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田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稻田害鼠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害鼠在稻田的空间配置、对水稻的趋向为害和水稻鼠害株的消长。研究结果明确了危害水稻的重要害鼠是黄毛鼠和板齿鼠,它们具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造成水稻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是幼穗形成至齐穗期;黄毛鼠聚集早熟稻田危害时,多在稻田田面活动与危害,少在田埂上活动;板齿鼠聚集在适宜其栖息的稻田危害。根据害鼠聚集稻田危害的时问和特点、害鼠空间配置,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东稻田的主要害鼠有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据调查,1只成年小家鼠1晚取食稻谷3~4克。而1只黄毛鼠或板齿鼠、褐家鼠、黄胸鼠1晚一般取食稻谷15~50克。这4种害鼠都咬断稻株,造成严重损失。1只板齿鼠和1只黄毛鼠1晚分别咬断孕穗期稻株161~185株和62~70株,分别损失干谷402~465克和154~175克,为1只小家鼠危害量的33~154倍,由此可见鼠害对稻田的危害非常大,很有必要制订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现将防治稻田鼠害的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东芡实病虫螺鼠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广东芡实病虫螺鼠害10种,包括芡实炭疽病和斑腐病2种真菌性病害,芡实长腿水叶Jia和缢管蚜2种虫害,福寿螺和椎实螺等3种螺害,褐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3种鼠害,其中8种虫螺鼠害为我省芡实上首镒报道。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米田间鼠害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广西玉米的主要鼠种是板齿鼠、褐家鼠、黄毛鼠、小家鼠等,玉米播种期和乳熟期受灾最严重,采取田间分布取样方法,进行鼠害调查,准确掌握鼠情,制订科学的防治计划,可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井冈山区鼠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不同海拔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现鼠类14种,可划分为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小林姬鼠、社鼠+青毛鼠、社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等4个群落。比较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群落为最大;黄毛鼠和黑线姬鼠是危害该区盆地农作物的两大害鼠,社鼠、针毛鼠、青毛鼠是该林区主要害鼠。  相似文献   

6.
9308灭鼠剂的毒力测定,灭鼠效果及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9308灭鼠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力为62.24mg/kg,对鼠类的适口性极好,小白鼠和黄毛鼠的摄食指数均超过1;对黄毛鼠,板齿鼠和小白鼠的毒杀效果均优于常规灭鼠药物敌鼠钠盐,且害鼠死亡的速度较快;对鸡的安全性好,任鸡饱食9308灭鼠剂毒谷2天,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是一种高效,对人畜毒性低的灭鼠剂。  相似文献   

7.
农区鼠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常用的防治鼠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治理以及不育剂的应用等。阐述了农区鼠害持续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由于鼠类是繁殖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通过环境治理降低鼠类的生态容纳量是持续治理鼠害的重要基础,并结合生物防治、化学灭鼠等技术措施可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研究了珠江三角洲稻区黄毛鼠的预测预报,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灭鼠效果、作物结构和杂草生长状况与黄毛鼠种群数量的关系,增效灭鼠剂及如何确定单位面积投饵量的鼠害控制技术等。分析了黄毛鼠成灾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技术。  相似文献   

9.
农田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形成是土地农业利用和开发的“副产品”,农业生产格局、作物布局和各种农业措施等都会对鼠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不科学的灭鼠不仅不能控制害鼠,而且还会刺激鼠类数量的增长。制定农田鼠类管理措施,除了需要掌握鼠类本身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外,应关注农业生产格局对鼠类群落产生的重大影响,充分发挥农业措施对鼠类群落种群发生发展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对鼠类群落的影响,必须认识到鼠害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板齿鼠是华南地区农田的重大害鼠,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水利设施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阐述了板齿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种群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并针对板齿鼠的危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定点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聚集性指数和扩散系数确定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种群聚集均数,探讨引起黄毛鼠聚集的原因。在时间序列中,黄毛鼠雌性、雄性各自统计和两性合起来统计,空间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季节、种群密度大小而异,聚集性指数与鼠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引起黄毛鼠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环境因素。黄毛鼠在田间的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非均匀分布;害鼠聚集分布与环境有关。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结果为鼠害防制和鼠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广东典型农田区域鼠情发生情况及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为广 东农田鼠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南雄和珠三角地区的江门新会 2 个监测点开 展连续 3 年的农田鼠情监测,量化分析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等现状,并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 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3 年总捕获率为 6.37%,836 只捕获个体分属 5 种鼠类。其中黄毛鼠捕获数 (589 只)和生物量(322.34 g/ 百夹夜)皆占据优势。监测点农田鼠类基本群落结构可概括为“黄毛鼠 + 板 齿鼠 + 卡氏小鼠 + 褐家鼠 + 黄胸鼠”。鼠类种群数量逐月动态呈双峰型,每年有 2 个高峰期(1 月和 11 月) 和 2 个低谷期(4 月和 7 月)。冬季鼠类种群密度最高,平均捕获率为 7.17(±2.49)%;春季最低,平均捕获率 为 4.86(±2.21)%。南雄监测点鼠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8.38%±5.05%,727.92 g/ 百夹夜)显著高于新会监测点 (4.88%±4.28%,472.52 g/ 百夹夜),2 个监测点在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皆存在明显差异。需提高农田鼠类监测及早期预 警的准确度,并根据种植结构、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以实现新形势下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表明,植物在鼠害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害鼠的驱避、毒杀和使害鼠产生不育作用.植物源灭鼠剂主要分为植物源杀鼠剂和植物源鼠类不育剂.植物源杀鼠剂可直接杀死害鼠,而植物源鼠类不育剂可以使鼠类产生不育作用,这2种方法均可使鼠类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减轻其危害.本文介绍我国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植物源灭鼠药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鼠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我国害鼠的主要种类,鼠类对农业、林业、牧草业和其他行业在近几年所造成的危害,分析了鼠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认为鼠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驱避剂和不育剂的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认为植物源灭鼠药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15.
抗凝血灭鼠剂的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增效剂S和增效剂A具有显著的协同抗凝血的作用,可与杀鼠迷或敌鼠钠盐进行复配,复配剂的适口性和安全性好,对农田鼠类黄毛鼠、板齿鼠和褐家鼠等害鼠的灭效高,并可显著降低抗凝血灭鼠剂的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鼠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物灾害之一,鼠类不仅危害农业生产和储粮安全,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而且还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鼠害防控既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特殊的公益性事业。为有效控制农区害鼠的发生危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努力实现“保生态、护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存粮,给老鼠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生态环境变化,鼠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等原因,致使农田害鼠数量猛增,有些地方农田害鼠的危害程度已超过农作物病虫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年发生鼠害面积达2800万亩左右。1982年全省因鼠害损失粮食10亿公斤。1983年虽经积极防除鼠害,粮食损失仍达6.5亿公斤。为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我们在全省三十二个县比较系统地开展了鼠情观察、测报和防除试验示范。初步摸清我省农田害鼠  相似文献   

18.
宁夏有啮齿动物38种,重要的草原害鼠20种,甘肃鼢鼠、长爪沙鼠和达乌里黄鼠是对草原危害最大的鼠类.文章概述了草原鼠害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控制我区草原鼠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鼠害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农林业鼠害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建立的防风和农田防护林体系为农林业的发展设制了一道天然屏障,给害鼠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改善了鼠类的繁殖条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鼠害的治理单纯依靠同一种化学药剂,鼠类已产生抗药性和拒食性,另一方面,鼠类天敌大量减少又使鼠群失去控制。因此对鼠害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在当地主要鼠类的分布和鼠群密度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时机,加强营林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非靶动物,大力开发环保型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20.
农区鼠害的化学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我国常用杀鼠剂对家禽的安全性、主要杀鼠剂对黄毛鼠和板齿鼠的毒杀效果、抗凝血药物增效剂的作用等方面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急性灭鼠剂磷化锌对家禽具有很高的毒性,家禽一次食入磷化锌纯药30 mg/kg,死亡率达60%~100%;家禽多次少量取食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也可能中毒死亡,第2代抗凝血剂对家禽的毒性比第1代大得多,鹅无选择性饱食0.01%溴敌隆毒谷1 d后的死亡率达到40%;而增效剂S有明显的协同抗凝血作用,显著提高抗凝血灭鼠剂的防治效果,可减少50%的杀鼠剂用量。同时,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和害鼠的发生动态,提出了持续控制农区鼠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