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加强对罕见疾病假足菌肿的认识,给兽医工作者在诊治相似病例时提供参考,本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法对1例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猫假足菌肿的病例进行报道。采集患猫尾荐部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及菌株质谱鉴定。细胞学涂片中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真菌孢子和真菌菌丝,诊断为真菌性肉芽肿性炎症。基于细胞学的结果,取样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的菌株染色镜检,发现有6个以上分隔的大分生孢子。最后,通过质谱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该病例诊断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猫假足菌肿。治疗采用外用药浴与口服抗真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初期,患猫尾部病灶有好转但并不明显,后期持续恶化,并于首诊后7个月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不明。建议兽医工作者在遇到相似病例时引起重视,采用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及菌株鉴定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在疾病早期使用手术切除与抗真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提高患病动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猫皮肤肥大细胞瘤是猫第二常见的皮肤肿瘤,常发于中老年猫,病例数约占猫科动物皮肤瘤的20%,目前在我国文献中鲜有报道。本文介绍了近期临床接诊的一例猫肥大细胞瘤病例。患猫体表肿物位于右耳根部,呈粟粒样突起,无游离性;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患猫单核细胞数目、百分比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球蛋白含量上升;H.E.染色可见病变位于表皮下真皮层内,病变细胞为卵圆形,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排列成条索状或巢团状,细胞核呈圆形,胞质较丰富。综合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以及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体表肿物被诊断为猫肥大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后,对患猫进行消炎抗菌、抗组胺以及肿瘤靶向药物治疗,1月后复检,患猫痊愈。该病例可为猫肥大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特征是心室壁向心性增厚并发乳头肌肥厚。猫HCM继发动脉血栓栓塞(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检出率逐年升高,此病总体存活率低至35%,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猫HCM继发ATE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并特别介绍了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及其疗效。提出针对好发品种尽早建档,定期体检筛查,发病后及时送医;选育新品种;提高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技术;谨慎使用治疗血栓药物,尝试使用新型抗栓溶栓药物等综合措施以期提高此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一例自然发生的湿性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的诊断治疗经过。采用临床基础检查、中兽医检查、影像学检查、腹水穿刺、李凡他试验、传染病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确诊。使用干扰素、抗生素、GS-441524等西药进行对症治疗,抵抗病毒;配合多种中药调理机体,重建体内平衡,提高患猫自身免疫能力。经过一周治疗,患猫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随着疗程推进,食欲及排便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研究表明,湿性FIP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FIP的诊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CoVs)引起,以胸、腹部积液和极高的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目前治疗该病无特效药,只能通过对症治疗维持基本生命体征。该文通过对收集的3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分析,比较该病的几种综合临床诊断方法,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增高,引起皮肤和黏膜颜色变黄的一种现象,是猫肝脏脂质沉积综合症(FHL)的常见临床症状,现代医学对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病例鲜有报道。笔者介绍1例猫肝细胞性黄疸,以阴阳为纲,按阳黄论治,同时和胃健脾,补血养血,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猫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黄染渐退,饮食欲和体况逐渐改善,效果显著,为临床中兽医诊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猫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宠物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患猫发病前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病则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和血栓性栓塞等症状,甚至突然死亡。本文报道了一只9月龄中华田园猫,通过临床症状、SNAP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心动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确诊该猫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对其进行保守的药物疗法,患猫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猫膀胱积尿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膀胱内含大量尿液的一种病理现象,猫泌尿系统病常见的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病因都可引起.2020年8月,笔者接诊了1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诊断,确认为猫膀胱积尿,经治疗5天后痊愈.现就猫膀胱积尿的病例进行阐述,为此类病例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例流浪猫通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胶体金检测板、血常规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等检查,确诊为猫瘟病毒感染。入院治疗后,实施抗继发感染、促进食欲、纠正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止吐、止泻、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功能、抗病毒等治疗方案。患猫经过综合治疗5 d后,白细胞和SAA数值均有明显好转,且大便、食欲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反应,出院后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文章为猫瘟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便血可导致猫的贫血和严重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时会因为恶病质而死亡。2013年2月,临床上遇到猫便血病例一例,以长期排暗黑色糊状粪便,消瘦和食欲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为查清病因,进行胶体金猫瘟检测和漂浮法粪便寄生虫检测,结果猫瘟阴性,显微镜镜检可见等孢球虫。遂按球虫病用含氨丙啉和乙氧酰胺苯甲酯成分的药物进行治疗,3d后再未见血便,临床治愈。通过对本病例的诊治,说明球虫感染是猫长期便血的一个原因,准确诊断后恰当治疗可很快消除便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卵巢残余综合征指在雌性宠物进行绝育手术后,再次出现功能性卵巢组织,并引起再次发情等体征的综合症候群。本文介绍了一例猫卵巢残余综合征,为了对该猫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采用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最后通过剖腹手术探查确诊为卵巢残留综合征。经手术切除和术后护理,该患病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猫在临床出现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很小,从病例发病情况、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清生化检查、血气检查、尿液检查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对一例猫磺胺类药物中毒辣的病例进行了诊断与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层真菌感染。为了提高对此疾病的认知,本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进而根据诊断结果用药治疗。采集患猫皮下结节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巨噬细胞吞噬蓝黑色物质和真菌菌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肉芽肿中心包含大量未着色的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犬小孢子菌的大分生孢子。综合诊断为猫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治疗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和病灶内清创、外科切除结节相结合的方案,通过后续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监测口服抗真菌药物对机体造成的副作用,结果表明该患猫恢复良好,服药期间肝酶指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对临床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诊断。根据其血常规检测中蛋白含量升高、X光影像学显示腹腔积液以及腹腔穿刺液理化特性进行综合判断。结果显示腹腔穿刺液理化特性对于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猫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猫下泌尿道综合征。通过导尿,解除尿道阻塞,缓解膀胱压力,并结合药物治疗1周,该猫完全康复,至今未再复发。结果表明,猫下泌尿道综合征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安仁县某鸡场鸡苗于52日龄时突然发病,初期每天死亡30~40羽,以后逐步增多,共死亡876只,死亡率17%以上。经现场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此病例诊断为鸡染性法氏囊病。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5天后鸡群康复。  相似文献   

17.
皮肤病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临床病例的25%。皮肤病能引起猫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等症状。笔者收集了郑州市8家宠物医院966只患病猫,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193只猫患有皮肤病。对193只患病猫的研究表明:患病猫以寄生虫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从年龄趋势来看,年龄越高患皮肤病的猫越少;从发病部位来看,耳朵发病最多。本研究为郑州市猫皮肤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1例猫瘟的诊断与治疗。患猫出现呕吐、拉稀等症状,采用临床检查、猫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及血常规检查确诊,对患猫进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结合预后治疗。结果显示,患猫经治疗后,第5 d不再呕吐,体温恢复正常,第7 d粪便正常,后续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P),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对两例不同性别、年龄,具体表现为高温、呕吐、腹泻、排血便的病猫,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和猫瘟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确诊两例病猫所得疾病为猫瘟热。通过进行止吐、止泻、药物治疗等措施后,两例病猫均恢复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两例猫瘟病例的诊疗报告,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猫饲养过程中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对猫的健康有很大威胁。2021年3-12月,通过应用临床、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方法,对兰州市1 145例猫科疾病中的79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诊疗与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性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各区域、不同生存环境及各年龄段的病例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兰州市猫传染性腹膜炎发病率为6.90%,主城区平均确诊率(7.41%)比地县区高2.08%,其中城关区确诊率最高,达到7.72%(20/259);发病率最高的救助猫(17.96%)比家养猫高14.29%;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岁以下确诊率为10.07%(41/407)。病例的体温、体重、肠道淋巴结及白球比指标随着治疗逐渐恢复正常,但所需时间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兰州市猫传染性腹膜炎发病率与其他地区接近,其与病例来源、生存环境、年龄存在相应联系,体温、体重、肠道淋巴结及白球比指标提示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