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史学科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全国农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20日至25日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近百篇,会议围绕农史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史研究是从农业古籍整理起家的。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王毓瑚等先生循清儒创通的门径,从古农书的校注作起,开展农业古籍整理,蓄农史学科之底蕴。一九七九年郑州农史会议以后,积十数年之功,农史研究已呈方兴未文之势,厕身当代学科之林,在农史队伍的培养、农史学科体系建设、农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农史专著的撰著、农史文献检索、农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获重大进展,开辟出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古籍整理四大研究方向。近年来,当代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农史研究重心有…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一直是历史学、考古学、农史学、经济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学术界对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出版了很多学术著作,创办了有关杂志,取得丰硕成果,形势十分喜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国际性的  相似文献   

4.
贺信     
《农业考古》2012,(1):15-17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值此贵院《农业考古》创刊三十年之际,谨向贵院、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考古》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的办刊方针,推出了大量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学术成果,开创了一个由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农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新领域,为我国农业考古学科的创建与创新、为我国古代农业史研  相似文献   

5.
地方农林高校在学科发展上,普遍存在领军人才匮乏、标志性成果少、学科共生效应弱、资源保障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地方农林高校要立足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和学校实际,把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发展的新特点,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打造特色、厚植优势,聚焦发力、重点突破,争创一流学科,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79-280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喀什作为核心区重要结点城市,着力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提升发展新动力,发挥文化古城喀什在历史积累中的魅力与活力。传承与发展具有南疆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研究培养文化艺术人才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喀什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建设也在不断取得进步。然而近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现象的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对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产生质疑,这些现象让人们开始不得不思考或许农产品还有新型流通方式。在这些背景下,"农超对接"这种新型的流通方式应运而生了。"农超对接"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新模式,生产销售直接对接,直接对消费者负责,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在此基础上继续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将"农超对接"的高度大大提升,而且品牌建设必将更为顺利和高效。  相似文献   

8.
"农民农"已成为当前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在与农民工的比较视阈下"农民农"新阶层的地位凸显出来;在城市化和社会分工背景下"农民农"的现实价值凸显出来。"农民农"具有自己独特内涵,其群体的典型特征为:群体来源的异地性和个体劳动的家庭性;行业门槛进入低和未来发展诉求也不高;城市文化融入要求同"农民农"地位边缘化的矛盾突出。当前"农民农"已开始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之中。结合"农民农"的生存现状及面临问题,政府应迫切予以考量,采取可行性政府治理路径加以应对。具体要处理好三大矛盾:城市对农产品质与量日益增长需求与农产品能否满足的矛盾;城市化对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同对"农民农"管理乏力的矛盾;城市文化融入要求同"农民农"地位边缘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构建农类、非农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体系是农林院校转型期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科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科文化建设能克服学科制度建设客观和主观上的局限,推动学科自觉融通与创新。必须建立"大学科"文化理念,构筑一条从文化溯源、文化扬弃到文化体认与内化的学科文化建设逻辑链。  相似文献   

10.
"农改超"作为农产品营销业态的创新发展,以保障、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宗旨,但却出现了"农改超"后市场环境卫生反弹不断、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严峻态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政府、市场管理者、摊位租户、消费者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农改超"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农改超"后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0,(8)
正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2003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江山市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就如何传承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科综合化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整体服务,但农林院校还存在农科专业“离农”形势严峻,非农学科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协调学科发展、加速综合化进程是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农史研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社会根源农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并不长。传统史学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出现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政治是阶级斗争的技术 ,而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因而过去所谓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和战争史。受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古代史学家或史事记录者大多将其视野专注于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 ,所谓英雄造时世或时世造英雄。农史在传统史学中是不受重视的。只是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大师孟德斯鸠 (Montesquieu)和伏尔泰 (Voltaire)等开始 ,史学才逐步向文学、艺术、宗…  相似文献   

14.
地方农业科研强院的培育模式、支撑逻辑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可以划分为省级和地市级两个方阵,文章从定"根"在区域产业、定"性"在农业科研、定"位"在支撑引领、定"向"在强农兴农、定"策"在融通创新、定"格"在顶天立地等方面讨论了培育地方科研强院的"六定"模式,从人才强、体系强、政策强、战略强、组织强、文化强等视角论述了支撑强院的"六强"逻辑,并从增强政治引领力、提升人才聚集力、培养学科竞争力、激发科技创新力、发展社会服务力、涵育文化软实力等维度提出了建设强院的"六力"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力度,提升职工居民文明素质,加强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5月8日,"文明五月甜美弶农"主题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题月通过开展"文明弶农、争做先锋"主题宣传教育、"欢乐弶农溢彩流金"专场文艺演出、"幸福弶农醉享生态"全民健身瓜乡骑行、"美丽弶农精彩瞬间"手机摄影作品征集、"魅力弶农和谐社区"专题书画展、"激情燃烧红五月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除了受国家政策、意识形态以及学生认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史学研究水平的影响。尤其是2000年前后的"教科书事件"①以来,中学历史教材能否很好的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依托的。一部好的中学历史教材,应该与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适应。史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往往体现了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学历史教材只有不断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与活力,才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征。中学历史教材如何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以及吸收怎样的史学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竞争软实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为河北省"文化强省"战略带来了机遇。在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的历史、人文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定位河北文化。并通过研究分析,从打造河北文化品牌、发展河北文化产业、建设文化服务平台、开展河北文化贸易等方面初步架构河北省文化"走出去"战略框架,最终为营造河北文化氛围、提升河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文化战略的河北分支、最终形成构建中国文化大国的合力提供对策性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8.
高利红 《农家参谋》2022,(11):66-68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台州诗路文化旅游建设如火如荼.本文在分析当前文旅品牌建设及诗路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基于沿线乡村居民协同参与视角,提出从参与诗路文化推广、参与集中培训学习、链接文旅产业平台和整合诗路文旅资源等措施着手,提高沿线乡村居民参与度,提升台州诗路文化旅游影响力,助推台州实现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科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双一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在短期内无法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的前提和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应将重心放在学科品牌建设上,努力以学科品牌建设来带动学校学科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地方财经类院校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实现文化惠农,老窝镇在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过程中所开创的"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模式,对于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还是不断强化文化惠民意识,促进文化不断基层化的重要路子,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的文化服务体系。本文结合老窝镇的实际情况,对农文网培学生的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