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志永 《现代园艺》2023,(10):94-96
依托国内外乡村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山北史家美丽乡村乡村规划实践,通过实践性地切入研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策略,探索出具有借鉴与示范作用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梳理西方国家城乡建设的相关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现状,提出"田园城乡"的规划理念。文章结合长泰县花卉产业规划实例,以"田园城乡"理念为基础,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走廊、生态廊道,以乡村产业融合乡村生活,逐步构建和谐、美丽、富足的田园城乡。  相似文献   

3.
周宇嫽 《现代园艺》2023,(2):170-172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现状及问题,从乡村建设顶层规划、乡村发展分类定位、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保护生态及人文环境、多元合作有效治理等方面入手,为如何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和村庄景观在我国都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营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乡,是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寻求的理想与抱负。文中结合对临沂市兰陵县孙于沟村的调研情况,针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浅谈了由"乡情为骨,乡韵为魂"延伸而出的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营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茶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成功的典例。借鉴茶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经验,论述了"食用菌+"跨界发展的类型、内容、载体和功能,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6.
朱焕焕 《蔬菜》2020,(12):1-9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指出“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使农业和旅游相得益彰;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激起了人们对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实施乡村战略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美丽建设之路及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各级政府对加强“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民宿及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内容作出了系列部署,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成为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热点所在。基于此,本期业界观察就农文旅融合的产生、农文旅融合模式、国内外研究案例及借鉴、如何打造农文旅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展开讨论,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主持人:朱焕焕  相似文献   

7.
《南方园艺》2021,32(2)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进行,乡村建设关乎民生,是大势所趋。乡村发展是复杂过程,必然存在规划失序、产业单一且粗放、资源认知和利用概念薄弱等诸多共性问题,为此,对乡村发展趋势的把握当从乡村空间规划方面进行思考,把握乡村特色与优势,对乡村资源整合开发及利用进行探索。文章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地处广东粤北山区的六古乡村发展的现状及方向,及针对乡村规划的思路下的空间策略与产业开发方面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为六古村整体融合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蔬菜》2019,(5):83-83
<正>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园艺产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森林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中的作用和发展机遇,交流园艺产业创新创业成功模式与典型经验,发展多样性特色园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园艺产业促进分会、中国园艺双创网、北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拟定于6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中国园艺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大会主题是:聚融园艺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快,势头猛。全国各地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多年,各省市地区已建成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好典型范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该研究从前期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田园土壤肥力管控和美丽乡村产业发展4个方面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技术实践途径,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提供可借鉴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静宁西北部的界石铺镇是静宁梨的核心产区,自20世纪90年代根据静宁县“南部苹果北部梨”果业发展规划开始发展梨产业以来,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全镇梨种植面积在1万亩,正常年份梨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界石铺梨年收入在1亿元左右,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梨产业(图1)的发展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长江流域砂梨优势产区。湖北省梨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湖北省梨栽培历史及现状、区域布局和产销情况等产业概况,从品种结构、经营模式、采后环节、品牌营销等方面探讨了湖北省梨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梨果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重视产后环节、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三产融合等对策建议,以推动湖北省梨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丽乡村概念及建设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美丽乡村项目口上村为例,从前期调研、特色挖掘、规划布局、产业策划等几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在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开发产业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等重要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对今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有所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了我国农业公园的发展历程现状、内涵要点和发展问题等,指出我国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可持续理念在休闲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其未来应高度体现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与公共休闲服务等功能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理念传播、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互促、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孵化等多领域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在我国水果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近年来我国梨产、贮、销的变化情况,产业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梨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细致剖析了我国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总结南京市江宁地区的美丽乡村——杨柳村、大塘金村、世凹桃源,黄龙岘的实际项目规划情况,提出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的观点,并结合产业融合理论,以旅游业为中间产业提出“乡村——旅游——文创”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型,为美丽乡村的传统文化复兴、产业振兴以及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中,农业生产被越来越多地赋予"景观"的涵义,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具有特殊的作用与价值。在我国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把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凸显其旅游功能,体现其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关于美丽乡村农业景观建设,本文特别强调了生产性和审美性的共同发展,倡导开发应以资源增值为前提,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韩苗 《中国食用菌》2020,(3):138-140
食用菌特色小镇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依然缺乏科学规划,资金引入困难,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都问题。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政策不断推深演进。从最基础的乡村旅游逐步变为乡村文化旅游。由此以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旅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乡村规划发展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规划设计出符合乡村发展的文旅景观基地,通过对前满洲屯村本土文化的发掘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而规划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效益与自然文化环境完美结合,促使乡村进一步优化发展,为未来乡村文旅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梨产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为世界梨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了世界梨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的80%左右,近年来,我国梨产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生产中制约因素较多,大多低效运行。分析我国梨产业发展现状,正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梨产业朝着高效方向发展,不但有利于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显著地提高对农业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20,(1):126-129
随着2017年浙江省提出"新千万工程",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深度需求,乡村旅游市场愈发广阔,乡村景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综合平原水乡和乡村景区特征,分析乡村景区建设主要问题和要求,探讨了乡村景区建设思路。以国家3A景区三林景区为例,在三林村自然人文特点和产业基础之上,提出产业升级、联动发展、村企合作、品牌建设等多个发展策略。以乡村景区化建设,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目标,建设新时代景区化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