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导读:近年来,武汉地区西甜瓜育苗期和大田移栽期均发现韭菜迟眼蕈蚊为害,且逐年加重。韭菜迟眼蕈蚊为害隐蔽且繁殖能力强。可利用其成虫具有趋黄色的特性,在温室大棚内悬挂黄板防治成虫,同时结合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以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为试材,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成虫药膜法,测定几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二嗪磷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为59.05mg/kg,其次为阿维菌素,为72.89mg/kg;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联苯菊酯、马拉硫磷对成虫活性高于噻虫嗪、烯啶虫胺,分别为0.30、0.15mg/kg,对成虫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二嗪磷、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硫磷可以作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成虫期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在胡萝卜上的发生规律,于2018、2019年采用挖根调查和粘虫板诱集调查法,系统调查了露地和大棚胡萝卜上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和成虫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露地和大棚胡萝卜田的始发虫态为成虫,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此间的土壤温湿度适宜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春季4—5月发生2代,大棚发生时间较露地发生时间早;秋季10—11月发生1代。  相似文献   

4.
韭菜设施和露地栽培中韭蛆的发生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田内发生的韭菜迟眼蕈蚊为试材,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潍坊市昌乐县拱棚越冬韭菜和露地韭菜田内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拱棚韭菜扣膜期间,因5~10cm地温在9~14℃,温度较低,韭菜迟眼蕈蚊发育缓慢,只发生一代,扣棚后即是韭蛆的为害高峰,扣棚时间早晚与扣棚后幼虫发生为害高峰和成虫发生的高峰密切相关,扣棚早的幼虫为害盛期早,成虫发生早,反之则发生晚。对该虫采用"治前控后"的方法可有效控制其为害,即在冬季扣棚前幼虫期,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灌根防治;棚内成虫发生期可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露地栽培韭菜,春、秋两季是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盛期,应抓好春季的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液灌根处理或在成虫发生期地上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易造成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菜田农药面源污染。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特点,提出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又称韭蛆、韭菜蛆、根蛆等。其为杂食性害虫,可为害7科30多种蔬菜和多种食用菌,以韭菜、洋葱、大蒜、韭葱、香葱为主,尤其喜食韭菜。该虫为我国特有  相似文献   

6.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合理利用适宜浓度的臭氧水,不但可以减少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同时可以缓解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的增加,降低韭菜农药残留,增加韭菜产量。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俗称韭蛆,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集约化发展,韭蛆危害逐步加重,已成为我国韭菜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包括拌土撒施、灌根等施药方法。农民大量使用农药甚至使用高毒农药,使韭菜迟眼蕈蚊对农药的抗性逐  相似文献   

7.
<正>韭菜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是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于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也是我国特有且危害严重的害虫种类,尤喜食韭菜,幼虫被菜农称为韭蛆。韭蛆一般集聚于韭菜地下的鳞状茎和柔嫩的茎部。韭蛆危害过的韭菜叶片枯黄萎蔫,严重时会腐烂进而成片死亡。该  相似文献   

8.
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成虫叫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称为韭蛆,常群集在韭菜地下假茎和鳞茎上蛀食为害.春秋两季主要危害嫩茎,致使根茎腐烂,被害韭菜地上部生长细弱,叶片变黄,萎蔫下垂,用手轻轻一提就可拔出.  相似文献   

9.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俗称.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在韭菜田为害,初孵幼虫以鳞茎一侧渐向内蛀入,向下至鳞茎内为害.春季韭蛆主要危害植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  相似文献   

10.
灯光诱杀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的幼虫俗称韭蛆,是韭菜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为害韭菜叶鞘、幼芽和鳞茎,引起鳞茎腐烂、叶片枯死,轻则造成植株枯黄倒伏,重则缺苗断垄,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质量。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常年发生,为害严重,年年都必须进行防治。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1.
对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数量、性比以及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蛹期、蛹存活时间、羽化时间、羽化率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作初步研究,同时对橘小实蝇常用诱捕器的设置技巧及常用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芒果上虫口密度最大,在主要寄主上雌虫数量高于雄虫。在相对湿度控制在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15℃时,蛹期最长30.9 d。蛹在8℃条件下保存时间越短,羽化率越高。成虫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14∶00时。橘小实蝇在温度恒定为25℃的条件下,相对湿度为83%~86%时,羽化率最高,为89.3%;在湿度恒定为83%~86%的条件下,温度为20℃时的羽化率最高,达到94.1%。在定湿的条件下,温度为25℃时,成虫寿命最长。通过诱捕器和药剂筛选试验可知诱捕器1号、3号和4号对小实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设置间距为20 m、树冠中部、诱剂量2 ml时,诱蝇效果最好。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敌百虫,杀虫单、吡虫啉和毒死蜱等有较好的杀蝇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对茶梢蛾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茶梢蛾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园内危害油茶的主要害虫,1年1代,幼虫在茶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陆续化蛹,蛹期20d左右。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气温达到25℃时为羽化盛期。林间成虫寿命达30d,雌雄比接近1:1。文章针对该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黄金宝树(Melaleuca bracteata)幼龄木不同生长高度的枝系构型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分析不同高度阶段的枝系构型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枝系构型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树高、地径、冠幅均值、树冠体积、逐步分枝率1,2与枝径均值对枝系构型的影响趋于上升;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2,3、逐步分枝率3,4与枝条倾角均值对枝系构型的影响则增减不一。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在23.61%~60.32%间,当高度小于60 cm时,树冠体积、枝径均值及冠幅均值是影响枝系构型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60~80 cm时,树冠体积和冠幅均值是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80~100cm时,逐步分枝率1,2和总体分枝率是该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在100~120 cm时,逐步分枝率1,2、冠幅均值及枝径均值为主要影响因素。高度超过120 cm时,逐步分枝率1,2的绝对值最大,说明其为该阶段影响枝系构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凤舞剑 《长江蔬菜》2010,(22):66-68
进行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剂对牛蒡长管蚜的防效试验。从混剂最佳配比筛选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可知,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1∶6的配比为最佳,增效显著,为理想的混剂产品。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表明,该混剂最佳稀释浓度为1500倍,对牛蒡长管蚜的防治效果好又环保,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AIM: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resistin,obesity,serum lipid level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plasma leptin.METHODS:The concentrations of fasting serum glucose,insulin,lipid profiles,plasma resistin and leptin were assayed in 80 cases (including 37 control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and 43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RESULTS:Fasting plasma leptin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x,body mass index (BMI),waist circumference (WC),waist-hip ratio and fasting serum insulin (F Ins) (P<0.01).Fasting plasma leptin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r=-0.373,P<0.01).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leptin and FPG,TG,TC and resistin (P>0.05).CONCLUSION:Fasting plasma leptin leve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not resistin.Lepti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7.
对双孢蘑菇侵染性病害防治中的5种化学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药剂喷施培养料和喷施覆土均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施用时期不同、浓度不同效果差异较大。喷施培养料以50%多菌灵·硫可湿性粉剂1:(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400倍液、30%百·福可湿性粉剂1:2000倍液,菌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喷施清水的对照提高2.4%~12.2%;喷施覆土以30%百·福可湿性粉剂1:(1600~2400)倍液、70%福·甲硫·硫可湿性粉剂l:(1500。2000)倍液,茵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对照提高31.6%~48.7%。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毒死蜱、甲维盐、敌敌畏、顺式氯氰菊酯等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成虫的毒力和二元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80 %敌敌畏乳油(EC)的LD50最小,为1.683 9 μg?g-1|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的LD50最大,为8.877 0 μg?g-1。供试杀虫剂毒性大小依次为:80 %敌敌畏EC>5 %甲维盐微乳剂(ME)>480 g?L-1毒死蜱EC>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EC。敌敌畏与甲维盐(1∶1)混配的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2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台刈茶园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的影响.在试验台刈茶园设置3种不同耕作模式的试验区,即间作藿香蓟的生物覆盖区(A)、对比间种决明的生物覆盖区(B)、清耕区(C).结果表明:9月份,藿香蓟生殖生长的盛花期也是叶蝉的第2高峰期,(C)区叶蝉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4.6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仅为0.2头/m2,圆果大赤螨与叶蝉的益害比为1∶73.(A)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仅为9.3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达3.6头/m2,益害比为1∶2.6.(B)区叶蝉平均虫口密度为13.9头/m2,圆果大赤螨的平均螨口密度为0.7头/m2,益害比为1∶19.8.在盛夏7~8月,(A)、(B)区与(C)区相比,空气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间作的生物覆盖措施均能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但有较长花期的藿香蓟的花粉及花蕊上取食的啮虫幼虫可成为圆果大赤螨丰富的食料.所以,在台刈茶园间作藿香蓟可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大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天敌圆果大赤螨种群数量,促进茶园以螨治虫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泥炭与田泥分别以1:3、1:1、3:1的比例混合,以及纯泥炭作为覆土材料,并以常用的田泥稻壳土的覆土材料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土的理化性质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的持水率高、孔隙度大、电导率高、容重轻、含氮量高,这些特性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因此纯泥炭作为覆土时产量最高,随着添加田泥比例的升高,容重升高,其他参数降低,双孢蘑菇的产量有所降低,泥炭和田泥以1:1的比例混合时产量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在双孢蘑菇的品质方面也优于对照,作为覆土材料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