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果实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因素及机理,并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果实后熟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连续2年(2013-2014年)用不同后熟方法对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后熟方法不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果时单果重、纵横径和果柄(长度和直径)等指标;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果实后熟后的单果重、纵横径、果柄(长度和直径)、单果重损失率、纵横径损失率和果柄(长度和直径)损失率等指标,以将果实放于塑料袋中进行后熟后方法的效果为最好;也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后熟后的果形指数变化率、果汁含糖量和后熟时间等指标,以将猕猴桃果实平放于木材桌面上进行自然后熟方法的效果为最好。在考虑减少果实水分蒸发和保持果实新鲜度等时选择使用塑料袋装果的后熟方法为好;考虑提高果实果汁含糖量和缩短果实后熟时间等时,选择使用把果实直接放在桌面上的后熟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2.
乙烯与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软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猕猴桃果实成熟进程中内源乙释放规律以及外源乙烯处理对果实后熟软化的效应,以探讨乙与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采后后熟软化分为前期的软化启动阶段和后期的快速软化阶段,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作用主要是加速了快速软化果实软化进程,而与软化启动阶段的果实罗伦启动无上关;外源忆烯可加速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其调探机理并不是通过促进果实内源乙的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猕猴桃果实成熟进程中内源乙烯释放规律以及外源乙烯处理对果实后熟软化的效应,以 探讨乙烯与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采后后熟软化分为前期的软化启动阶段 和后期的快速软化阶段,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的作用主要是加速了快速软化阶段的果实软化进程,而与 软化启动阶段的果实软化启动无明显相关;外源乙烯可加速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其调控机理并不是通 过促进果实内源乙烯的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一、贮藏特性番茄原产热带,性喜温暖,红熟果实在0℃~2℃条件下贮藏期极短。绿熟果实,通常被称为青番茄,物质积累已经完成,抗病性和耐贮性较强,可在贮藏中完成后熟,其品质接近植株上的自然成熟果实。番茄贮藏主要是贮绿熟果实,贮藏适温8℃~13℃,相对湿度80%~85%。绿熟果实经半月贮藏即可完成后熟,整个贮藏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绿熟果在贮藏期若低于8℃易受冷害,果实呈水浸状开裂,果面出现褐色小圆斑,不能正常后熟,极易染病腐烂。二、果实要求番茄果实的成熟一般需经过绿熟、黄熟和完熟三个阶段。绿熟果果脐泛白…  相似文献   

5.
活性氧与果实后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果实后熟过程与活性氧的密切关系,尤其是活性氧在果实成熟激素乙烯合成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基因工程延缓果实后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是“S”形曲线。30天左右可达到商品成熟,45天即可红熟。40天果龄的种子才具有发芽力,在不经过后熟情况下,刚具发芽力的种子与红熟果实种子的发芽情况差异不显著。后熟对种子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最佳后熟期不同。果实大小与种子数、种子重呈显著正相关;大果实的种子质量优于小果实的种子质量;果实在植株上的分布不同,对种子质量也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洋梨采收时果实硬涩,需经过一段时间后熟,才能体现出其特有的风味。适期采收,是保证最佳品质的重要措施。经低温处理的西洋梨,果实成熟度整齐一致,在5℃条件下存放10d,较为适宜。后熟温度影响果实后熟天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后熟天数少。0~1℃的低温环境有利于果实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8.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 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PG、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 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 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 处理果实冷藏(12d)后回至室温第3-4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 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 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芒果、香蕉的果实为材料,测定热处理对两种果实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热处理促使芒果果实提前后熟,提高芒果果胶酶活性;但延迟了香蕉果实后熟,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香蕉果实热处理后再接种,同样延缓炭疽病的发生。说明热处理通过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延缓了果实后熟,使炭疽菌延长潜伏时间,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而热处理增强了芒果果胶酶活性,这只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与控病防腐机理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3种不同成熟度辣椒种子分别进行3种后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辣椒育种加代遇后期低温来临,在果实不能完全转红的情况下,采收1/2转色的果实留种,采收的果实后熟7 d,发芽率可达94.0%。作生产用种必须采收完熟的辣椒果实经7 d的后熟处理,以确保种子的发芽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成熟度水晶葡萄贮藏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采收成熟度水晶葡萄贮藏后的商品价值,以3个不同时期采摘的水晶葡萄为试验对象,采用PE20保鲜袋为包装材料,在温度(1.0±0.3)℃、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贮藏到60 d时,七成熟果实腐烂率(14.42%)、脱粒率(20.26%)、褐变率(25.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7%)均低于八、九成熟果实,而硬度(270.19 g)高于八、九成熟果实,含水率在整个贮藏期各成熟度之间无差异;八成熟果实腐烂率(20.89%)、脱粒率(25.06%)、褐变率(33.88%)均比九成熟果实低,维生素C含量(0.080 mg/g)高于九成熟果实。综上,七成熟果实耐贮性虽优于八、九成熟果实,但七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导致口感不佳,九成熟果实维生素C含量低于八成熟果实,且腐烂、褐变、脱粒严重,商品价值较八成熟果实低。综上,水晶葡萄在八成熟时采收,更有利于提高贮藏后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度的划分标准,进而确定不同销售需求的最佳采收期,并对在冷库贮藏的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的果实特性进行研究,为不同成熟度的软枣猕猴桃贮藏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软枣猕猴桃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淀粉、单宁、种子转色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各分级指标权重,建立软枣猕猴桃综合值评分模型;并以此为标准,对果实成熟度进行分级,测定不同采收期的软枣猕猴桃冷藏期间的理化指标。【结果】盛花期后76 d和78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0.3209,划分为七成熟,盛花期后80 d和82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为0.3209—0.4562,划分为八成熟,盛花期后84、86、88、90和92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为0.4562—0.6440,划分为九成熟,盛花期后94和96 d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0.6440,划分为十成熟。在贮藏过程中,八成熟果实在后期腐烂指数显著低于七成熟的果实,硬度显著高于七成熟的果实,八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单宁含量在贮藏14 d后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八成熟果实的VC含量在贮藏70 d时最高,七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成熟度的果实,八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增减程度差异不大。七成熟果实不能在采后的贮藏过程中完成后熟,达不到预期的口感与风味;九成熟果实在贮藏后期风味良好,但贮藏期最短;八成熟果实贮藏后各项生化指标可达到最佳状态。【结论】软枣猕猴桃果实的6个指标综合评分分别为≥0.6440、0.4562—0.6440、0.3209—0.4562、≤0.3209时,可将果实成熟度确定为十成熟、九成熟、八成熟和七成熟;七成熟果实口感与风味不好,八成熟果实适合长期贮藏、错季节上市及远距离运输后销售,九成熟果实适合采后本地销售鲜食及加工。  相似文献   

13.
“玉露”桃的采后生理及其贮运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七八成熟的“玉露”桃果实为试材,研究其采后生理的变化及与之适应的贮运技术。试验结果表明:①“玉露”桃果实采后常温下后熟衰老进程很快。果实组织中的SOD活性急性剧下降,果实迅速软化,采后第3天出现乙烯释放高峰,随之果实即达完熟;②3℃贮藏果实,可维持较高的DOD活性,减缓果实软化,减少乙烯放量并推迟其峰值的出现;4经30℃预冷1-3天后的果实,置于常温下仍能正常后熟并不影响其品质,且后熟进程得以推  相似文献   

14.
无核白葡萄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的增大主要在其生长前期和转熟后的一段时间;果实转熟后,糖分积累明显加快,有机酸含量迅速下降;果实中N、Ca、Mg、B含量在其发育的前期最高,随着果实的膨大,各元素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趋缓。K的浓度在果实转熟期后,随着糖分的增高而升高。单果中各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发育期内总体表现为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绿熟期樱桃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var.cerasiforme Alef.)采后用30~48℃的热水处理10~60 min,晾干,(1±1)℃、RH80%~95%冷藏14 d后,置于20℃后熟,并以未经热水处理冷藏14 d和未冷藏直接置于20℃后熟的果实为对照,研究不同热处理对冷藏条件下樱桃番茄产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38℃热水处理1 h可以减轻冷害,减少后熟腐烂,抑制后熟中的呼吸强度,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缩短后熟时间,保持良好的食用品质;而42~48℃的热处理则会对果实造成热伤害,不利于果实的后熟。本试验中以38℃处理1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一、果实后熟机制及控制 果实在后熟期间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通过对许多品种的研究,发现这些变化包括新陈代谢及细胞内含物的变化与果实变软,含糖量增加、有机酸的变化、风味及芳香物的形成、色素的积累和降解的关系。由于乙烯可以作为内源调节剂,诱导后熟的开始。因此,研究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果实中乙烯的产生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不同预熟南果梨贮后生理及货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卫东  李江阔  张平  孙希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738-16740
[目的] 研究1-MCP处理对贮前不同预熟度南果梨贮后生理及货架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 [方法]以南果梨为试材,采收后用10 μl/L 1-MCP在室温(20~25 ℃)下处理18 h,将经1-MCP处理过的果实贮前分别进行0、5、10 d的预熟处理,研究1-MCP处理对冷藏后货架期间的不同预熟度南果梨生理和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 1-MCP处理显著地降低了南果梨果实呼吸强度与内源乙烯生成量,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了果皮转色,有利于果柄保鲜,抵制果实腐烂率、果心褐变的发生, 还明显地延长果实贮后货架期。1-MCP处理对贮前预熟5 d处理的果实各项指标均好于预熟10 d处理的果实。[结论] 采用1-MCP处理南果梨果实,贮前预熟5 d的果实适于长期贮藏;贮前预熟10 d的果实适宜中短期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中华猕猴桃果实采收后某些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猕猴桃的果实采收后有一个生理后熟期,不耐贮藏。作者应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测定总糖量、固形物、总酸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果实在生理后熟期间有一个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因品种而异,临83-1出现在采收后15d,海沃德和阿里森相应推迟3~6d.(2)总糖量和固形物含量是随着果实生理后熟的加深而提高,然后随着呼吸强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有下降趋势,总酸量却无大的变化。(3)在不通气的状况下能加速猕猴桃果实的生理后熟过程,但不利于贮藏国;0℃以上的低温能延缓生理后熟过程,有明显的贮藏保鲜效果。(4)临83-1后熟快,不耐贮藏;海沃德和阿里森后熟缓慢,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提高果实成熟度对“富尔特”油梨果实的基本矿质营养成分、酚类化合物含量、采后果实品质和后熟生理的影响。晚采收的果实,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钙和镁浓度降低。后熟所需时间的减少与果实钙浓度降低有关。果实钾浓度与相对成熟度的关系还不太清楚。果实酚总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与果实冷藏中褐变紊乱(果肉变色)的发生率增大有关。冷藏对果实中酚类化合物总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香猕猴桃果实生理后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为掌握徐香猕猴桃果实在自然储藏条件下完成生理后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性,为其生理后熟的调控及贮藏保鲜奠定基础,以陕西周至徐香猕猴桃为材料,研究果实在生理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中Vc含量不断下降,在8 d后有所回升,有机酸不断减少,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多,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而后减少,SOD酶活性在储藏4 d达到最高峰而后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