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加地膜覆盖及传统耕作保墒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方法的保墒效果最好 ,2 m土层的有效水达 2 74.3 mm,比对照增加 3 3 .3 mm,降雨可下渗到 1 .6m。9月 1 5日分析 ,秸秆覆盖的表层土壤含水 2 9.9% ,地膜覆盖的 1 8.6% ,对照只有 1 3 .8%。  相似文献   

2.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土壤水分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冬小麦开花前的土壤含水量,开花后地膜覆盖的土壤墒情不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抽穗前不如地膜覆盖,但开花后与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带状覆盖使冬小麦增产2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7%,地膜覆盖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秸秆带状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是兼顾高产节水高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覆盖方式对涌泉根灌枣树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涌泉根灌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山地枣树的土壤水热效应、枣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北米脂试验站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对日平均地温的影响为: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对照(CK)。秸秆覆盖升温降温的变化速率最为缓慢,对土壤温度的调节能力最好。涌泉根灌灌水后各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小排序为秸秆覆盖(12.06%)>地膜覆盖(11.27%)>CK(10.36%),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更加稳定,保水性能优于地膜覆盖和CK。在枣树全生育期内,CK的耗水量最高,达到761.94 mm,秸秆覆盖耗水量最低,为670.24 mm。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枣树耗水强度较CK分别降低0.73 mm/d和0.65 mm/d,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31.7%和18.78%;产量分别较CK提高15.8%和5.88%,三种处理间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秸秆覆盖枣树保水性能最佳,且能更大地提高枣树产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覆盖方式。为陕北地区山地枣树树盘覆盖模式及涌泉根灌条件下,高效节水的枣树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旱地烟叶不同覆盖方式增产节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中,地膜+秸秆覆盖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地膜覆盖次之;秸秆覆盖处理对0~20 cm土壤保墒效果较好,地膜覆盖对20~40 cm土壤保墒效果较好;地膜+秸秆覆盖的节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在皋兰县种植面积较大,针对当地气候条件,研究人员探索试验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三种覆盖种植方式,得出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土壤保水时间长,地温适宜,产量高,发病率低的结论。秸秆带状覆盖有效利用了玉米秸秆,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种植方式可以在皋兰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盖措施的保水效果及对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保水措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烟叶产质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可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增加干旱季节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秸秆覆盖;覆盖栽培有利于减轻烟草花叶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其中以秸秆覆盖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地面覆盖方式对越冬茬茄子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茄子栽培时采用不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覆盖方式,分析各种方式对温室土壤环境、茄子生长发育、光合参数、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覆盖相比,地面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养分、改善物理性状,有利于茄子生长发育,改善品质,以秸秆覆盖的效果最好.光合参数呈逐渐上升又下降的趋势,秸秆覆盖处理测定的全部光合参数为最高.秸秆覆盖处理后单株产量最高达4.6 kg,品质较好.地膜覆盖、不覆盖处理产量低,品质差.相关分析说明茄子的单株产量与茎粗、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均利于改善土壤环境、茄子品质和提高产量,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烤烟生育和产质量效应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比较试验研究了地膜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及秸秆覆盖处理对旱作烤烟土壤环境、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旱作烤烟土壤环境,促进烤烟生长发育,烟叶产量比对照增加30.07%,比单一地膜覆盖增加6.3%,比单一秸秆覆盖增加6.9%;上中等烟叶比率比对照增加20.03%,比单一地膜覆益增加5.1%,比单一秸秆覆盖增加8.6%.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晚熟品种宁薯1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平种垄植常规栽培、双行平种垄植、秸秆覆盖栽培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双行平种垄植栽培效果最好,较平种垄植常规栽培(CK)增产26.0%;其次为地膜覆盖栽培,增产10.8%;秸秆覆盖栽培效果不明显,仅增产6.9%。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陇东旱塬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对土壤温度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露地平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处理和秸秆带状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5.5%和13.3%。  相似文献   

12.
黄土干旱区嫁接与地面覆盖对温室黄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嫁接与地面覆盖对黄瓜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嫁接与地面覆盖均可提高黄瓜产量,但嫁接的增产幅度远小于地面覆盖处理;秸秆+地膜覆盖对增加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有良好效果,而地膜覆盖对早期产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期产量明显低于秸秆覆盖处理.(2)嫁接与地面覆盖耦合的增产幅度均大于二者各自增产贡献之和,其中以嫁接与秸秆+地膜覆盖的耦合增产效果最佳,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次之.(3)嫁接黄瓜的耗水量高于未嫁接与各地面覆盖处理,其中以地膜覆盖最节水,秸秆+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次之.嫁接与地面覆盖均能提高水分利用率,其中以秸秆+地膜覆盖最高,嫁接最低.嫁接与各地面覆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均大于加和效应,其中以嫁接与秸秆+地膜覆盖的协同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裸地五种种植方式探讨了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渗水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育进程合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中烟100生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覆盖(JG)、塑料地膜覆盖(DM)、液体地膜覆盖(YM)和露地栽培(CK)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烟株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土壤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团棵期,植株同一部位的叶片长度以塑料地膜覆盖处理为最大,叶片宽度以液体地膜覆盖为最大;进入旺长期,秸秆覆盖处理的叶长、叶宽值增加明显;到打顶期,秸秆覆盖处理表现最好,烟株生长发育规律与土壤温湿度一致.不同覆盖方式对烟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根系的影响效应不同.在团棵期,株高、茎粗及根系伤流强度表现为塑料地膜覆盖处理最大,旺长后期及打顶期,秸秆覆盖处理的各项指标表现较优,光合及物质积累与叶片生长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对农田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许振成  吴根义  贺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87-9689,9710
[目的]减少农田氮磷的径流流失。[方法]研究3种不同地膜覆盖:塑料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增加了径流量,但减少了雨水对种植土壤的冲刷,降低了径流中氮磷的浓度,从而减少了径流中氮磷的流失;塑料薄膜覆盖地块增加的径流较多,但氮磷流失总量最少;秸秆覆盖地块产生的氮磷流失量略大于塑料薄膜覆盖地块,但作物产量高于塑料薄膜地块,同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结论]秸秆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农田氮磷的径流流失,增加产量,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较好的农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壶关县属典型的北方旱作雨养农业区,而秸秆覆盖技术是改善农田小气候的重要措施,但传统的覆盖方式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经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旱地秸秆沟埋加地膜覆盖技术模式.该模武具有秸秆腐烂好、能蓄水保墒、提高地力等优点,非常适宜在北方及旱作玉米生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