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珠海建设迹地岩土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迹地岩土坡是华南地区新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之后,岩土坡的植被恢复效果良好。岩土坡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其局部环境不断改善,主要包括地温、气温和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改善.土壤养分的提高和物理性状的改良,进而促进了群落植被的良性演替。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灰色预测,建立小良水土流失的预测模型,旨在为小良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小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长江委丹江治理工程重点项目区西河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CP)进行遥感监测研究,为丹江流域以及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定量检测、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丹江流域商南县西河小流域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rdas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影像中各类地物植被覆盖度。利用卜兆宏等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模型(QRSM模型)植被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关系式算法,即用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植被因子算式开展计算和分析。[结果]西河小流域北部治理区和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和工程措施因子值相当低;在河道两岸有局部区域出现了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高值区,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居民房屋建筑和道路建设破坏了植被;中部人口集中的区域,治理程度较低,仅有较少区域出现植被覆盖集中连片高值区。[结论]影响水土流失众多客观自然因素中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最大,另一方面,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水土流失应综合考虑地理、自然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小良热带人工阔叶混交林、桉林、光坡地的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的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的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能力的关系,对热带地区侵蚀地治理的植物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学盖度在指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不足,以植被垂直结构中各个层次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为依据,提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这一新的指标,建立了植被因子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杨群落中,林冠层、草被层及枯枝落叶层都是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层次,其盖度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权重分别为0.0150,0.591,0.394和0.0608,0.828,0.112。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考虑了群落结构中各层次的相对作用,并结合各层次的盖度来综合反映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的作用,比传统的生态学盖度能更好地描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植被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的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地形地貌、地质土壤、降水与风以及地表植被等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关系极为密切。从地貌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剧烈,地形中以坡度和坡长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地质因素的老性和构造运动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地表覆盖的大面积黄土,抗蚀力差,为严重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物质;气象因子中的降雨强度和风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动力;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低,对水土流失有很大影响,60%为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区域水土流失快速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影响水土流失的各因素 ,可以按纯自然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般包括 5个方面 :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土壤和地形因素比较稳定 ,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可用遥感手段快速获取 ,降雨资料可由气象观测网提供。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快速宏观调查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姚安县典型生态修复代表区内洋派河小流域上的龙门口水保监测点近5 a来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干扰荒草地、水土保持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径流小区的水土流失因子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植被治理措施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因子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以后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被因子算式在土壤侵蚀定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度与植被因子作为水土保持学科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历来受到众多的研究人员重视,作为美国通用流失量方程USLE中的一个参数因子,必须将它加以量化计算,本文以南安市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为例,具体叙述了在南安市进行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过程中,植被因子C值的求算过程,并叙述其主要步骤,最后得到了植被因子的C值,为水土流失监测系统提供基础资料或作为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个“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冻土地区青藏铁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风蚀和冻融侵蚀,风蚀控制因子是植被覆盖度,冻融侵蚀控制因子是地表热干扰。中铁四局集团在青藏铁路15标段施工中,优化施工组织,对主体工程区、取土区、弃土区和临时用地区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和冻土环境,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浅谈北京市山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山区坡面径流小区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山区非点源污染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分析,说明了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物的载体和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影响非点源污染物流失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致,污染物流失量随着水土流失量的加大而加大。目前北京市在非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已实现了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治理目标,在小流域内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已在水源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2753.3 km^2。水土流失是由脆弱生态环境及人类破坏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及工程建设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的土壤侵蚀使土壤层变薄、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及寿命缩短、旱涝灾害加剧。针对粤北岩溶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工程库区一期、二期移民 ,安置点共 14 3个 ,有 12 6个村水土流失严重。村内村外未建排水设施 ,村里不设垃圾处理场 ,大雨时垃圾四处流散 ,路面未硬化 ,村庄未绿化 ,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应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强化人们的水保意识 ,对水保设施进行严格管理与精心维护 ,移民安置点水土保持设施不全的 ,应追加建设资金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4.
普定岩溶区水土流失与土壤漏失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普定县是贵州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0.8%,土壤年侵蚀模数高达4 422.3 t/(km2·a).通过现场调查,对该地区地形特征、岩性特点和水文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岩溶裂隙、落水洞及地下暗河发育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对岩溶区水土流失与土壤漏失模式进行了概化,探讨了水土流失过程中雨滴溅蚀、坡面侵蚀、落水洞漏失及地下暗河运移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岩溶区水土流失的作用机理,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藏东矮西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侵蚀能力差,是金沙江上游大量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研究区的土壤可蚀性的研究,无论是对草地和耕地的保护,还是对金沙江泥沙量的缓减,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与土壤侵蚀特征,利用大量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了3种K值模型估算值的数值特征,与调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估算值取值范围的可靠性,确定了西藏高原东部土壤K值的最优估算模型为通用流失方程K因子模型,不同土壤的K值大小顺序为灰褐土>高山草甸土>棕壤>暗棕壤,流域K值的平均值为0.005,在全国范围内较小。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直接破坏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加剧的水土流失反过来会对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严重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会直接破坏管道,影响其安全运行.如何控制管道工程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强区域友好环境的构建,不仅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选取土壤、植被类型、坡度和坡向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图层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分级模型,以专家经验打分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评价了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10 km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区分为弱敏感、较敏感、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地区,并评价了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工程的安全角度探讨了生态恢复和友好环境构建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都较严重并呈复合型出现。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 33 4万km2 ,年土壤侵蚀量为 114 95万t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10 0 0~ 80 0 0t/km2 。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途径是 ,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 ,坚持走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1983—1985年漳州市开展了水土流失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证实了全市的水土流失是严重的,危害是巨大的,损失是惊人的。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多而强度大,暴雨极值达160.3—273.7毫米,加上山高坡陡,地形起伏,红土不长草;人为因素有破坏植被,保水保土措施不当,乱垦乱种,耕作粗放,不合理的改变地形地貌。防治对策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的治理水土流失;建立防护体系时,要突出生物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湘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南红壤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面积达7165万hm2,占区内红壤总面积的358%,其中流失较严重的面积约占红壤水土流失面积的37%。在此基础上,对引起红壤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