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是开展乡村设计的关键。在晋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县古城内景观存在的问题,选取村庄整体布局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基础设施规划、院落设计4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为晋南地区乡村建设、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有限资金和资源建设乡村景观成了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梳理低成本景观的概念及研究现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对低成本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排序,进而提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属性特征。结合常熟李市村地域文化调研梳理,以村落原供销社旧建筑为改造设计对象,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探索。研究从相关概念阐释出发,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展示空间设计原则,并基于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调研与梳理,从凝练乡村历史文化符号、场景再现表达、传统技艺体验、空间色彩表达4方面,提出乡村展示空间设计策略,为乡村地域文化传承与复兴、乡村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绍兴市结合本地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逐步探索出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路径,丰富了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情趣和韵味,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蓝本。在概括介绍基于地域文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基础上,介绍绍兴市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实践情况,并为该类实践对其他地区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以期丰富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宇  赵红霞  张燕宇 《现代园艺》2024,(9):165-167+170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重构文化空间,让民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当代乡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关系融合发展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在乡村振兴以及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乌兰不浪村现状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出村庄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为乌兰不浪村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乌兰不浪村的文化资源,优化乡村景观,整合资源,重构文化空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并以旅游带动经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王颖祎  刘谊  张佳琪  曹铭育 《现代园艺》2023,(10):135-137+14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乡村特色的重要因素,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续红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甄别与分类体系,以豫北乡村为例,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特征,挖掘资源优势,把握红色文化资源财富,创新传承手段,探究其适宜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路径,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度,提高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思辨力、认知度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丰城湖塘乡湖塘村为例,对村庄内景观资源现状做了详细调查及分析,从村庄公共空间、标识性景观等方面对其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乡村传统文化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让乡村的民俗、民风以及历史传统等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出来;农民千百年来沉淀的精神文明财富,不能因为乡村景观提升建设而被破坏。湖塘村的乡村景观建设潜力巨大,只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形成地域文化特色景观,提升村庄文化内涵,才能形成湖塘村景观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晓蕊 《中国果树》2022,(4):121-122
休闲农业是依赖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的一种乡村新业态。近年来,作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兴现代化商业形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布局,依赖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何深耕已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吴昊  胡展森 《中国果树》2023,(5):136-140
梨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现阶段在我国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下,梨产业发展必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梨产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梨产业是乡村规划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规划反过来又可推动梨产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共赢。河北省是我国梨生产大省,摸清河北省梨产业结构和布局,分析其与乡村规划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对于河北省乃至全国梨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民宿这一新兴的住宿业态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民宿行业却逐渐暴露出由于盲目设计而导致的设计同质化、历史文脉传承流失、民宿公共空间设计缺失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关键。在此时代背景下,以在地理念为支撑,对乡村民宿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针对其现状提出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以期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的乡村民宿,为今后的乡村民宿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俊豪  黄炼 《现代园艺》2024,(10):61-65
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乡村社区的物质空间建设,也要从人性化、情感化角度思考如何真正激发场地活力。借助文献研究,梳理分析积极心理学、积极设计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整理提出积极设计在乡村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实践路径。尝试将积极设计理论方法运用于福临镇影珠山村社区营造实践中,构建乡村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社区营造对于增进村民福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民众对体验式旅游的追求,突出湘西北特色、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与形象的目的。以常德“石板滩”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功能性与设计元素更完美的结合,给客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民宿的情感体验;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乡村民宿空间设计中,使旅客既能够享受到旅途的风景,还能够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民宿建筑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和塑造乡村形象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形态的多样化,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资源凝聚为原则、产城融合为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果主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果业转型升级、果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是以果树为载体将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与人居环境、乡村与城市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对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内涵、路径、形象设计进行系统论述,并从"三生融合"、人居环境建设等视角探讨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方向,对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新时代的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焕焕 《蔬菜》2020,(12):1-9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指出“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使农业和旅游相得益彰;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激起了人们对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实施乡村战略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美丽建设之路及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各级政府对加强“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民宿及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内容作出了系列部署,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成为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热点所在。基于此,本期业界观察就农文旅融合的产生、农文旅融合模式、国内外研究案例及借鉴、如何打造农文旅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展开讨论,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主持人:朱焕焕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要求下,教育数字化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实现数字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本文以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类专业为例,重点讨论了其共性内容的数字化专业基础数据库构建,数字化公共教学课件库构建,数字化公共评价体系构建等数字化实践途径;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类专业数字化公共平台的建设内容与方法,对其提升教学质量、革新教学模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目前乡村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要突出乡村自身的文化魅力。以文化元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这对于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以嘉兴市庆丰村为例,在对庆丰村现状进行分析和深入整理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得出规划方向,以状元文化为主将现有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旨在打造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村。同时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为挖掘其他乡村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秋菊  吴萍  高萍霞 《现代园艺》2019,(17):102-10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去就近的乡村旅游。"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模式的重要部分,也因此得到蓬勃发展。农家乐是现代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餐饮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对三圣乡农家乐餐饮空间设计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三圣乡农家乐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成都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川菜的发展和传承。但目前针对成都地区餐饮空间设计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对成都地区农家乐餐饮空间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通过对成都三圣乡农家乐餐饮空间的现状、营造手段、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研究,期望为整个成都地区的农家乐餐饮空间设计提供一些灵感。  相似文献   

20.
周宇嫽 《现代园艺》2023,(2):170-172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现状及问题,从乡村建设顶层规划、乡村发展分类定位、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保护生态及人文环境、多元合作有效治理等方面入手,为如何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