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BCR法和Tessier法,分别对云南省个旧市稻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Pb、Cd各形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的Cd主要以酸可提取态的形式赋存,Pb主要以可还原态的形式存在;改进的BCR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于Tessier法的;采用Tessier法分析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高于BCR法的;在用这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土壤重金属部分形态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BCR法和Tessier法,分别对云南省个旧市稻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Pb、Cd各形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的Cd主要以酸可提取态的形式赋存,Pb主要以可还原态的形式存在;改进的BCR法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于Tessier法的;采用Tessier法分析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高于BCR法的;在用这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土壤重金属部分形态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一种适应性广、分析效果好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选取当前重金属形态3种主流分析方法(Tessier法、修正BCR法、黄颜珠BCR法)和本文提出的优化五态法,以黄红壤为标品,对4种分析方法的分析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黄颜珠BCR法测定土壤重金属全量时分析误差最小,其次是五态法。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中,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的分析效果以修正BCR法较好,还原态重金属分析效果以Tessier法较好。五态法提取的重金属残渣态比例偏高,但较Tessier法在分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可氧化态重金属和残渣态重金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和样本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邱锦泉  付善明  王道芳  肖方  常向阳  宿文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09-12212,12234
对粤北某矿下游河流河水及底泥中重金属Cu、Fe、Mn、Zn进行分析研究,采用Tessier和BCR顺序提取法对底泥进行形态分析,通过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估,探讨底泥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及潜在危害.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和底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u、Fe、Zn污染,两种提取法显示底泥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Cu和Zn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害,Mn总量不高,而其存在较高生物有效性.BCR提取法各形态分布更为均匀,能更好反映出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较适合该地区底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区分法与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子,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区分的Tessier、BCR及其改进方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王亚宇  钱翌  朱建雯  王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80-468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壤中Cu的污染现状。[方法]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乌鲁木齐市6种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Cu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功能区中,不同形态的Cu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工业区、交通密集区和商业区的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居民区、风景区和文教区的土壤中的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结论]乌鲁木齐市各功能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Cu污染。  相似文献   

7.
西宁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重金属锌含量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西宁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重金属锌(Zn)的含量及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各功能区土壤的全锌含量是全国土壤几何平均值的1.9~6.9倍,重金属锌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功能区中,不同形态的Zn分布有较大的差异;Zn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风景区和广场区Zn的金属活性相对较强,具有...  相似文献   

8.
采集2种重金属污染土壤,运用Tessier和Leleyter2种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Pb、Cd、Cu和Zn的形态及其分布,研究了EDTA萃取前后土壤重金属Pb、Cd、Cu和Zn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地萃取土壤中重金属,在一定浓度条件下,EDTA溶液对Pb、Cd和Cu的萃取能力比其对Zn的强。EDTA萃取前,2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及其百分比都较低,而其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含量及其百分比都较高。萃取后,2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和百分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其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含量有所减少。EDTA促进了生物潜在可利用态和不可利用态的重金属向生物可利用态转变。Leleyter连续提取法在评价生物潜在利用态重金属方面较Tessier连续提取法好。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重金属镉含量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育红  郑伟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5):47-48,50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西宁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重金属镉的含量及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各功能区土壤的全镉含量是全国土壤几何平均值的7.4-11.1倍,重金属镉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功能区中,不同形态的Cd分布有较大的差异;Cd以残渣态为主;矿冶区和开发区Cd的金属活性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的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BCR法和Maiz法两种连续提取法,对蔗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和Ni进行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u、Zn、Pb、Cd和Ni均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赋存,具有较低的潜在生物有效性;Pb主要以可还原态或螯合态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潜在生物有效性;BCR法得到的重金属回收率高于Maiz法的,但是Maiz法测得的有效态Cu、Zn、Pb、Cd和Ni的量均高于BCR法测得的弱酸提取态的量。  相似文献   

11.
浸提条件和浸提剂类型对土壤重金属浸提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土水比和不同浸提时间对土壤重金属浸出量的影响,并测定4种不同浸提剂对4种类型土壤Cu、Zn、Ni、Cd的浸提量。结果表明,EDTA-2Na和DTPA为浸提剂时,随土水比增加,浸提液中Cu、Zn含量呈增加趋势;浸提时间增加,重金属浸出量相应增加。在4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对于4种土壤而言,EDTA-2Na是最适宜的浸提剂。  相似文献   

12.
大冶龙角山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大冶龙角山矿区某溪流段沿岸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分布情况,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提取并测定土壤中Mn、Cu、Zn、Pb、Cr、Ni和Cd 7种重金属的形态与含量,并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土壤Fe和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重金属在大部分取样点总含量均超出湖北省土壤背景值;Cu和Cd总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限值,Zn、Pb、Cr和Ni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Mn、Cu、Zn、Pb、Ni和Cd均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Cr和Cd存在一定比例的可交换态。矿山矿石组分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且Mn、Cu、Zn、Pb和Cd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以及总含量的分布均与土壤Fe和S含量分布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硫化物矿物开采引发了重金属Mn、Cu、Pb、Zn和Cd在该矿区农田土壤中的累积与污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对大宝山矿山槽对坑尾矿库尾砂和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砂中Cd、Pb、Cu和Zn残渣态占绝对优势,占其总量的百分数均在85%以上.农田土壤中Cd、Cu和Zn都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其总量的60%、60%和90%以上,Pb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占其总量的93.44%.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较尾砂大,尾砂和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以Pb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有机配体浸提对汤山矿区污染土壤元素的溶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有机配体(EDTA、DTPA、NTA)对来自南京市汤山废弃铜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浸提,并且通过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残留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以及Fe、Al形态.结果表明,有机配体的存在导致Cu、Zn、Ca、Mg、Mn元素的浸提率明显增加.其中Cu提取率分别为对照的8.08(EDTA)、8.15(DTPA)和5.40(NTA)倍,Zn的提取率分别为对照的10.5(EDTA)、5.75(DTPA)和3.63(NTA)倍.EDTA和DTPA对矿物元素的溶出作用高于NTA.配体对Mg的影响较其他元素小.EDTA、DTPA和NTA对重金属元素的4种形态均有浸提作用,配体的提取对酸溶,可交换态及可还原态影响较大.对于Zn而言,各有机配体处理可还原态下降的倍数最多,其次是酸溶厂可交换态以及可氧化态;对于Pb而言,各有机配体的处理导致酸溶厂可交换态下降的倍数最多;对于Cu而言,EDTA处理组酸溶,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下降倍数较多分别为对照组的71.8%和71.9%,DTPA处理组可还原态下降倍数较多为对照组的75.1%.有机配体处理导致酸溶厂可交换态Fe、Al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酸性土壤有效汞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好地评价酸性土壤中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以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比较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土壤有效汞的浸提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合于酸性土壤的有效汞浸提剂并优化相应的提取条件,从而建立酸性土壤有效汞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0.1 mol·L-1 HCl、1 mol·L-1 NH4OAc、0.005 mol· L-1 DTPA、0.03%TGA-1/15 mol·L-1 Na2HPO4这4种常用浸提剂中,0.03%TGA-1/15 mol·L-1 Na2HPO4是最佳的浸提剂,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提取率,且其所提取的有效汞与相应稻米中Hg含量的相关性最好.0.03%TGA-1/15 mol·L-1 Na2HPO4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土液比1∶10、振荡时间120 min、振荡速度250 r·min-1,浸提出的有效汞量与油菜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相关,能较好地指示田间条件下土壤汞对作物的可给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浸提剂对几种典型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浸提效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测定了7种浸提剂对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d的浸提量,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Cu、Pb、Cd元素间和不同元素下土壤间浸提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是最适宜的浸提剂;同种土壤类型条件下,重庆紫壤、河南潮土中重金属Cu、Pb、Cd元素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Cu、Pb在湖南红壤与重庆紫壤、重庆紫壤与河南潮土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Cu Pb Zn Cr 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转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采用室外小区隔离实验方法,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土壤(乌栅土)后的形态分布及其形态随时间的转化。结果表明,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可溶态重金属的浓度进入土壤后迅速下降;交换态和碳酸盐态重金属浓度先微弱上升,然后迅速下降;铁锰氧化态重金属浓度先上升,在烤田期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成熟期时又微弱上升;有机态重金属浓度不断上升;残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