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及为害针叶量、松树针叶蓄积量和人工模拟虫害对松树材积生长影响进行测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地区马尾松用材林松毛虫防治指标。试验表明,因虫灾引起松林失叶25%时,一般情况下不必防治;失叶50%以上时,要根据害虫数量、林分状况及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断。防治指标与松树年龄的幂回归关系为 y=1.4903·x~(1.1688)。  相似文献   

2.
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 ,猖獗时还可危害湿地松、火炬松、黑松、雪松等松林。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东南近郊 ,山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 ,历年不同程度的遭到马尾松毛虫的侵袭。其幼虫食害松树针叶 ,受害严重的松林针叶常被吃光 ,仅留枝梗 ,状如火烧 ,枯黄一片 ,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1995年森林公园开幕时 ,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大发生 ,凤凰亭台、鸽楼、路上、松树上都有许多幼虫爬行 ,树上的幼虫弹跳于游客身上 ,由于幼虫体被毒毛 ,人体暴露部位常引起皮炎、关节肿局部症状 ,少数人还有畏寒、低热…  相似文献   

3.
正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在湖南省主要为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主要松类树种。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啃食针叶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松树枯死,同时易引起次生性害虫的侵入,常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其对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威胁较大,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及时防治。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为例,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麦蛾Slenolechia sp是一种新发现的潜食松树竹叶害虫,被害针叶形成干枯透明的松针壳,严重发生区针叶被害率高达40%。在湖南湘潭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被害松针内越冬。  相似文献   

5.
引种和选育抗虫的松树良种,是防治松毛虫的措施之一,为了解火炬松、湿地松两种国外松的抗虫性能,我们于1975年第一、二代松毛虫发生时,在马鞍山市林场进行了试验观察。一内容及方法试验内容: 选用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三种松树的针叶,分别单独饲养马尾松毛虫,以马尾松为对照组,观察在无其它食料的情况下,松毛虫对各种松树的适应性,从而比较此两种松树的抗虫性能。分别选用马尾松针叶与火炬松针叶,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防治技术在抚顺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主要食害松树的针叶,是抚顺市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被害林木,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枯死。为确保抚顺市森林健康生长,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在论述了松毛虫在辽宁省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松毛虫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等技术在抚顺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林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资源。因松树是林业中重要的树木,但却严重受到了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所以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已经成为林业防护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对马尾松毛虫长期防治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尾松毛虫的生物特征,总结了发生马尾松毛虫病害的原因,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要点以及关键部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室内、外饲养马尾松毛虫、松树针叶蓄积量调查以及人工模拟危害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损失达50%时,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影响显著。由此,求算出丘陵区马尾松毛虫对5、10、15、20年生马尾松危害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分别为7、15、32、52(条/株),第一代分别为7、16、34、56(条/林),第二代分别为9、17、40、61(条/株)。  相似文献   

9.
何小慧 《湖南林业》2008,(12):27-27
资兴市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松林面积约333万公顷。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它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是我市危害松林最为严重的害虫。松树受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率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将叶食尽,形似火烧,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李瑞龙¥广西玉林地区森防检疫站马屐松毛虫,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李瑞龙(广西玉林地区森防检疫站玉林537000)关键词马屐松毛虫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是玉林地区最主要的森林害虫,年发生3~4代,每隔2~3年为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我盟有松树面积60多万亩,近五年来,遭松毛虫危害的有16万多亩,其中危害严重的占26%。主要危害松树针叶,轻的可使针叶枯萎。严重的可将针叶全部吃光,使树木呈现一片枯黄,如继续严重危害2—3年,树木就会死亡。松毛虫发生量大而且严重,属灾害性害虫,主要集中在我盟南部山区,特别是与辽宁接壤的地区更为严重,对松树成林、成材威胁很大。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在我盟一年一代,主要以3龄幼虫越冬,个别也有2龄或4龄越冬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松树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寄主及危害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松毛虫属。间歇性猖獗成灾,幼虫取食针叶,严重时松林形如火烧,成片枯死。松树被害后,轻者材积生长率下降,种子减产;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招引其他害虫入侵,造成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二、防治技术措施(一)加强测报工作。在重点区域设样点调查,及时开展虫情测报。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是危害我国北方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重要食叶害虫,严重发生时可将松树针叶吃光,状似火烧,并可造成松树死亡[1-2]。2021年,我国油松毛虫累计发生面积7.32万hm2,  相似文献   

14.
3种生物制剂喷烟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甘肃省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成县和西和县,发生面积3000hm^2。油松毛虫大发生时,大面积油松针叶被吃光,影响油松生长,连年危害造成油松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防治马尾松毛虫工作浅谈常州市多管局王济成,严永志马尾松毛虫是常州市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森林食叶性害虫,70一80年代,每年发生面积都在8一10万亩次左右,松林严重受害,每年损失松树活立木蓄积3000立方米以上,耗费防治经费10万元,经济损失10...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本文介绍了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并详细介绍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还对生物防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抗松毛虫植株的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本文研究了广西玉林地区、林科所1959年种植的马尾松抗虫11号植株的抗性机制。通过用抗11号松树对马尾松毛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和幼虫饲养试验。发现抗11号松树对成虫具有拒产卵性,对幼虫具有拒取食性。用抗11号松树针叶饲养的幼虫,出现发育迟缓,死亡率高,蛹重减轻等现象。本研究证明了抗11号松树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抗选择性和抗生性。抗虫性的主要原因是针叶内含物起了变化,产生拒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并致令生成营养屏障。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是松树林的天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松毛虫属全世界已知的有28种,其中发生面积大,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6种,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敖汉旗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进行危害,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木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20.
由苍梧县林业局、广西林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青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由广西区林业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1991年开始在苍梧县建立了匕.4万公顷试验林,进行了9年的综合治理,基本摸清马尾松四种主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沙弥统尺蛾、松茸毒蛾、焦艺夜娥)发生规律和主要天敌;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七项综合技术,使马尾松几种食”叶害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改变了松树害虫严重发生的状况。该成果适用于我国南方历个省区对松树食叶害虫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采取掌握虫情动态,搞好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