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矸石山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水特征、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程度是影响水土流失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越大,坡越长越陡,水土流失量越大 ;植被覆盖度越高,水土流失量越小。因此,改变矸石山局部小地形、缩短坡长、快速恢复植被、提高土壤入渗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丁文峰  李勉 《土壤学报》2011,48(5):1103-1107
植被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土壤表面没有植被的降雨侵蚀量是未扰动森林土壤的16倍[1]。Zheng在子午岭林区的研究也发现,当地表植被生长良好时,降雨、地形、坡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很小。而土壤表层一旦失去植被保护或根系的固结时,降雨和地形等因素对侵蚀的作用则十分  相似文献   

3.
李新宇    唐海萍  张新时    孙林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54-159,167
以内蒙古林西县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降雨侵蚀力、主要地形体、土壤可蚀性、植被盖度及水土保持措施等参数,利用TM影像、DEM、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地理辅助数据与地面实测土壤理化性质及多年降水数据,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对5个单因子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价.并基于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模型,对复合因子及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形、土壤与植被盖度3个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大,土地利用方式与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小.5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林西县有近77%的土地面积面临强度及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危险.其中轻度及微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较小,二者共占总土地面积比例14.8%,主要分布在林西县西北部的中高山坡度较低地区;强度水土流失占22.8%,主要发生在北部的中山区及中部的河谷平川区;极强度水土流失占43.8%,主要发生在中部及南部低山丘陵区;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占10.8%,集中分布在北部中山高坡区.  相似文献   

4.
周锋  白克军 《南方农业》2015,(3):167+171
石漠化土地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土壤、气候、地形及降雨等致使特殊区域土壤流失,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盲目的耕种及不当的利用致使林木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汉源县石漠化现状的调查,对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措施成果进行统计,并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黄、红土为主的土层及其为母质发育成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弱,易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多变、干旱少雨、集中且较强烈的降雨和大风是水土流失的动力;地形复杂、地面起伏高低悬殊、坡地面积大,是造成土壤加速侵蚀的主要地理条件;植被覆盖度低、裸露地面积大,使水土流失不断加重;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土等资源活动,是造成土壤加速侵蚀的根本原因。人类可以通过建植植被或改变小地形而减轻甚至制止水土流失。治理对侵蚀产沙影响面最广、量最大的坡耕地及输沙的沟道,是减少宁南山丘区水土流失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马尾松林下植被状况、人为干扰、地形、降雨侵蚀力、土壤性状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成因。认为:林下植被匮乏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掠夺性人为干扰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破碎的地形、较高的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则为林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总结了诸如微地形改造、林下补植、封禁保护等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今后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大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 463.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8.1%,年均土壤流失量8 670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3 788 t/km2。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与生产活动,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原因,而人为不合理的建设与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侵蚀加速的主导因素。防止土壤侵蚀,主要应从改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等方便入手,通过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害设防地配置综合防治措施,以建立完善的土壤侵蚀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的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地形地貌、地质土壤、降水与风以及地表植被等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关系极为密切。从地貌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剧烈,地形中以坡度和坡长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地质因素的老性和构造运动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地表覆盖的大面积黄土,抗蚀力差,为严重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物质;气象因子中的降雨强度和风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础动力;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低,对水土流失有很大影响,60%为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坡耕地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差异很大,表现为:横坡植物篱耕地横坡耕地顺坡耕地清耕休闲地,坡耕地表层植被盖度最差且降雨侵蚀力较大的时段为土壤侵蚀危险期,在该时段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基于实测侵蚀量的C值估算方法最为适宜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计算,重庆地区小麦年C值为0.434 5,甘薯年C值为0.386 4,小麦/甘薯年C值为0.403 7,C值不同表明不同农作物对耕地土壤的防护作用不同,合理选择农作物种类对防治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作用。(3)基于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盖度与C值的年内变化特征,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应从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出发,优化种植模式,兼顾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低丘纸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及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甘肃省生态建设迅速发展和水土保持监测要求提升的大背景,研究基于GIS的监测评价方法在小流域尺度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通渭县牛谷河研究区为例,采用现场调查结合遥感影像,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理论指导,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地表植被覆盖4类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进行治理前后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空间分析,探索小尺度生态建设项目GIS监测评价的方法,分析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项目区治理后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由2.285减少为2.226,区内重度及中度敏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苕溪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对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苕溪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苕溪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2°坡度级;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九成以上的园、林、草地植被覆盖度大于60%;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04.45 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茶园、人为扰动用地、其他林地及旱地,其中极强烈及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人为扰动用地、茶园和坡耕地;整体来看,土壤侵蚀强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大于加剧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广东省泗纶小流域为研究区,以GIS技术为支撑,选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数学模型,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降雨、植被、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单因子并叠加分析,生成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图。通过对区域内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影响流域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流域内坡耕地水土流失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从而为广东省坡耕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综合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主要因子 ,如地表形态 (地貌 )、地面物质 (土壤及其母质 )、动力条件(降雨、径流、风力和冻融作用 )、人为活动影响 ;结合现有的水土保持数据和研究成果 ,确定以土壤抗冲性、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等作为基于GIS的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的指标 ,用以进行全国水土流失宏观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流失方程(CSLE)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的土壤侵蚀评价模型。利用CSLE模型开展了江西省2018年度省级重点监测区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总结了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不统一,致使成果在大区域尺度上缺乏可比性;②地形数据和土壤资料的现势性难以满足准确评价的要求;③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难以被合理评估;④雨量站点不足,难以准确计算地形复杂区的降雨侵蚀力。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做以下修订:①统一植被覆盖度遥感获取的方法;②针对矿山、采石场等对地形和表层土壤的破坏,CSLE模型参数难以反映实际情况,有必要明确界定这些区域为强烈侵蚀区;③加强南方典型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定量评价;④加密使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完善降雨侵蚀力计算。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某地的实验表明,经训练的神经网络对TM卫星遥感图像中含有的植被、土壤、母岩、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土壤含水量信息等都有一定的表达,直接利用TM陆地资源卫星信息识别判断水土流失等级的判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是降水、植被、土壤、地形等各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综合结果,本文对坡面土壤侵蚀的降雨、植被、土壤、地形、人为因子及诸因子的综合分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在单因子与土壤侵蚀关系方面,研究得已比较深入,降雨、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已较为清晰。同时,指出了下一步坡面土壤侵蚀研究重点:加强对影响坡面土壤侵蚀多因子综合研究,为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改变耕作方式、人为活动等控制坡面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 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及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湖南省衡东县水保站通过在不同坡度、耕作措施、植被状况下设立降雨-径流-土壤流失观测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的基础上,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再结合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 使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水土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程  王青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8-21,26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降水敏感性、地形敏感性、土壤敏感性、植被敏感性作为因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将降水、地形、土壤和植被敏感性专题图与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进行空间耦合,对矿产资源开采区进行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在30个开采区中,对开采区水土流失产生严重影响的有10个,中度影响16个,轻度影响4个,大部分中度和严重影响区位于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区域,将这一评价结果与四川省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图进行验证,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易诱发和加剧矿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和GIS的密云水库上游土壤侵蚀定量估算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密云水库是当前北京唯一的一个地表饮用水源。其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一方面将造成土地退化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将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水库,会使水质受到污染,缩短水库使用期限,所以其上游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对于水源涵养和水库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水土流失的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收集降雨资料和土壤数据,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框架基础上建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对密云水库上游2001年和2002年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估算,认为利用遥感和降雨数据,实现密云水库上游土壤侵蚀量的年度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