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2个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及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品质性状和淀粉RVA (RapidViscoAnalyser)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9.4%的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稻米品质达2级标准, 12.5%的品种稻米品质达3级标准,其余品种品质均在3级以下.② 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 白质含量的平均值达2级标准,精米率和垩白度达3级标准.③ 差异最大的稻米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分 别是垩白度和消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和34.32%.④ 32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第Ⅲ类包含的品种最多, 占40.6%.⑤ 在选出的8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特性的主成分因子中,第1主成分因子(整精米率和 垩白粒率)和第2主成分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4.6%.高原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是提高 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拓宽亲本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峰值黏度时间外,氮处理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及RVA谱的其他各项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提高氮肥用量或施用保花肥能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施氮量或施用穗肥可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或施用基肥使稻米胶稠度变大;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性变小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施氮时期不同施氮量有类似的RVA谱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0份杂草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之间、杂草稻与栽培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以及主要RVA谱特征值(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与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RVA谱8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与热浆黏度、热浆黏度与起浆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特征值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平均值高于选育品种,崩解值平均值低于选育品种;杂草稻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平均值介于地方品种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之间,回复值平均值低于杨和白皮大稻和叶升白皮大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碱消值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杂草稻稻米的RVA谱特征值高低可以直观反映出其直链淀粉含量高低以及胶稠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以32个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及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品质性状和淀粉RVA (Rapid Visco Analyser)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9.4%的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稻米品质达2级标准,12.5%的品种稻米品质达3级标准,其余品种品质均在3级以下.②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达2级标准,精米率和垩白度达3级标准.③差异最大的稻米品质性状和淀粉RV A谱特征值分别是垩白度和消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和34.32%.④32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第Ⅲ类包含的品种最多,占40.6%.⑤在选出的8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和淀粉RV A谱特性的主成分因子中,第1主成分因子(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和第2主成分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4.6%.高原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拓宽亲本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5,他引:78  
 通过2年分别对114个和101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对于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表现为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3)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中以广占63-4S为好,而恢复系中则以扬稻6号为好,蜀恢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09年区试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的62个常规粳稻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粳稻稻米品质主要性状是垩白率和垩白度,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以早熟晚粳品种类型米质相对较好.相关分析表明:整精米率越高,垩白率和垩白度会降低;要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稻米品质整体水平则应加强对垩白率和垩白度性状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的联合因子、籽粒性状因子以及直链淀粉贡献率之和占到61.98%,为主要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云南高原粳稻和韩国粳稻在云南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个云南粳稻和6个韩国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主要品质及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云南和韩国粳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以消减值最大。云南粳稻的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韩国粳稻,而其他品质指标则相反。随海拔升高,云南粳稻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精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及韩国粳稻的粒长、粒宽、精白度、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而云南粳稻的垩白率、蛋白质含量、热浆黏度和峰值时间及韩国粳稻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明显升高,但韩国粳稻的垩白率无明显变化。云南粳稻的最高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及韩国粳稻的糊化温度随海拔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云南粳稻的消减值及韩国粳稻的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则表现相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云南高原粳稻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沿黄稻区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沿黄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在水稻生育后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化肥,研究了氮素穗肥对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增加,糙米率降低,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且主要以下部弱势粒的稻米品质变劣为主。稻米的淀粉RVA谱特征参数中,淀粉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随着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食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