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焉耆盆地农田耕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新疆焉耆盆地采集195个农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H值、含盐量以及电导率(EC)的含量,采用地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研究了土壤盐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对含盐量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农田土壤pH值的变异小于10%,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呈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02,含盐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发现,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高值区分布于博斯腾湖湖滨低洼地带及和静县南部的农田土壤,主要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pH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西南部湖滨湿地北部的农田,且从南到北呈阶梯状分布。(3)研究区土壤pH值、电导率和含盐量的Moran’s I分别介于-0.0494~0.2585、-0.0627~0.1406和-0.0624~0.0702,其中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变异范围较窄;土壤pH和电导率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表现出相似的Moran’s I系数变化趋势。(4)研究区农田土壤以非盐渍化土和轻度盐渍化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在不同含量水平下的概率分布图对农田土壤盐渍化现状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从广义电磁波角度,讨论了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的物理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壤水分广义电磁测量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和问题。指出现有各种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误差大的核心原因是由于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造成的,因此,深入研究田间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对土壤电磁特性影响规律,寻找水分敏感性强而土壤容重、质地、含盐量影响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频率,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传感测试技术研究结合是土壤水分电磁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关中农田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人为活动对于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酸钙空间变异性的作用与影响,在陕西杨凌杜寨村研究了农田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空间变异性,并对其变异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表层0~10 cm和底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分别20.64 g/kg和10.81 g/kg,变异系数为0.087和0.013,均属弱变异程度;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6.96 g/kg,变异系数为0.130,属中等变异程度;碳酸钙均属弱变异程度.经过对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等值线图的分析得出: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均具有相同的变异规律,距离村庄越近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越高,以村庄为圆心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呈同心圆式的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盐分空间变异性与合理采样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监测系统进行了两种空间尺度(h=100m,h=25m)不同取样土层的水分、盐分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发现在观测的两种尺度下以间隔20cm取样,取样土层的水分、盐分变异规律并不相同,盐分变异强度大于水分。同时,采样空间尺度与变异性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空间变异性与采样点数目和采样尺度密切相关。因而,认为在土壤(水盐)监测中采样布设应建立在统计特性和空间结构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华北土石山区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hm2天然次生林中100个采样点0-20cm、20-40cm和40-60cm的土壤养分测定分析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有机质、全钾、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在0.17~0.94之间,属于中等变异程度。0-20cm速效钾的结构比为0.534,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各层的土壤养分结构比都在0.900以上,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各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距离为40.53-287.1m,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布趋势。研究结果对在华北土石山区土壤取样设计及土壤养分的空间内插和制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灌淤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空间变异性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初步研究了灌淤土壤0-20cm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与棉花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田间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15,13,2和3,土壤有机质,全氮属于中等变异性,全磷,全钾属于弱变异性,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质呈现出减弱的时间变异特性,采用直线或曲线拟合方程拟合了它们的半方差图及其参数,并绘制了其相应的等值线图,且棉花花铃期土壤有机质与棉花产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在灌区进行田间取样,结合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灌区农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有效磷呈斑块状分布,存在局部富集或缺失情况;有机质含量在灌区西南部平坦地区、中部引黄灌区干渠中下游冲积区相对较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具有相似分布。灌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等级较高,土壤碱解氮养分等级中等,土壤有机质、全氮养分等级较低。交叉验证表明,普通克里格插值能较准确地预测灌区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其相关系数较高、稳定性较好,为灌区精准施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土壤盐分空间变异规律深刻的理解,是进行克里金精确估值与盐渍地分区治理的前提工作.针对目前渭-库绿洲盐渍化演化的复杂性问题,文中在取样检测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与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层土壤盐分变异均受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变异系数从表层到深层先减小后增大,变异方向为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宁夏河东沙区典型沙漠化治理区风沙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研究区表层及30cm深度的风沙土,采用烘干法及TDR300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含水量4月底、5月底、6月底平均值较高,7月底土壤含水量最低,8月底和9月底逐渐开始增加.30cm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4月底、8月底及9月底较高,5-7月相对较低.10cm和30cm的土壤含水量均属中等变异,且前者变异系数大于后者.2)不同时间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及3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30cm的空间变异程度低于10cm的.而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性较强.3)不同时间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不同季节的30cm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较相似,6月底、7月底、8月底和9月底空间分布图相似,4月底和5月底,研究区北部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有差异,其它区域空间分布斑块也很相似.30cm处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基本表现为南部低地与西部坡中部土壤含水量较高,坡中部偏东区域及坡上部土壤含水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栗钙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及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西宁市二十里铺村的农田为研究区域,采用5 m×5 m网格法,选取84个观测点取样,进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不太明显,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明显;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有机质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栗钙土农田采样的密度范围在1~11 m之间,将能够满足精确农业生产对这4种土壤养分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陕北地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降雨侵蚀力是表征水蚀地区降雨侵蚀潜力的复合指标。系统分析降雨侵蚀力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陕北及其周边地区27站日降雨资料及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方法,分析陕北地区降雨侵蚀力季节差异、年际变化,绘制了陕北地区多年平均及其20世纪各年代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等值线,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知陕北地区水土流失规律、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抗药性问题备受全球关注。文章通过检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关杂草抗药性的文献,对实验室常用的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将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归纳为整株水平、器官或组织水平、细胞或细胞器水平以及分子水平,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研究人员或农技推广人员根据快速、准确、经济等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杂草抗药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环境介质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物大量进入环境,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形成复合污染。很多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在环境中都具有持久性和较高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在水体和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现状,以呼吸作用、酶活性、死亡率和生长发育等指标作为毒性效应终点,阐述了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同时对农药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农药与重金属复合暴露生态毒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为复合污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周丽霞 《江西植保》2012,(2):142-148
喹唑啉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在医药和新型高效农药创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内外对半荒漠划分指标、概念的歧义,分析了半荒漠的内涵、外延、自然环境特征及在我国的具体分布;探讨了半荒漠及干旱地区的关系、区别;明确了半荒漠的划分指标及其概念,从并防沙治沙角度出发,提出了把半荒漠人为特定的新生事物气候带,并列于草原与荒漠之间。  相似文献   

17.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盐渍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盐渍土研究与改良中的应用状况,指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指示土壤盐渍化动态,并为研究盐渍土形成机制提供新方法,同时可作为筛选耐盐植物品种的指标.最后,展望了从单因素影响转向多因素综合影响来考虑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盐渍土研究与改良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技术方法结合使用并进行对比,以期为干旱...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解决种子带菌问题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过综述近年国内外瓜类种子的发酵处理、热处理、药剂处理以及快速干燥对BFB的防治,对种子处理剂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原人体生理适应学理论在进藏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的贯通运行,带来了国内外进藏旅游热.然而,青藏高原毕竟是世界屋脊,高海拔带来的低氧及其引发的高原疾病依然威胁着游客的身体健康.健康高原旅行是当前游客进藏旅游的基本前提,通过综合国内外高原医学工作者对高原医学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阶梯进藏旅游的方法.旨在对越来越多的短期赴西藏高原旅行的人群以正确的健康指导,从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