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玉米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6、7g/kg.种子处理下,防效分别为57.87%、77.22%、79.68%;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 g/kg.种子)2年的平均防效为75.24%。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温室草莓上蚜虫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草莓光合参数的变化,利用吡虫啉和异色瓢虫对春棚中草莓上蚜虫进行防控,分析草莓叶片光合反应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治对温室内草莓上的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处理后第1天,防治效果达到86.61%,显著高于异色瓢虫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2种防治方式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处理10d,2种防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对草莓蚜虫进行2种防治处理后,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升高,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异色瓢虫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组;在整个调查期内,2种防治方式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数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以外异色瓢虫处理组光合相关参数均高于吡虫啉处理组.综上,吡虫啉和异色瓢虫防治草莓上蚜虫均能较好达到防治效果,结合绿色无公害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利用异色瓢虫对草莓上蚜虫防治更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70%凯丰来WS(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浓度梯度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处理区出苗率与清水对照区和对照药剂处理区基本相当;测产时发现,该药剂各处理区对玉米秃尖防效较好(凯丰来具有良好的逆境屏蔽和壮苗作用,可显著降低因持续高温等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该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0%fN丰来ws(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浓度梯度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处理区出苗率与清水对照区和对照药剂处理区基本相当;测产时发现,该药剂各处理区对玉米秃尖防效较好(凯丰来具有良好的逆境屏蔽和壮苗作用,可显著降低固持续高温等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该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为了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为害,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20%毒死蜱对小麦拌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更突出,持效期更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棱波  彭秋  刘天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61-7162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增强,同时对高粱的增产效果也越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实惠、有利于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议防治高粱蚜虫的最佳吡虫啉溶液浓度为0.100 0μg/m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并结合12.5%井冈蜡芽菌、25%吡蚜酮春季防治。结果表明: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药剂拌种安全性比较强,且能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的田块在小麦孕穗期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效,说明药剂拌种有效控制了虫口基数,对后期防治较为关键。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有效控制了纹枯病的发展,且持续性较强,因而对纹枯病的防治要以拌种为主,并结合春季防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下,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小麦的生长、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8个不同处理的药剂组合,以吡虫啉与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为判断标准,找出最佳播种方案。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混合后对麦种包衣是安全的,对蚜虫防治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吡虫啉与戊唑醇混合包衣后,可适当降低播种量,由25 kg/亩降低为17.50 kg/亩。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制剂用量为(200+50)mL/100kg条件下,处理区小麦产量可达421.78 kg/亩,高于其他处理及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福蝶吡虫啉拌种防治马铃薯害虫试验,通过对蚜虫、地下害虫的防效分析及产量测定,结果表明:福蝶吡虫啉拌种对蚜虫防治效果极显著,对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增产明显,在临洮县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用了4种安全的降解剂结合吡虫啉使用来防治蚜虫,通过对日本晚樱花瓣的吡虫啉残留量进行检测,发现超浓多元有机酸、强力解百毒粉剂、超C解毒抗应激粉剂、二氧化钛对吡虫啉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中二氧化钛的降解效果较佳,使吡虫啉降解半衰期缩短1.77 d,但其添加到吡虫啉里后,对于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差;超C解毒抗应激粉剂可使吡虫啉降解半衰期缩短1.25 d,且其添加后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可达到91.02%。因此,通过本试验可知,在吡虫啉中加入超C解毒抗应激粉剂可以有效降解吡虫啉残留量,并且不影响其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农用有机硅、激健和领美矿物油作为增效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作为防治蚜虫药剂,研究吡虫啉减量30%时分别添加农用有机硅、激健和领美矿物油3种增效剂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减量30%,并添加激健或领美矿物油,对棉花蚜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推荐作为今后棉蚜防治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13.
药剂拌种以种子质量1.2%的好年冬或0.5%的辛硫磷防治跳甲效果最好。同时,30%好年冬还可以减轻油菜苗期其它害虫为害,播后苗前喷洒5%来福灵,在油菜苗龄25d前对各种苗期害虫防治效果的较好。防治蚜虫的几种药剂对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用50%螺虫乙酯WG不同剂量和70%吡虫啉WG对甘蓝蚜虫进行防治试验,比较防治效果,选择最佳使用剂量。试验表明,50%螺虫乙酯WG和70%吡虫啉WG对甘蓝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0%螺虫乙酯WG药后7d防效分别为78.47%、86.04%和90.30%,与70%吡虫啉WG(84.26%)相比,防治效果明显,且有着显著差异。建议适宜施用剂量为10~12g/667m2,连续防治2次,间隔期7d。  相似文献   

15.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可用于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半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该药剂既可用于茎叶喷雾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为测定噻虫胺药剂通过种子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适宜药剂种子处理用量,使用48%噻虫胺SC分别以1、2、4、8、12 mL/kg种子的用量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60%吡虫啉FS 3 mL/kg种子和30%毒死蜱CS 20 mL/kg种子拌种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田种植小区试验,在花生荚果膨大期使用不同处理的花生植株室内饲喂蛴螬,并在花生收获期调查各小区花生果的危害情况及其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处理对室内2龄蛴螬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14%和9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分析花生收获期虫情指数发现,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8%和95.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剂量拌种,对花生田蛴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60%吡虫啉FS和30%毒死蜱CS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喷雾为对照,比较分析吡虫啉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下,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吡虫啉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和较长持效期,一次处理即可将整个麦蚜发生期的种群数量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防效90. 82%以上,且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增加,与常规喷雾处理相比,平均每667m~2增产率可达5. 64%~12. 44%。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一次性施药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蛴螬、叶甲、大豆蚜、大豆病毒病),达到了减药、增效、增产目的,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大豆病虫害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00 g/100kg种子处理即可有效防治大豆叶甲类害虫,保苗率达到97.5%以上;田间大豆蚜虫发生期推迟30 d...  相似文献   

18.
沟施或穴施吡虫啉防治蔬菜蚜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虫啉是防治蔬菜蚜虫的有效药剂之一,其常规施药方法是在蔬菜蚜虫发生期进行全株喷雾,此种方法不仅直接杀伤天敌,污染空气,而且由于大量、重复使用,吡虫啉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持效期缩短。  相似文献   

19.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25-127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处理棉种对出苗及苗期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与杀菌剂(戊唑·嘧菌酯、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成6个处理,通过浸种或拌种等方式对棉种进行处理,以20%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悬浮种衣剂包衣、清水浸种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棉种室内萌发、苗床出苗影响及对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 20%噻虫嗪350倍液+80%多菌灵100倍液浸种对种子出苗影响不大,其他5个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个处理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①~④防控效果为85.53%~95.57%,处理⑤~⑥播种21 d后防控效果也在64.14%~79.31%;仅从危害症状上看,含有吡虫啉的处理①~③对棉盲蝽的防治效果高于噻虫嗪。[结论]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用处理①~④处理棉种,可有效控制棉田初期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