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审定编号:国审麦014001品种名称:淮麦33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烟农19/郑麦991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穗数580.5万穗/hm2,穗粒数36.7粒/穗,千粒重39.2g。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34kg/hm2,比周麦18号增产  相似文献   

2.
一小麦品种品种名称:新麦19号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01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C5/新乡3577)F3d1/新麦9号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5天,比对照豫麦49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苗脚利索,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株型略松散,旗叶短上举,茎秆有蜡质,株高80 cm,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型,穗粒数相对较多;穗下节间长,长相清秀,成熟早,落黄较好;籽粒半角质,黑胚率5%-9%。成产三要素为:亩成穗43万左右,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 g左右。  相似文献   

3.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多花多实大穗型品种新冬17号不同播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新冬17号在15 ̄35万/66.7m^2密度内产量相近,每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收获穗数与穗粒数之间存在较大换负相关效应,千粒重、分蘖成穗率比较稳定,说明新冬17号的群体调节能力强。666.7m^2产420kg要求播种密度万,保证基本苗25万,并主攻穗粒数,才能发挥本品种的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1990-2006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7年来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照种和区试中居前三位的品种(系)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平均值,分1990-1998、1999-2006两个阶段来分析育种目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1990-2006年17年中.成产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是:在争取提高产量的基础上,穗数比较稳定,穗粒数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千粒重略微增加;两个阶段育成的品种(系)表现为:产量变化从每公顷4482kg增加到5192kg.每公顷穗数稳定在520万左右,穗粒数由28.4粒增加到31.1粒,千粒重稳定在39g左右。依此提出今后旱地小麦的育种目标为:产量达到每公顷6000kg,穗数稳定在520万-540万/hm^2,穗粒数达35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同时应注重旱地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丹玉98号(丹687)是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晚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98cm,穗位136cm,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粉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带紫纹。果穗筒型,穗长21.5cm,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百粒重36.2g。该品种米质优良,籽粒容重751.0g/L,粗蛋白含量10.54%,  相似文献   

7.
山西南部平川水地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10月1日~10日,平均气温为16~18℃,株高80-85cm,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35-40g,亩穗数40-45万,产量水平450-500kg/666.7m^2,穗、粒重均衡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0)
以4个半冬性中秆小麦品种周麦18、百农207、华育198和郑育8号为材料,对小区试验各行的内行折单产、边行折单产、全小区折单产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品种均有明显的边行优势,并且不同品种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以郑育8号边行优势最强,为57.85%;百农207次之,为55.29%;周麦18居第3位,为29.69%;以华育198的边行优势最弱,为20.74%。2)4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一定的边行优势,以穗数边行优势最大、穗粒数边行优势居中、千粒重边行优势最小,依次平均边行优势为18.58%、14.21%和2.94%。不同品种穗数的边行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郑育8号百农207周麦18华育198;穗粒数的边行优势从多到少依次为百农207周麦18郑育8号华育198;千粒重的边行优势从高到低依次为百农207郑育8号周麦18华育198。3)以边行折单产,各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百农207郑育8号华育198周麦18;以内行折单产,各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华育198百农207郑育8号周麦18。以全小区折单产,各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百农207郑育8号华育198周麦18。  相似文献   

9.
李欣 《种子世界》2006,(11):37-37
该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生育日数为125d,≥10℃活动积温约2650℃,株高275cm,穗位高110cm,果穗为圆柱形,穗长26.5cm,穗粗5.0cm,粒行数16~18行,行粒数45粒以上,百粒重36g,籽粒马齿型、黄色,容重748g/L,出籽率高。籽粒平均含粗蛋白10.32%、粗脂肪4.46%、粗淀粉71.85%、赖氨酸0.28%。商品品质好,籽粒为黄色,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活秆成熟。适合在巴彦县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0.
1 特征特征 邓麦996(豫审麦2007008)从周麦11号的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属弱春早熟品系,生育期204d,与对照豫麦18熟期相同。幼苗半直立,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4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紧凑,长相清秀,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穗纺锤型,长芒、白粒,半角质,籽粒饱满,容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39.76万/667m^2,穗粒数38.8粒,千粒重44g。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1—2021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公告,分析了211个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特点和199个小麦新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以期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仍是安徽省小麦育种的主要方法,系谱选育占比达到93.84%;种子企业已经成为安徽省小麦育种的中坚力量;育成品种在不断增加,但是种质资源利用较为集中,品种同质化相对严重,烟农19、济麦22、周麦16、扬麦158、淮麦20等亲本利用频繁;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其中半冬性品种的生育期缩短7.7 d、穗数减少9穗/m2、穗粒数减少2.4粒,春性品种的生育期缩短12.1 d、穗数减少16.5穗/m2、穗粒数减少1.6粒、株高降低3.4 cm、产量减少207.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中麦605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苗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株高约80 cm,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强。产量三要素适中,亩穗数44.2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2.5 g。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0.7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0.6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6.2%。氮利用效率指数(NUI)为1.75,属氮高效品种。田间白粉病、叶锈病自然发病较轻,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干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品种类型与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品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穗、粒、重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以高产为目标,最适穗容量平衡点呈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营养生长基础对群体穗粒重的效应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穗粒数的增加是提高穗粒得的有效途径,增加小穗数/穗对高结实率品种 有效,减少不孕小穗数/穗对环境敏感型品种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利用IR72汕优63等材料,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7979。穗数、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组合)均能获得15t/hm^2的产量,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15t/hm^2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15t以上产量就在于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1996年汕优63获得15t/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89,每穗实粒数101.4千粒克30.7g;桂朝2获15.18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33,每穗实粒数126.2,千粒重27.3g。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13,(9):54-5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2品种名称:晋麦92号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临优6148/晋麦33特征特性:弱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相当。株高80~95mm,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穗层整齐,穗较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穗数462万穗/hm2、494万穗/hm2,穗粒数28.8粒、28.6粒,千粒重33.6g、37.1g。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娜 《中国种业》2019,(11):56-59
为探寻冬小麦新品种周麦32号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本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分析播期和密度对周麦32号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播期延迟主要造成周麦32号前期营养生长时期缩短,而中后期生殖生长时期则相对稳定;播期对有效穗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及品质指标白度、沉降值、面筋指数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及白度和SDS影响均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播期10月20日,密度285万株/hm~2为周麦32号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濮麦 116 由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2012 年以周麦 27 为母本、浚 K8-4 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年田间观察选择,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大穗、株型较松散、抗倒性好,籽粒饱满、半角质,中抗叶锈,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22 年 5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20021。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个主推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差异。每667m~2平均产量为538.6kg,其中最高是周麦27号达到586.0kg,最低周麦18号为502.7kg;产量三要素的平均亩穗数37.4万,变异系数14.76%,最高达到40.6万;穗粒数平均为36.1粒,变异系数17.14%,最高为43.1粒;平均千粒重46.5g,最高达到48.7g,变异系数4.91%。灌浆速率测定表明渐增期、快增期持续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达到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平均灌浆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周麦16号均最大分别为1.67mg/grain·d、3.29mg/grain·d,周麦23号均最小分别为1.42 mg/grain·d、2.46mg/grain·d;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趋势相同,渐增期除周麦23号外,其他4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衡 95观 2 6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以衡84观 749为母本 ,衡 87-2 6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冬性中早熟品种 ,全生育期约 2 40d ,较对照冀麦 3 6早熟 1~ 2d ,幼苗匍匐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株型紧凑 ,株高约72cm ,茎秆坚韧 ,穗纺锤型 ,穗粒数 3 2~ 3 6个 ,千粒重 3 8~ 40 g ,白壳 ,白粒 ,硬质 ,子粒饱满 ,品质较优 ,蛋白质含量 1 4.3 % ,赖氨酸 0 .3 9% ,湿面筋 3 2 .1 % ,容重 80 2 g/L ;对条锈免疫 ,高抗叶锈 ,中抗叶枯和白粉病 ;抗寒 ,抗旱 ,落黄好。2 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