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江白猪育种工作之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白猪是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国营农场群中新近培育成的一个肉用型新品种。从1973年开始制定育种方案至1982年末已基本完成规定的育种指标。现对方案中提出的技术措施的实践结果以及工作中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做如下研讨,以供当前正在全国兴起的培育瘦肉型猪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呼吸测热法测定家畜的能量代谢,在我国已应用于马、羊、奶山羊、奶牛等,对猪还没有这方面的报导。作者于1984年7月至11月,在黑龙江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科研所,对四头去势的三江白猪公猪,用呼吸面罩法结合消化代谢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测试,以探讨三江白猪肥育阶段能量需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胴体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研究猪胴体性状在品种间杂交时的遗传方式和能否获得杂种优势问题,无论在遗传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培育三江腌肉型白猪的杂交过程中,利用其原始亲本品种东北民猪(以下简称民猪)和英、瑞系兰德瑞斯品种猪(以下简称长白猪)进行了正、反杂交,所得正、反交杂种一代母猪分别与长白公猪回交,对这四个杂交组合的杂种后裔以及两纯种亲本品种猪的胴体性状进行了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分析研究。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哈白猪是以大白公猪与配地方白猪而培育的。在地方白猪中,有的是含有民猪血液的改良种,也有不少是中、小型约克夏猪的后裔。由于地方白猪存在体躯短小、后躯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不高、体型外貌不一致等缺点,经过反复实验,确定引入大白公猪与配地方白猪母猪杂交一、两代再横交固定的育种方案,即主要培育含有大白猪血液1/2至3/4的哈白猪。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现已育成具有体质健壮、适应性强和生产性能高的哈白猪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1.三江白猪早期(15公斤)卵巢的发育不如东北民猪及长白猪,差异接近显著(p<0.1). 2.三江白猪生殖器官后期发育(30-120公斤)时,重量与长白猪接近,而滤泡发育不及东北民猪. 3.三江白猪卵巢、子宫重量的增长强度与长白猪接近,表现为晚熟型.  相似文献   

6.
大白猪在乌克兰,和在苏联其它共和国一样,是数量最多的品种,其头数占纯种猪总数的84.6%。目前,在乌克兰有18个育种场,13个育种国营农场和363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良种场,进行大白猪的繁育和改良工作。品种血统结构,在目前由17个主要品系(75%)和爱沙尼亚、瑞典和英国选育的品系(25%)所组成,由分类学家H·H·3авoдoвckoro首先建立的主要血统品族(Boлшeбнu-цы等)构成了母猪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7.
鲁烟白猪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莱州市畜牧兽医站申报的鲁烟白猪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审定,2007年5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品种来源]鲁烟白猪是以烟台黑猪为母本、以丹系长白猪为第一父本、以施格猪为第二父本,从1993年开始,通过杂交、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40条随机引物对四个品种猪,大白猪、长白猪、三江白猪及东北民猪的基因组进行亲缘关系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2条效果良好的随机引物,并且通过RAPD技术方法和聚类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三江白猪、长白猪及东北民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大白猪与其它三种猪之间亲缘关系则相应的较远。  相似文献   

9.
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26家国家级原种猪选育单位之一、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后改属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华都集团。  相似文献   

10.
江泉白猪     
正江泉白猪(配套系)为高产、高效、优质肉用型猪,由三个专门化品系组成。一系终端父本以杜洛克和大约克为主要育种素材,通过杂交、横交固定等方法选育而成,体型和生产性能与杜洛克相似,但被毛为显性白。二系母系父本在长白猪种群基础上,通过选优提纯建立。三系为母系母本,在沂蒙黑猪基础上,通过选优提纯建立。该配套系的育成,为优质猪生产和高档猪肉深加工提供了优质种源和原料。采用三系杂交配套得到  相似文献   

11.
用DJS机ALGOL60算法语言编制程序,对三江白猪育种过程中的119头猪(其中包括长白猪×东北民猪杂种及其横交猪与少量长白猎)的18项胴体性状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估测胴体瘦肉率、脂肪率和脂肪量的四元回归方程共11个。对所提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测验,所有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均达到统计学极其显著水准(P<0.001),其中R值在0.9以上的有6个,在0.8—0.9的有3个,在0.7—0.8和0.6—0.7的各1个。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方差分析,以剩余标准差做为回归方程予报精确度的指标。根据回归方程予报的精确度和取得自变量资料的难易程度,对所提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以下6个方程对于估测活重90公斤左右屠宰的肥育幼猪的胴体组成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猪Myf5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SSCP技术,以民猪、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军牧1号、杜洛克和双肌臀大白猪共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猪的Myf5基因外显子1序列设计了4对引物,进行了SNPs检测,并检测到了多态,发现在1 288 bp处有一个点突变G→C。经计算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试验统计表明:随民猪、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军牧1号、杜洛克和双肌臀大白猪瘦肉率的升高,等位基因M的基因频率也大致按此顺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半罗、半考横交后代的主要经济性状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因品种而异。其中半考横交后代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适应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较好。提示在杂交育种过程中,除考虑品种遗传因素外,亦应考虑生态环境。通过变异系数的分析,两种横交后代的分离现象并不严重,说明杂一代横交是完全可行的。据此,应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对理想型个体及时横交固定,非理想个体继续级进或用理想型公羊交配或严加淘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外猪育种成功经验和我国现阶段养猪生产水平及现有猪种利用情况,1999年初农业部提出在全国有条件地方组织联合育种攻关。在此之前,我国已对联合育种进行过大胆尝试,如近年来,分别成立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长白猪育种协作组和大约克猪育种协作组,这些都是联合育种的雏型;1997年起,结合农业部“948”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与江西省种猪育种中心合作,开展“双肌臀”大约克猪联合育种攻关,该组织已扩大20多家协作单位,为农业部开展联合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尽管如此,联合育种在中国现实养猪生产和经济水平上仍有一些具体问题引起注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在湖北白猪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主要为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947;(3)在MspⅠ—RFLP位点上,主要为aa型,α等位基因频率为0.615。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在湖北白猪中的遗传变异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和该分子标记在湖北白猪育种中的应用,开展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及优质猪配套组合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太猪     
《农家致富》2007,(16):38-38
一、品种来源 1986年开始,苏太猪正式确定以太湖猪为基础母本,采取导入外血、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综合评定选择等育种技术措施,在苏州市苏太猪育种中心培育出一个国家级瘦肉型新猪种。1999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1名为“苏太猪”。  相似文献   

17.
苏姜猪(暂名)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以姜曲海猪为母本,运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选择理想个体进行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历经10余年培育的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张中 《当代农业》2010,(19):40-41
苏姜猪(暂命名)是在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以姜曲海猪为母本.运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杜洛克猪优良基因.选择理想个体进行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历经10余年培育的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  相似文献   

19.
历经十年团结攻关,瘦肉率达58%左右的瘦肉型猪——“三江白猪”,在我国著名畜牧专家许振英教授指导下,由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红兴隆农垦科研所、东北农学院和友谊农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等单位共同培育成功。 9月1日至5日,由北京农业大学张仲葛教授、江苏农学院张照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李炳坦研究员主持的鉴定会,鉴定验收了这项重大科研成果。现场考察和测试表明,“三江白猪”具有瘦肉率高、增重快、饲料消耗低、肉质好、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猪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TGFβ1第6内含子和TGFβRⅠ第7内含子中与猪繁殖力相关的2个突变位点在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232头)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发现:TGFβ1基因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9位碱基存在C→T突变,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均检出CC和TT 2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对2猪种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基因第7内含子第808位碱基存在A→G突变,在大白猪中检出AA、AG、GG 3种基因型,长白猪中未检出GG基因型,大白猪中GG型母猪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AA型(P0.01),长白猪中,AA型和AG型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TGFβ1基因的突变位点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TGFβRⅠ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产活仔数显著相关,可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加快猪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