省不同葡萄品种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以期为葡萄抗性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品种,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间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供试的65个品种中,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评价高抗品种3个,抗病品种23个,感病品种24个,高感品种15个;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评价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19个,感病品种35个,高感品种10个。欧美杂交品种(系)相对欧亚杂交品种(系)较抗病。  相似文献   

8.
以对霜霉病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左优红和霞多丽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试验手段,结合药理学试验,探讨葡萄在应答霜霉病过程中葡萄多磷酸肌醇激酶基因(VvIPK2)和H2O2的作用机制。接种霜霉病菌后15 h葡萄叶片VvIPK2表达量是正常水平的12倍,接种后3 hH2O2含量达最大值,同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多磷酸肌醇激酶(IPK2)抑制剂、外源H2O2及H2O2清除剂均能改变霜霉病菌所引起的抗性葡萄品种左优红叶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可以影响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感病情况;IPK2抑制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引起的H2O2水平变化没有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葡萄霜霉病菌对VvIPK2表达量的诱导效应。研究表明H2O2位于IPK2的上游,通过调控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参与葡萄应答霜霉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铜绿丽金龟在承德春播紫苏区的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铜绿丽金龟发生期为8月2—21日;盛发期为8月4—18日,8月11日虫口数量达最高峰;8月2—12日,铜绿丽金龟为害的紫苏单株叶片率呈上升趋势。该时期为害特点是在叶片上造成圆点状孔洞;8月13日以后,为害叶片数量已接近最大值,但为害程度逐步加重,8月21日单株叶片为害率达99%。铜绿丽金龟的发生与温、湿度及寄主植物的分布有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寄主植物有利于铜绿丽金龟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0.
广西芒果日灼病受害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2012年广西南宁和百色地区芒果日灼病的发生受害情况,于4月29日、5月2日、5月8-11日和5月15-18日在南宁市、百色市右江区、田林县、田东县和西林县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园,调查不同芒果品种幼果日灼病的受害率.调查结果表明:(1)南宁地区未发现果实受日灼病危害;右江河谷地区日灼病发生较为普遍,田东县、田林县、西林县、右江区和广西农垦国有阳圩农场的芒果日灼病受害率分别为22.2% 、20.3%、22.8%、19.6%和20.4%.(2)不同品种受害率不同.‘台农1号芒,受害率最低,为12.0%;‘红贵妃’、‘桂热芒82号’和‘桂热芒71号’受害率较高,分别达到31.3%、29,6%和27.5%.针对春末夏初芒果幼果易遭高温日灼的问题,提出了果园灌水、生草、播种绿肥等降低日灼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沧州市1961—2018年58 a逐日降水量、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气象资料和1998—2017年19 a沧州金丝小枣产量及枣园灾害调查资料,采用金丝小枣生长期气象灾害判别指标分析得出:金丝小枣不同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天气。通过概率统计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这种灾害变化特征及权重进行统计计算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金丝小枣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年发生频率100%,果实白熟期、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年平均发生频率为37.9%和25.9%。(2)各灾害发生频率高峰期各年代际不同,萌芽展叶期高温和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发生频率偏高,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最高,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偏高。(3)每年至少3种灾害发生,4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达到41.4%,5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为10.3%。(4)各气象灾害影响权重不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影响最大,权重系数达到0.5848,其次是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权重系数为0.1920,果期膨大期高温日灼和果实白熟期连阴雨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为0.1081和0.0850,萌芽展叶期高温影响最小,权重系数仅为0.0301。对产量下降的5年进行气象灾害权重影响检验分析,结果与各灾害的权重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葡萄叶片灰霉病是青岛地区一种新病害,全市巨峰葡萄均有发生。经过4年的观察,该病侵染葡萄叶片,染病叶片变黄枯死,造成大批落果,一般减产约50%,重者减产80%,对葡萄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3.
苹果果实日灼预测预报计算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苹果果实日灼发生的时间,提高预防措施的效果,特研制了本计算机模型.通过对树上活体果实表面温度进行生长季全程连续监测,同步对比相应的气象资料,研究了主要气象因子(包括气温、日照、风速和相对湿度)与果实表面温度的相关性,确定了上述气象要素与果实表面温度变化的多元回归方程.此外,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以及树势对果实日灼敏感性的差异,确定了不同品种果实日灼阈值温度以及这些因子在影响果实日灼中的效应参数.将模型预测值与田间果实温度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预报结果符合率达85.22%.近两年该模型已开始在美国华盛顿州果园试用.通过在本模型的用户界面下拉菜单中选择品种、月份和树势,并在相应位置输入当日11∶00~14∶00平均日照、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数值,即可得到当日是否发生果实日灼的预测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4.
调查结果认为,葡萄落叶迟或早与品种、树龄、田间管理水平、除草剂的应用、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气候等密切相关;葡萄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途径要重点搞好:品种选择与搭配,加强田管,平衡施肥,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用极少的农药代价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和蔓延,以确保护葡萄的生产安全,和葡萄的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对河西走廊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贵人香开展树形改造试验,将多主蔓V形水平龙干形(CK)改造为单臂单蔓篱架水平龙干形(DLL)和单臂单蔓Y型水平龙干形(DYL)树形。通过对树体光合特性、生长及果实品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L和DYL两种树形均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但只有DLL树形叶片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条件下晴天光合日变化中,不同树形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DLL树形的午休现象较轻,且恢复较快。DLL和DYL两种树形第3节位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1.71%、22.58%,纵横径比均显著高于对照。DLL和DYL两种改造后的树形分别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和糖酸比,且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1.8%,糖酸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09%和13.15%,还原糖DLL比对照提高了15.15%;总酸含量DLL比对照降低了14.99%。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采用DLL和DYL两种树形,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是较为合理的树形,DLL树形更佳,且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可以在西北埋土防寒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再琼 《植物医生》2001,14(4):19-19
葡萄白粉病(Vucinulanecatov(Isch)burv)是高温、时旱时雨地区葡萄种植中常见病害 ,在镇远县葡萄生产上连年发生。因此 ,抓好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是保证葡萄丰产的关键。一、危害症状白粉病菌在叶、嫩茎、卷须、果梗及果实上形成白色霉粉斑 ,病斑多时融合成片 ,叶片病斑主要发生于叶面 ,背面较少 ,病叶早落 ,重病株叶片在果实未成熟前全部落光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果梗、幼果罹病 ,常致早期落果 ,较大果实局部受害 ,病部生长受抑制 ,导致果实开裂 ,病果常因受细菌侵染而发臭。二、发生规律该病在镇远县发生早 ,发…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及叶片温度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系,通过观察不同湿润条件下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计算逐日显症率及累积显症率,并利用热红外成像仪对显症后叶片温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湿润持续时间对黄瓜霜霉病的初显症时间、逐日显症率产生影响。叶片湿润持续4 h,黄瓜霜霉病在接种后7.00 d显症;叶片湿润持续12 h,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间最早,仅为3.25 d。叶片湿润持续时间不同,黄瓜霜霉病初显症时的叶片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初显症时间与最大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湿润持续4、6 h的病斑出现高峰在显症后第2、3天,逐日显症率分别是37.50%和41.18%,比叶片湿润持续10、12 h的早。显症后期,湿润持续时间4、6、8、10、12 h的病斑累积显症率分别是87.94%、93.71%、90.25%、84.24%和88.36%,差异不显著。表明接种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后叶片湿润持续时间越长,潜育期越短,叶片最大温差越小,叶片平均温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葡萄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生理病害往往为侵染性病害创造发病条件或二者合一,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我县鲜食葡萄品种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将被黄瓜花叶病毒CMV-BF株系侵染的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var.Samsun NN)的不同单株分成两组分别置于高温(30±5℃)和低温(10±5℃)条件下,观察和分析CMV-BF侵染30、80 d时植株的症状表现及CMV2b基因的序列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侵染30d时,在高温环境中的植株表现出畸形叶片较多、病毒症状较严重的现象,而低温培养的植株细弱,部分叶片大面积白化;2b基因DNA序列的多态性也以高温处理组略高于低温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侵染80 d时,高温组植株的病毒症状有所恢复,畸形叶片减少,而低温组植株除白化现象更严重外,畸形叶片增多;2b基因的多态性以低温处理组明显高于高温组,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长时间低温处理有助于加强CMV-BF2b基因的多态性,而且2b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植株的病毒症状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0.
3月底到4月底,调查了粗细管理模式不同品种葡萄冬芽的绿盲蝽越冬卵量,监测了粗放管理模式葡萄绿盲蝽越冬种群的发生为害情况,并调查了绿盲蝽在胡萝卜上的产卵部位。研究表明,粗放管理模式下葡萄冬芽的有卵芽率(品种‘户太8号’:61.36%; 品种‘红地球’:33.33%; 品种‘夏黑’:26.88%)显著高于精细管理模式下葡萄冬芽的有卵芽率(品种‘夏黑’:5.65%)。粗放管理模式下,受移栽影响长势不好的葡萄冬芽上越冬卵较多,若虫虫口密度大(品种‘户太8号’:13.33±12.06 头/株; 品种‘红地球’:9.50±11.47 头/株)。研究还发现干瘪冬芽上的绿盲蝽越冬卵也能孵化,但相对饱满冬芽上的卵发育慢。调查结果还明确了葡萄绿盲蝽在诱集植物——胡萝卜上的产卵部位。本研究对指导葡萄绿盲蝽的田间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