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年生春性牧草混播种群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凯  周寿荣 《草业学报》1996,5(2):66-71
一年生牧草混播种群为典型的实验植物群落,在我国草地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苏丹草分别与巴山豆、红豆混播种群的试验研究表明:混播种群生物量随种群生长发育呈直线上升;刈割对种群生物量有影响,尤其是影响种群生物量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混,间播牧草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效试验研究,提出了灌溉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高产的最优组合模型,从经济角度探讨了灌溉水源有限条件下混播,间播牧草的经济灌溉定额和关键灌水期,并对混,间播牧草潜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种植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外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单播及其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的产草量、营养物质含量、施肥和刈割对草地的影响,以及种群结构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河北坝上建立牧草——油料作物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河北坝上地区自然和草地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地区退化草地上建植牧草和油料作物混播草地的技术,并对油--草混播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了阐述。此外,还就油、草混播草地的产草量动态及经济效益作了分析。通过研究与生产示范,表明油--草混播是坝上地区及类似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几种豆禾牧草混播初期生长互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选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各两种互为混播组合,研究其混播状态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当以白三叶、紫花苜蓿为作用牧草,并随期播量增加时,受体牧草高羊茅与紫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轩生长受到显著影响,受体牧草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则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互作效应强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豆科牧草对禾本科牧草的作用一般较强,并在初期生长阶段有较好的表现。这一结果与混播草地豆科牧草所表现的特征相符。因此本研究可从一个侧面为混播草地豆禾组合相容性提供可资借鉴的高效简捷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刈割频率、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和白三叶Triflium re-pen不同种群产量、地下生物量及分蘖数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刈割4次牧草蛋白质的收获量与刈割5次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的收获量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以刈割4次的最高,为1 135.1 g/m2。当刈割次数适当时,牛鞭草粗蛋白的收获量随着施肥量和禾草混播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Z1H1B1,Z1H1B2,Z1H2B1,Z2H1B1)],4个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W1P1B1,W1P1B2,W1P2B1,W2P1B1)]和3个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模式[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披碱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豆禾比为1∶3,1∶1,3∶1(L25G75,L50G50,L75G25)],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牧草混播模式下各牧草株高、密度、干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和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且牧草粗蛋白含...  相似文献   

9.
放牧条件下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至1994年11月,在放牧条件下,对不同牧草混播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混播组合为白三叶分别与高狐茅,黑麦草,鸭茅混播,百脉根与黑麦草,鸭茅的组合中,百脉根不能持久存在。在放牧条件下,每年应向人工草地追施适量尿素。  相似文献   

10.
为持续研究冀西北坝上地区豆禾混播对草地产草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选择建植3年的豆禾同行混播草地,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MWP)按豆禾比3∶7混播时,年干草产量最高,达9 612.52 kg·hm-2,较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1.40%,较单播禾草提高了56.64%~61.80%;豆禾混播以MWP3∶7,MW5∶5组合CP、CF含量最高,MW3∶7、MWP3∶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均与单播禾草之间差异显著;且MW3∶7第1茬、MWP3∶7第2茬牧草相对饲喂价值(RFV)与相对牧草品质(RFQ)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及单播禾草。综上所述,豆科与禾本科在混播比例为3∶7,5∶5时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与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组合同行混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姜秀庭 《青海草业》2008,17(2):54-56
通过对三年来贵南县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和分析,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生军 《青海草业》2012,21(2):14-18
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人工种植的草坪多数因干旱、缺水而退化严重,试验选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紫羊茅(Festuca rubra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按一定比列混播,配合使用不同行浓度的保水剂,通过对草坪草株高、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密度、盖度、质地、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的测定,结果表明:旱露植宝Ⅱ号、旱露植宝Ⅲ号保水剂在10g/m2的情况下,草坪草的地上生物量状况表现较优,其中Ⅲ号保水剂较佳。两种保水剂在15g/m2情况下,株高、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的相对含水率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Ⅲ号保水剂。而保水剂在20g/m2的情况下,草坪草的密度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时期刈割对王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王草生长期为63d时刈割,鲜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最高,年公顷产鲜草达70354kg,粗蛋白含量6.87%。  相似文献   

14.
尚琰 《青海草业》2005,14(3):56-57,59
对半农半牧区草地毒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对严重退化、毒杂草集中地进行围栏封育,实施人工补植优良牧草、灭除不可食毒、杂草.  相似文献   

15.
豆科牧草追施钾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当旱地红壤养分中的速效钾含量在75.5ppm情况下,白三叶每公顷追施氯化钾225kg,结果施肥比对照每公顷增产鲜草7779kg,每公顷氯化立鲜草34.6kg,增产率达29%。按生物统计t测验,增产显著。当稻田速效钾含量在45ppm条件下,给紫云英每公顷施用氯化钾112.5kg,结果施肥比对照每公顷增产鲜草5000-7750kg,平均每公顷增产6750kg。每公斤钾肥可增产粮食23.5  相似文献   

16.
草坪草引种观察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张书豪  吴爱娥 《草业科学》1997,14(4):25-27,32
为满足绿化和水土保持对优良草坪草的需求,引进了草坪草种进行田间种植,并对其生物性状和抗逆性能进行观察,以从中筛选出优良的草坪草种。经过2年的观察,初步筛选出优良草坪草种-台湾草坪草;既可饲用、又可固土的优良草种-百喜草;饲用、草坪兼用的优良草种-早熟禾;饲用、草坪、固土多用型的优良草种-苇状羊茅。这几种草坪草种均具有绿化和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引进牧草栽培品种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牧草栽培品种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云南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生长较好,干物质产量最高年份可达17.8t.DM/hm2;在牧草生长季(5-9月),草层日生长高度最快在6月,平均为1.08cm/d,干物质生长量最高值在7月,平均日生长量为50.33kgDM/hm2.d;粗蛋白含量在开始返青生长的5月最高,为9.0%.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grass awns in soft tissue. A 10 MHz linear transducer was used. Ultrasound images from 25 dogs (27 awn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water bath studies using wild oat seeds (Avena spp.) collected in the field. Wild oat seeds were the most common grass awn found in soft tissue of dogs. Ultrasonographically grass awns appeared as a double/triple spindle-shaped echogenic interface within soft tissue. The same appearance was observed in water bath studies. In four dogs, the grass awn was removed surgically with a clamp introduced into a fistulous tract, using sonographic guidance. The grass awn was not found surgically in only three dogs, suggesting more attention during surgery. Ultrasonography is a useful diagnostic imaging technique to identify grass awns within soft tissue.  相似文献   

19.
王草养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东劲 《草业科学》1993,10(1):49-50
本文对王草饲喂猪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王草作为猪的青饲料,每天每头猪加喂0.5~1.0公斤鲜王草为宜,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每生产1公斤毛重,可节约饲料成本0.16~0.18元。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一些当地和引进草坪种试植观察其适应性表现的基础上,选用12个种(品种)作材料,采用变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它们在西宁地区建坪中的坪艺性状作了进一步研究。从中评选出鳄鱼、德比、帝王、瓦巴斯、菲尔京、爱肯尼可作为本市培植草坪的优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