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葫芦产生畸形果实,原因有以下几点:水肥水足,坐瓜初期不足易形成尖嘴瓜,中气不足易形成细腰瓜,后期不足易彤成细长歪把瓜。但中期肥水过猛又易形成大肚瓜。  相似文献   

2.
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适应性强,结瓜早,是瓜菜中比较早熟的蔬菜,因其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要求的温度低,管理简单,操作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现已成为日光温室的主栽品种。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茬口安排日光温室种植西葫芦主要有秋延后、越冬、早  相似文献   

3.
西葫芦学名美洲南瓜,原产于北美南部,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科植物。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冬春季西葫芦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因而保护地西葫芦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特将西葫芦嫁接栽培的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是从西方引进的葫芦类蔬菜,又称美洲南瓜,它属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广东省乐昌市城郊每年冬种西葫芦面积约1500亩,亩产1500kg左右,亩产值1000~1500元。冬种西葫芦供应春节及早春市场,销路好,投资少,效益高。其栽培技术是:1选择耕地,配制营养土西葫芦对土壤的要求虽不很严格,但不宜选用前作种过瓜类蔬菜的耕地种植,宜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壤土或沙壤土的冬闲田,并就地育苗,方便移植。西葫芦育苗时,由于幼苗的生长量较大,故对育苗时的营养土要求也较严格,要富含有机质、营养完全、无草籽、少病菌、少虫卵,pH5…  相似文献   

5.
西葫芦生理障害主要表现为化瓜和畸形瓜,下面就这两种障害的发病原因、表现症状、防治办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飞碟瓜属南瓜属,是美洲南瓜种中的一个品种,也称元宝瓜、荷花瓜。是近几年从美国、韩国引进的一个新型瓜菜品种。植株贴地生长,生长势强,掌状叶,8~10片时即可见瓜,瓜成熟后有绿、白、黄三种颜色。肉厚且质密,口感细腻,优于西葫芦.果实碟形,既可盆栽观赏又可食用,不但能炒、炝、做汤做馅,而且还适合生食凉拌、蘸酱。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上较棘手的问题。化瓜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先端退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先端萎缩,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终烂掉或脱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飞碟瓜原产于美洲,属葫芦科,为西葫芦的一个早熟品种.其瓜形奇特,观食兼用,大棚嫁接栽培每667 m2产量可达4 000kg以上,为我国的蔬菜生产增添了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尺碟瓜又名碟形瓜、内缘瓜、扁圆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引入我国栽培,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瓜类植物.  相似文献   

10.
在保护地及露地的黄瓜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畸形瓜,影响品质及商品性,给瓜农造成一定的损失.畸形瓜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棚室西葫芦生产中,化瓜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西葫芦化瓜的主要症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飞碟瓜是近几年从俄罗斯、韩国等地引进的一个稀有蔬菜新品种,属于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西葫芦)的一个变种,其外形奇特,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故一上市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泽县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西葫芦又名番瓜、茭瓜,属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蔬菜,原产中美洲地区,故又称美洲南瓜.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如一窝猴、阿尔及利亚、小白皮、兰州团秧、扯秧西葫芦等,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杂交种阿太一代、早青一代、阿兰等的相继育成,目前生产上已普遍应用一代杂种.  相似文献   

14.
西葫芦,别名美洲南瓜。葫芦科南瓜属,中叶片、少白斑、果柄五棱形的栽培种,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南部,到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栽培,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欧、美洲最为普遍。西葫芦是城乡人民喜食的以食用嫩瓜为主的瓜类蔬菜,其味道清香嫩脆,与黄瓜相比,西葫芦炒食不变味,并且  相似文献   

15.
飞碟瓜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碟瓜又名碟形瓜、齿缘瓜、扁圆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瓜类植物。飞碟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很短,最初它是作为一种名特蔬菜于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相继引入栽培。开始引进时,因因其瓜形奇特,仅作盆栽供观赏用。近几年,加速了飞碟瓜栽培技术研究。相继在露地和冬暖大棚嫁接栽培获得成功。为我国的蔬菜生产增添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在棚室西葫芦的栽培中,因天气影响、管理措施、肥水失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常出现畸形瓜,主要表现为圆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等畸形瓜,严重降低西葫芦商品质量,我们根据畸形瓜形成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7.
李振  王洁 《吉林农业》2006,(3):19-19
西葫芦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先端退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先端萎缩,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终烂掉或脱落。随着日光大棚的发展,温室栽培西葫芦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来,由于西葫芦化瓜现象普遍,大大的影响了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2004,(9):18
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中普遍栽培的蔬菜,以往多为春季种植,夏季收获,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好,西葫芦反季节生产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仅次于黄瓜和番茄。一般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冬春季不良的气候条件下化瓜严重。近几年来引进许多国外优良品种,主要表现出耐低温能力强,生长势强,在低温寡照条件下化瓜率低,可连续坐瓜,果皮颜色浅绿,瓜条端正,畸形瓜比例少,产量高,商品性好。因此,良种法配套,西葫芦是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鲜细蔬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管理不当,黄瓜在生育中会出现果实发育异常,而形成畸形瓜。常见的畸形瓜有尖嘴瓜、弯曲瓜、蜂腰瓜、大肚瓜、裂纹瓜、僵瓜等。  相似文献   

20.
罗杰 《农村科技》2006,(6):32-32
西葫芦化瓜病是近几年来生产上的常见病之一。该病在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面部分退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先端萎缩,最终烂掉或脱落,影响了西葫芦的品质。现就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化瓜原因1.温度温度过高,白天超过35℃,夜间高于20℃,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