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良桑饱食是优质蚕种繁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从桑叶的采摘一直到给桑养蚕,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桑叶的品质及养蚕的安全性.为了保证蚕种繁育用桑的品质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多年的蚕种繁育生产实践经验,从田间桑叶抽样试养、大规模生产的桑叶采摘、桑叶运输、桑叶贮藏、桑叶消毒、养蚕给桑等环节,简述原蚕饲养用桑的质量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秋明 《江苏蚕业》1998,20(3):36-37
<正>蚕种质量受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认为提高蚕种质量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狠抓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优质桑叶是提高蚕种质量的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繁育优质蚕种,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桑叶质量.1.推广优良桑品种,注意桑品种搭配我市有四个蚕种场,桑园面积1580亩,新老桑园比例为2:8,早生桑品种以育2号为主,其它为湖桑32号、197、育151,一之濑等,基本符合蚕种繁育需要.但我市地处淮北地区,几乎每年4月份早生桑都要遭到晚霜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已有30余个果桑采摘园.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桑果食品的食用安全以及蚕农利用果桑园桑叶养蚕的安全性,于2020年采摘期对市内5个规模较大果桑采摘园的桑椹和桑叶进行了常用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并用桑叶进行了养蚕生物试验.结果表明,5个果桑园的桑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值均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养蚕生物试验除一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症状外(可能没有达到采叶的安全间隔期),其余4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家蚕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上蔟营茧.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kg蚕茧需15kg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kg,而蚕茧产量、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1桑叶要合理采、运、储桑叶的采选应根据蚕儿对水分及其他养分的需求来斟酌,“若要小蚕好,叶质最重要”。小蚕用叶的标准是:收蚁当天用  相似文献   

5.
在对"强桑1"号的生物学特征、产叶量、养蚕成绩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强桑1号"的嫁接繁育技术;根据"强桑1号"的特性,提出在繁育与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经过两年多的繁育试验性状调查,"强桑1号"表现为生长旺、桑叶产量高、秋叶硬化迟、抗春季晚霜、桑叶养蚕成绩显著等特点,适合在射阳县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场蚕种生产几年来成绩较好,年年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蚕种质量不断提高,得到蚕农的好评.我们不断摸索7532、932、新九原种杂交高产优质途径.1987年春蚕桂夏二号担桑制种达15.5张,“两广一号”担桑制种达15.9张,大大超过83年担桑制种13.5张的水平.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蚕种优质高产必须抓好桑叶营养,精心养蚕及消毒防病等三方面的工作.任何一方失误,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桑叶是蚕的唯一饲料.叶质的好坏、产量的高低既同桑品种、肥水等管理水平有关,而且与桑叶的采摘也有密切相关.随着我省年中养蚕批次的增加,特别是"以蚕促桑"这个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前段时期不仅桑叶的采摘次数多,而且一些地区过度采叶或翻摘不成熟叶的现象屡屡出现,这种情况不但有碍桑树的生长,也导致了养蚕收成不稳,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沈国新 Tay.  A 《蚕桑通报》2000,31(3):24-25
通过4期湖桑条桑育与片叶育养蚕对比,两者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可以节省5龄桑叶收获用工40.3%,给桑用工41.1%,除沙用工88.9%,饲养每张蚕种5龄总用工节省45.8%。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环境毒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品质包括杂交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蛾率、病卵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多方面内容。而从实际生产中来看,养蚕制种环境的微孢子病源、桑叶品质(桑园病虫害微孢子病源污染及本身桑叶的营养)、饲养技术标准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三个方面是蚕种品质优劣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养蚕环境微孢子毒源的关系,当  相似文献   

11.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是目前养蚕生产上用于调节桑叶余缺,增产蚕丝的两种激素.5龄后期当桑叶生产量超过饲养蚕种的需求量而出现余叶时,使用保幼激素可以延长蚕的食桑时间,多吃桑叶增产蚕丝.相反,5龄后期当桑叶生产量不能满足饲养蚕种的需求量而出现缺叶时,使用蜕皮激素可以缩短蚕的龄期经过,少吃桑叶,提前上簇,避免  相似文献   

12.
本场早秋繁育蚕种已有多年的历史。现从1982年开始,至今5年早秋繁育蚕种获得成功(见表1)。就此,谈点认识,供参考。早秋蚕种生产有以下三大特点: 1.早秋伏中养蚕,伏中上蔟,秋老虎制种。温度高,带来高温多湿、高温闷热或高温干燥。2.饲料较差。早秋桑叶属短叶龄速生桑叶,基本上1.5天~2天长一叶,总含糖量仅为春期同叶位的50~60%,营养价值低,同  相似文献   

13.
<正> 经济合理地利用桑叶,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其中包括种叶平衡、定量给桑、提高桑叶利用率等内容。本文结合我省农村养蚕的一些实际,谈谈经济合理用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16.
1 模式简况 蚕桑畜禽复合种养技术是指利用一定规模的桑园开展养蚕、养鸡、养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桑园产出效益的一种农作模式.目前湖州练市朱家兜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一个6.67 hm2果桑种植与桑苗繁育的示范基地,在基地区域建造了羊舍1幢共10间200 m2,大蚕室兼鸡舍1幢共150 m2.初步形成了养蚕、养羊、养鸡和桑果采摘、桑苗繁育的种养模式.通过桑叶养蚕喂羊、畜粪肥桑、鸡舍蚕房套用,形成一条生物链,实现桑园资源生态循环零排放.循环模式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小榄区九洲基乡十四村七队养蚕专业户伍金凤一九八四年饲养蚕种七批共二十二张,用了桑叶一万八千零四十斤,出售蚕茧收入三千五百九十八元一角五分,蚕屎副产品收入三百十九元三角六分,合计总收三千九百十七元五角一分,需开支蚕种、桑叶、化肥、农药和煤炭等成本一千二百五十一元八角九分,纯收二千六百六十五元六角二分,成为我市蚕桑专业户单张蚕种产值高担桑收入多的蚕户。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富阳县东洲公社春江大队,在1963年冬天种植的106亩新桑园,到1964年就采叶养蚕,1965年共采桑叶61,054斤,养80张蚕种,平均亩产桑叶576斤。其中有23亩丰产桑园,平均亩产桑叶1,120斤,创造了富阳县历史上最高的纪录,为全县树立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典范。该大队新桑园快速丰产经验如下: 一、组织蚕桑专业队,加强培育管理:过去该队曾多次栽桑,但是都没有成林。1963年吸取了过去失败的教训,决定以大队为单位,由15名有栽桑经验的老农组成蚕桑专业队,常年从事培桑工作。而各生产队按照桑园面积的多少,负担劳力、成本和肥料,实行统一培桑,联合经营,分桑叶到队,归生产队养蚕的办法。专业队在桑园内搭草房设立了管理所,固定了二名管理员,日夜看管桑树,避免了人畜损害。桑树生长很快,二年的桑树已养成二个支干,平均每株桑树有桑条8.6根,每株桑树的总条长达1,415厘米,平均条长165厘米,到秋叶没有采摘以前,已是桑蔭满园。  相似文献   

20.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70-70
答:蚕的中肠型脓病病毒来源于病死蚕体、蚕沙及桑树上携带这种病毒的鳞翅目昆虫如桑螟等,通过污染桑叶而造成蚕食下传染。一旦蚕得了病,排出的蚕粪又会污染蚕座、桑叶、蚕具、养蚕环境等,造成消毒难于彻底,只要养蚕环境有病原存在,随时都会引发中肠型脓病的发生。因此,这种病与蚕种无关,不属于蚕种胚胎传染的病。但是蚕种保管不好,被这种病原污染了,也会因为蚕种表面带这种病原,而使蚕发生中肠型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