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采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琼脂滤纸片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高良姜新鲜的花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003%和0.209%;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oxide (40.63%)和β-caryophyllene(11.14%),果实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cadinol(41.20%)和τ-cadinol(22.88%);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8个产地肉桂叶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8个产地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但不同产地其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延胡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莉  郭新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8-20420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总峰面积的70.57%和66.41%。其中,共有30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丹皮酚(24.52%1、8.43%)、棕榈酸(5.35%、6.39%)、2-β-甲氧基-5-α-胆甾烷酸(7.37%5、.76%)等。[结论]产地是影响延胡索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不同的一个因素,这为不同地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12批海南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地区的高良姜品质相似。与相同生长年份和相同采收期的徐闻产高良姜进行比较,海南不同产地高良姜在挥发油得率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上与其无显著差异,而且两地的高良姜GC-MS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56。因此,海南产高良姜可替代徐闻产高良姜用于食品和香料。  相似文献   

5.
浙江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药材气味为指标,准确区分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研究浙江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电子感官Alpha M.O.S传感器矩阵系统,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的复杂气味基质进行定性;常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的白术样品其气味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比而言,炮制工艺对样品气味特征的影响远比产地差异的作用大。白术内酯I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8.756(1),b=12.012(2),C=12.555(1)h,V=1320.5(2)A^3,Z=4。Dx=1.169g/cm^3。最终可靠因子R1=0、041,wR2=0.1219。独立衍射点为1391个,可观察点(IFl^2≥2σlFl^2)为1328个。结果表明白术内酯I由2个反式联接的椅式六元环和1个五元内酯环组成。晶态下不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联系,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维系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结论: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不同白术样品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的区分具有细小差异的样品;白术内酯I首次从浙江白术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酯I单晶首次从白术中制备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丁香烯、棕榈酸、亚麻酸等13种成分,其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2%~87.67%,其中荆芥挥发油特征成分胡薄荷酮以6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6.99%),3号样品最低(24.26%);而含量较高的薄荷酮以2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44.00%),6号样品最低(16.61%)。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有13种相同成分,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到4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3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7.31%。主要包括1,2,3,4,4a,5,6,8a-八氢-7-甲基-4-次甲基-1-(1-甲基乙基)-萘(17.395%),石竹烯(12.495%),[S-(E,E)]-1-甲基-5-次甲基-8-(1-甲基乙基)-l,6-环癸二烯(11.987%),(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8.843%),α-荜澄茄烯(7.846%)等。[结论]试验所分析的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烯类,与报道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别,这可能与荔枝草的产地、采收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覃葆  江海燕  刘英丽  袁艳  蒋文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02-14603,14606
[目的]对广西灵山、桂平、贵港等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马酮,色谱条件为:乙腈-水(V/V,70∶30),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吉马酮检测浓度在0.022 3~0.139 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均有一定差距。[结论]灵山县产的莪术药材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高于其他8个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刘妍 《吉林农业》2011,(10):55-55
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药材蓝盆花中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59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7个组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30%,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物,占鉴定组分的41.8%,其次是醛酮等衍生物,占鉴定组分的lO.4%。此外,舍氮化合物、烷烃、烯烃各占鉴定组分的1.1%、0.3%、0.4%。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比较海南4个不同产地益智(A lpinia oxyphylla)果实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果实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26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较接近,其中圆柚酮为含量最高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张峰  李艳明  原玲芳  赖鹏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97-13098
[目的]为苦楝植物的药用开发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叶挥发油进行提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鉴定,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39种物质,主要有烷烃(3.75%)、酸类(45.28%)、酯类(3.06%)、醇类(30.25%)、酮类(5.42%)等化舍物。用其挥发油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5、50、75、103mg/ml苦椽挥发油处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差别明显。苦楝挥发油对上述3种茵的抑制强弱顺序为:黑曲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苦楝叶挥发油的成分很复杂但含量高的成分不多,它们是挥发油抑菌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苦楝挥发油对受菌茵体尤其是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雅安琼楠鲜叶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雅安琼楠鲜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39%.其中,以单萜、倍半萜、含氧单萜和含氧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成种类,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3.92%,25.03%, 10.84%,17.64%.  相似文献   

14.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为研究材料,对比了不同含水量、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对紫苏中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含水量75%的紫苏叶样品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为1.125% mL/g,自然阴干的紫苏叶中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60℃)低温烘干。紫苏植株中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紫苏叶,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8月15日所采紫苏叶挥发油总含量最高,可达22 147.57 mL/hm2。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产地以广西和重庆较佳。其中广西桂林1号样品挥发油含量最高,为0.75% mL/g。紫苏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为紫苏醛、石竹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右旋萜二烯。紫苏叶挥发油适合趁鲜提取,干燥方法以自然阴干较优。紫苏植株的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紫苏叶中。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09,(12):37-37
1、高良姜:高良姜是药食兼用的中药材,主产广东,广西亦有产,广西市场的高良姜货源主要来自广东湛江地区,再销往各地。因2008年广东产地高良姜进入广西市场货量大,商家存货量也较大,因此,进入2009年1~9月销势较为低速,价格低廉,每千克售价仅4.5~5元,四季度由于各地生产调料的厂家进入广西市场吸货,销量明显加快,价格开始上扬,目前每千克销价为6-6.5元,升幅为30%~33.3%。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吴亚  孟祖超  刘振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06-11007
[目的]分析沂蒙山产牡荆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方法]以产自山东沂蒙山区北部沂源县鲁山林场的牡荆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图谱共分离出77个峰,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0.31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6.299%)、1,8-桉叶油素(11.853%)、桧烷(7.811%)、反式-β-金合欢烯(6.153%)、α-乙酸松油酯(4.660%)、氧化丁香烯(3.608%)和松油烯-4-醇(3.542%),与其他产地牡荆挥发油成分对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论]牡荆叶挥发油与已报道的大多数天然清香类精油所不同的是,它有含量较高的1,8-桉叶油素,该成分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刺激性辛味的成分,也可能是人们将其用于驱虫、杀虫的主要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17.
收获的水果易烂、难贮存,令果农和水果经销商头痛。采用化学保鲜剂保鲜对人体健康又有一定影响。自制天然保鲜剂既可保鲜,又不损害人体健康,且制作简单。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高良姜煎剂。高良姜的防腐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占0.5%-1.5%。取高良姜1公斤,加水10公斤煮沸45分钟,充分煎出药物成分。煮制过程中随时补加水分,使药汁始终保持在10公斤左右。将所得药汁趁热过滤,冷却后备用。将提取液加漂白虫胶(提取液∶漂白虫胶=1∶1.5)调和成涂料。在柑橘果上涂抹后即可装入柳条筐,置室内常温贮存。或者将涂…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志华  周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16-8817
[目的]比较提取广藿香油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广藿香中提取广藿香油,并用GC-MS法对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比较。[结果]SCDE法提取的出油率为2.47%,SD法提取的出油率为1.58%。结果表明,SCDE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8%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26.40%;SD法提取的广藿香油中相对含量0.5%以上有1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97%以上,其中广藿香醇相对含量为40.75%。[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收率和各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