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于2017—2019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翻钟工区开展交趾黄檀19个家系的扦插苗造林比较试验,分析早期生长性状。结果表明:造林1.5 a时,扦插苗试验林平均造林保存率为98.83%,实生苗(对照)保存率为95.57%;家系扦插苗平均地径3.89 cm、平均树高2.62 m,不同家系扦插苗在地径、树高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家系扦插苗早期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变化幅度在77.03%~89.40%,具有改良的潜力;与实生苗相比,地径、树高遗传增益明显,变化幅度分别达到33.86%~93.57%、62.51%~129.5%。对地径、树高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初步选择出生长表现较好的3个家系(2、13、15号)扦插苗,可以逐步在造林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巨桉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巨桉是一种速生高产、生产周期短的造纸工业原料林树种。从澳大利亚引进巨桉 32个种源、139个家系种子进行试验 ,造林成活率达 96 4% ,4年生保存率达 89% ,平均树高 12 6 9m ,平均胸径 12 8cm ,最好单株树高 2 0 6m ,胸径2 1 4cm。 32个种源中 31个年均高生长超 3m ,30个种源年平均胸径生长超 3cm。 139个家系中 134个家系平均高生长超3m ,占总家系的 96 4% ,133个家系年均胸径生长超 3cm ,占总家系的 95 7%。  相似文献   

3.
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15个丽江云杉家系3年生苗为材料,于国有樟村坪林场造林,观测各家系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和一级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年生时,15个丽江云杉家系间保存率和新稍长的差异均不显著,树高和冠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地径和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显著。综合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家系的平均树高提高16.5%,当年新稍长提高10.9%,地径提高4.6%,冠幅提高10.9%,保存率提高3.4%。  相似文献   

4.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6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采用从泰国等引进的交趾黄檀26个家系的营养袋苗,进行引种造林试验,2019年对其胸径、树高、冠幅和保存率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交趾黄檀不同家系间幼林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胸径4.3 cm、树高4.89 m、冠幅2.62 m、保存率95.82%;表现最优的家系为13号,平均胸径5.3 cm、树高5.44 m、冠幅3.02 m,分别比林分平均值增加23.3%、11.2%、15.3%。根据胸径、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初步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13、22、2、18、15号),可为交趾黄檀的引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交趾黄檀不同家系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 a苗龄交趾黄檀家系扦插苗平均造林保存率较高,为94.37%,大部分参试家系扦插苗适应性较强,比实生苗生长更快;不同家系扦插苗树高、胸径、冠幅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树高重复力最高,地径重复力最低。通过综合评价,选择出了遗传稳定性最优的2号、13号家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江南油杉23个家系子代测定林幼龄林的生长遗传性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表现优良的家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2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30.3 cm、4.7 mm和20.9 cm,3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70.0 cm、15.2 mm和52.8 cm。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说明家系的变异比较丰富。不同家系的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3%以上,说明江南油杉幼龄林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同龄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极显著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5个早期生长较好的家系,5个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为78.6 cm、17.9 mm和56.6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00%、6.60%和2.21%。  相似文献   

9.
对3 a林龄红锥实生种子园的树高、地径、冠幅进行全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园亲本的生长表现总体优良,但在家系水平和个体水平上都有较大差异,生长表现最好的家系与最差的家系相比树高、地径、冠幅分别高出19.7%、21.2%、19.1%;在个体水平上树高、地径、冠幅的变异系数分别是家系水平的5.41倍、5.96倍、5.04倍,具有家系再选择和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采用综合评分法评选出11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4.14 m,平均地径6.55 cm,平均冠幅2.30 m,与改良代种子园混合种对比的现实增益分别为4.09%、-0.73%、2.80%;与群体均值对比的现实增益分别为5.34%、4.47%、5.02%。  相似文献   

10.
从昭通市引进美国竹柳进行插条扦插育苗、营养袋苗上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育苗未用药剂处理,成活率达100%。在保证水湿条件,只施一次肥的粗放管理条件下,7个月苗高达1.5~2.5 m,地径1~2 cm。在造林后只铲一次草的粗放管理条件下,裸根苗在洼子地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达90%,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低,仅为17%;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造林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0%。造林1年后,组培营养袋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28.1 cm和0.32 cm;扦插裸根苗在洼子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74 cm和1.7 cm;扦插裸根苗在干旱坡地的年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为30 cm和0.4 cm。试验表明:水湿条件或灌溉条件是保证美国竹柳引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造林17个月后巨桉的12个种源、80个家系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家系幼林种源间、家系间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树高和地径生长相关密切;5号和33号家系树高生长最优,其次是9,63和75号家系;地径生长以5,33和75号家系最优,其次是6,9,14,25,36,41,45,63,64,70,77和80号家系.该研究为巨桉种源和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樟9个种源39个家系开展了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变异,地径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种源遗传力为0.63,地径、树高和冠幅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0.89和0.85,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1个优良种源,地径遗传增益为6.38%,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07%、14.9%和13.35%。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引自在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经过苗圃测定3年生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5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各家系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一级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采用综合选择出优良家系。结果表明:紫果云杉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生长指标树高与其它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多性状综合选择出1个优良家系,这个家系的现实遗传增益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4个平均树高提高10.8%,当年抽梢提高8.7%,地径提高11.1%,冠幅提高8.6%,保存率提高8.8%。  相似文献   

15.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4年生光皮桦155个家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15%、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在5%以上作为优良家系的选择依据,从155个家系中初步筛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6.3 m,平均胸径6.1 cm,平均材积0.0106 m3,平均冠幅为3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1%、16.2%、39.7%;以形质优良,绝对生长量大为主要指标,共选出53个优良个体,其平均树高7.6 m,平均胸径8.2 cm,平均材积0.0214 m3,平均冠幅为3.7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9%、22.9%、96.0%。  相似文献   

18.
浙北海堤湿地松防护林带的前期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地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前期生长观察研究认为:湿地松在海堤的生长量虽略低于平原水稻土,但也生长良好,在土壤含盐量为的老海堤上生(含苗龄)湿地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 0.34 % 9 a 3 a到和;在土壤含盐量达到的新筑海堤上也生长良好,大苗移栽成活率达,栽后 5.64 m 9.4 cm 0.5 % 100 % 3 a(含苗龄生)平均树高、胸径,是适于海堤发展的防护林或绿化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 6 a 3.86 m 5.2 cm率,在海堤造林宜采用大苗移栽。  相似文献   

19.
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经过苗圃测定3年生青海云杉15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各家系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顶轮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综合选择出了优良家系。结果表明:青海云杉15个家系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生长指标树高与其它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多性状综合选择出3个优良家系,这个家系的现实遗传增益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平均树高提高10.4%,当年抽梢提高14.4%,地径提高15.4%,冠幅提高21.9%,保存率提高8.5%。  相似文献   

20.
韦塔桉与大花序桉在粤中地区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韦塔桉6个种源和大花序桉4个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韦塔桉种源各年度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形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大花序桉除早期树高生长外,其他性状的年度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并无明显差异,干形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分枝性状差异不显著。韦塔桉种源17835生长表现最好,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5.01m、15.03cm和0.1133m3,是平均值的115.82%、116.78%和153.94%。大花序桉种源9901生长表现最好,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0.88m、12.95cm和0.0617m3,是平均值的106.35%、106.15%和117.97%。韦塔桉与同地区尾叶桉相比无显著差异,可在本地区作为重要的速生桉属树种育种资源;大花序桉作为珍贵实木用材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