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从而优化当地小麦品种结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特于2021年—2022年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国红9号’的千粒质量较轻,全生育期较长,不利于稻麦茬口调节,不适宜在金坛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盐麦1号’虽然全生育期偏长,但是产量表现尚可,可在金坛区继续进行试种;‘扬麦33’‘金单麦1号’‘镇麦15’这3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抗逆性表现均较好,且全生育期适中,可在金坛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小麦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综合表现优良,可以在张家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12号’、‘宁麦14’和‘镇麦168’共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部分品种间的籽粒产量达显著水平。穗数以‘扬麦20’最高,‘扬麦18’最低,除‘扬麦20’与‘镇麦168’、‘扬麦16’与‘扬麦18’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粒数以‘镇麦12号’最高,‘扬麦16’穗粒数最低,‘扬麦20’、‘宁麦14’与‘镇麦168’差异不显著;千粒重除‘镇麦12号’与‘宁麦14’2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种间的千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镇麦168’最高,‘扬麦20’最低。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间的表现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水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产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产量三要素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软玉7276’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与江苏越千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阴糯水稻新品种,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和苏南地区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米质外观优、食味性好等特点。为促进‘软玉7276’在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特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多年示范试验,对‘软玉727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2016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华麦6号、扬麦22、扬麦23可继续在兴化市大面积推广,农丰88小麦新品种在展示试验中表现突出,建议示范种植;其他高产品种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于2021-2022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台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田间表现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辐麦13、扬麦34、盐麦1号、扬麦33、扬麦28等5个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作为东台市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其余品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闵行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闵行区于2021年引进了15个优质糯稻新品种(系),并进行了相关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光明糯1号’‘武香糯7368’两个早熟糯稻品种和‘太湖糯’‘沪香糯209’两个中晚熟糯稻品种,在产量、品质、综合性状等方面表现突出,可在闵行区进行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姚国才 《农学学报》2014,4(12):16-20
阐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背景和过程,揭示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及其特点,为‘宁麦23’的推广应用及未来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2009—2013 连续4 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较全面地与对照品种‘扬麦158’作比较。‘宁麦23’丰产、稳产性较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2.90%~9.51%,增产点次率71%~100%;该品种成穗数适中,穗型较大,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宁麦23’成熟期早,中抗赤霉病,中抗至中感纹枯病,高抗黄花叶病,籽粒商品性较突出。此外也指出了‘宁麦23’的不足,并探讨了相应的扬长避短的利用策略。‘宁麦23’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笔者以近几年审定的7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镇麦10号为对照,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比较不同品种的综合生产力。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镇麦18和扬辐麦5145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镇麦15、镇麦18、扬麦28和扬麦29的抗逆性表现较为强势。综合比较分析产量、抗逆性、生育期等,适宜昆山市扩大示范并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小麦品种为镇麦15和镇麦18,建议对镇麦12号和扬辐麦5145继续试验并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2.
引进适合江苏淮南麦区种植、在国家区试或省区试中表现较好的春性小麦新品种(系)大区种植,进行生育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等方面比较,筛选出适宜邗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通过比较,宁麦26、扬麦20、扬麦2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8-19
如皋地区小麦扬麦23不同播种方式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试验,发现扬麦23的抗倒性比较强,穗型大,个头矮,加之良好的栽培措施导致这2年在品比试验中表现出出色的抗倒性。扬麦23后期熟相也好看,穗层整齐,穗形纺锤,表现出综合性状良好,生育期短,产量适中稳定,因此认为扬麦23适合在如皋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湟中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商品性佳的西兰花品种,选用‘耐寒优秀’‘高岗’‘绿剑二号’‘绿冠’‘卓越’等5个西兰花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绿剑二号’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具有产量较高、早熟性好、上市早、口感好等特点,且适合西宁地区春夏季种植,同时该品种可适当密植,从而增加亩产量;其次为‘耐寒优秀’和‘高岗’,均可在西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穗发芽发生频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实,选育并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选育及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整穗发芽法,对长江中下游安徽地区的39份小麦推广品种和31份选育品系及1份对照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品种(品系)整体穗发芽抗性较好,穗发芽抗性品种(品系)较多,但不同材料间仍有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及对各品种(品系)的相对穗发芽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明麦133’‘WXZ1541’‘隆垦麦1号’‘扬麦16’‘扬麦24’‘扬辐麦6号’‘扬辐麦7号’‘华麦1028’‘扬麦15’‘农麦126’‘扬麦28’‘浩麦1号’‘WXZ1547*F’‘皖西麦0638’‘WXZ1529’‘苏隆128’‘WXZ1532’‘镇麦9号’等共18份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强;而‘WXZ1504’‘WXZ1315’‘镇麦12’‘亿麦9号’‘WXZ1508*F’‘罗麦10号’‘WXZ1221’‘扬麦25’‘WXZ1224-4’及‘扬麦13’‘轮选22’‘轮选27’等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弱,易发生穗发芽。  相似文献   

16.
‘武香粳100’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9年—2021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综合抗性突出,且米质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为促进‘武香粳100’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和苏南稻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对‘武香粳100’的选育经过、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与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在浙江省温岭沿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特对16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田间表现、果穗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生育进程、田间表现、果穗品质、果穗产量等,‘浙甜19’‘万甜2000’‘昊甜406’可在温岭沿海地区扩大示范;‘金石甜15’‘雪甜7401’建议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金银208’全部倒伏,不适宜在温岭沿海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贵州葡萄主产区种植的早熟鲜食葡萄品种,本研究引进了‘早夏’‘夏黑’‘旭旺’及‘瑞都红玉’4个性状表现优良的葡萄品种,均种植在贵州省毕节市六曲河镇葡萄产业区,从物候期表现、植株生长性状、浆果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4个鲜食葡萄品种均能在贵州西北地区进行设施栽培,它们的早熟特异性表现明显,‘早夏’‘夏黑’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优益,‘早夏’穗重达到603.18 g,粒重6.70 g,风味浓郁,‘夏黑’穗重达520.36 g,粒重5.54 g,‘瑞都红玉’与‘旭旺’表现次之,‘瑞都红玉’穗重与粒重分别为492.02 g和3.49 g,‘旭旺’穗重262.60 g,粒重1.58 g,综合评分‘早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小麦需求的不断增加,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特对‘金丰麦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进一步挖掘‘金丰麦1号’的增产潜能,促进该品种在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扬麦20小麦新品种在奉化西坞街道试种示范推广已有10余年,近些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本文总结了扬麦20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