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两优6326是以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香稻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本文介绍了两优6326特征特性与配套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66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系谱选育法选育出父本R66,再根据亲本配合力的测定筛选出表现优良的组合,筛选出的R66与Y58S组合的产量最高;通过米质分析与抗性鉴定,Y两优66米质达到国标优二级和表现高抗病的优势。通过Y两优66优良特征特性的表现制定出其高产栽培与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徽两优882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的恢复系YR082与安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培育的不育系1892S配组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两系杂交稻组合,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介绍了徽两优882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深两优689系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温州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系恢复系温恢689与两系不育系深08S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矮秆抗倒、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1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栽培。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两优6326杂交水稻是兼具优质、高产、多抗且稻米有清香味的两系中籼组合新品种,栽培上应注意适期播种,培育旱育壮秧,合理施肥、密植,科学用水,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株两优173是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株洲市农科所选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株1S和早熟优质米恢复系R173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早,丰产性好,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株两优17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6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盐161S和盐两优16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盐两优1618的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选用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五山油占和抗稻瘟病恢复系R238进行杂交选育出恢复系R7238,再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R7238选配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7238。该组合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米质达省标优质三级,中抗稻瘟病和中感白叶枯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杂交水稻组合在高产、抗病和优质三方面相结合的技术难题,于2012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Y两优7238的选育过程、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一奥两优28在麻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杂交水稻奥两优28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杂交玉米、水稻和辣椒的F1种子进行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发现所测杂交玉米组合8×9、辣椒组合1×3的F1种子都同时具有父、母本特征带,均为真实的杂交种子.所测杂交玉米粤优1号和杂交水稻华优99的F1种子均不纯.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结球白菜三交种、双交种与单交种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双交种和单交种相比,其单株重优势率表现不一,以平均值作比较分析,除产量性状中叶柄重和单株重三交种比单交种大外,其他性状三交种均与单交种相当;而双交种在株高、叶柄长、叶柄重和单株重等方面不如单交种。单交种整齐性最好,双交种整齐性最差。三交种耐热性最强,而双交种和单交种耐热性相当。抗病性强弱顺序为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并且双交种和三交种的病害扩展速度大大低于单交种。  相似文献   

13.
Dudley 模型是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用来鉴定种质资源中是否含有优良单交组合中不存在的显性有利基因的一套原理和方法。对于优良单交种 I_1×I_2来讲,当供体亲本为群体 Py 或纯系 Iw 时,参数 lplμ=1/4[(I_1×Py)+(I_2×Py)-(I_1×I_2)-I_1]或参数 uG=1/4[(I_1×Iw)十(I_2×Iw)-(I_1×I_2)-I_1]的大小可作为选择 Py 或 Iw 改良单交组合亲本之一的依据,比较μC+μF和μD+μE的大小可进一步确定要改良的亲本是 I_1还是 I_2。该模型还可进一步确定出当用供体亲本来改良优良单交种的一个亲本时是否需要回交。该模型用于分析试验资料比较符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且与其它遗传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青贮玉米单交种、三交种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单交种、三交种对F1的影响,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青贮玉米育种材料,组配成4组不同的单交种、三交进行产量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第二单交组合与第一单交组合、三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是优良组合;第一单交组合与三交组合间基本持平。说明单交组合在生物产量上有显著的优势(一般配合力情况)。B2组的单交组合的生物产量增产显著。但在特殊组合产量比较时,第二组的三交组合产量最高。单交组合能更广范地提高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但也不否认特殊的三交组合可以获得好的生物产量。通过产量回归分析得知,各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排序为:株高>籽粒>行粒>穗长>秸秆>穗位高,且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粗达显著水平,穗行与生物产量成正相关,果穗秃长与生物产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大葱三交种应用的可行性,以大葱三交种品种244-152A×2000Y24-3S98、单交种品种辽葱二号为试验材料,将三交种与单交种在单株制种产量、种子千粒重和母本单株小花数、株高、假茎长、茎粗、单株重、抗病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葱三交种244-152A×2000Y24-3S98在单株制种产量、种子千粒重和母本单株小花数3个方面显著〉单交种辽葱二号,其他植物学性状与单交种无显著差异。大葱三交种较单交种具有制种产量优势,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17年中国年推广面积大于0.67万hm2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1—2017年,优质杂交稻组合数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9个组合、推广面积123.2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214个组合、推广面积706.2万hm2,所占比例也由不足10%提高到60%;(2)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的优质两系和三系组合数分别为133和382个,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 565.9万hm2和5 375.0万hm2;(3)主推组合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和垩白度等理化指标得到大幅改善;(4)种业公司更加注重优质两系组合的选育和推广,而省级及以上育种单位在三系组合选育方面更具优势;(5)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有Y58S、广占63S、广占63-4S等,三系不育系有中9A、宜香1A、天丰A等,扬稻6号、广恢998、蜀恢527、华占等则是优质组合的骨干恢复系。还分析了当前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稻米品质改良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树敏  胡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08-309,317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枳的三出叶一般被认为对柑桔属和其它近缘属的单叶是显性的 ,且为不完全显性[1 ] ,它涉及到两对基因的作用 ,一般认为这两对基因是显性重复的[2 ] 。枳壳的三出叶性状是纯合显性的 ,杂合基因型则表现三出叶或二出叶 ,而单叶类型是纯合隐性的[1 ] 。但单叶的柚和单叶的马蜂柑的 50株杂交后代约有1 /3是三叶类型 ,因此 ,三叶性状也被认为可能由 2个互补显性基因控制 ,上述 2个单叶亲本是各含有一个显性互补基因的杂合体。由此看来 ,控制三出叶的 2对基因间互作在柑桔的不同类型中可能不一致[2 ] 。柑桔与枳属间体细胞杂种的创造为研究枳属三叶…  相似文献   

20.
油菜新品种宁杂15号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SSR、SRAP 3种标记法构建了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5号的分子指纹图谱,用于检验品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SSR标记相对其他2种标记法,其扩增多态性较好、带型明显而且共显性标记比例较大;选用12对引物构建了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5号的分子指纹图谱,该图谱能够准确确定品种之间差异、判断品种真实性;将选定的标记应用于小群体上检验纯度,发现其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