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核病为油菜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发生严重 ,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 %,重者高达50%以上 ,严重影响油菜的优质、高产。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已有若干报道 ,但对菌核病防治适期和测报技术研究甚少 ,加之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频率和发生规律也有新变化 ,对菌核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为此 ,于1995至2000年对菌核病的灾变特点、预测预报和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原因分析1.1菌核病的主要侵染途径及其关键时期菌核病的侵染途径在过去的文献中已有…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本县油菜菌核病一般病株率为20~50%,病情指数为10~35。油菜因此病减产6~26%,该病严重流行后感病品种要减产30~50%。笔者在1987~1989三年间开展了油菜菌核病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搞清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与油莱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防治油莱菌核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防菌盾壳霉ZS-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防治油菜菌核病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过量施药给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压力。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上的一种重要寄生菌,因其对多种作物菌核病具有防治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被开发成商品制剂。但在田间利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研究鲜见报道。Cheng等和姜道宏等研究表明,分离自湖北省竹山县蔬菜种植园土壤的盾壳霉ZS-1菌株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对核盘菌菌核有极强寄生作用,且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等于2008—201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和武穴市的免耕直播田测定了盾壳霉ZS-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在武汉市以及湖北省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防治困难和不及时等问题,给油菜和小麦产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时减产10%甚至30%以上,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最近对油菜和小麦防治难点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对策。1防治难点由于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防治时期植株一般都封行,人工施药困难,加之油菜植株高大等原因,人工防治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油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其测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0年代以来,我市油菜种植面积每年均在2万hm2左右,近年菌核病严重发生,对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油菜菌核病预报准确率,适时指导防治,有效控制为害,作者于1995~1997年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测报技术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油菜...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的首要病害,一般发生年份损失产量一成以上;发生严重的年份损失两成以上。该病对油菜生产威胁很大。1988—1992年期间,我们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汉阴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014年汉阴县油菜菌核病具有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等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油菜盛花期阴雨偏多是造成2014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不到位,农户疏于防治均是造成今年菌核病偏重发生的原因。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从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油菜自身抗病能力,重点加强初花期至盛花期的药剂防治工作,以减轻或控制来年菌核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仙桃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仙桃市油菜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文介绍了近十年仙桃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条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主要病害,它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菌源、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它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有差异。为了研究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2011年~2012年我局开展了不同类型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调查。  相似文献   

10.
miRNAs对油菜抗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了油菜miR6030在菌核病抗性调控中的功能和机制。结果表明,miR6030在油菜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有差异,以根和茎中较高,花中最低。miR6030瞬时超表达和沉默分析以及基因沉默转基因油菜植株分析结果均显示,miR6030负调控油菜对核盘菌的抗性。降解组分析和GUS染色分析显示,miR6030靶标2个产物具有CC-NBS-LRR(CNL)结构的基因BnaCnng64090D和BnaA09g10520D。这2个基因均正调控油菜对核盘菌的抗性。综上,油菜miR6030降解编码CNL蛋白的BnaCnng64090D和BnaA09g10520D基因转录本,从而负调控对菌核病的抗性。该研究结果增进了对miR6030生物学功能以及油菜对核盘菌抗性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为油菜抗菌核病分子育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往年江西油菜菌核病发生在成株期,一般茎秆上要在3月底4月份初出现病斑,4月底5月初才会出现死秆。2015年在婺源两乡镇油菜苗期发现重发菌核病,始病期在2014年12月,次年1月达到重病期,出现严重死苗现象。在江西,油菜苗期重发菌核病系首次报道。本文描述了油菜苗期菌核症状特点,调查了不同品种对苗期菌核病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新方法油菜菌核病是油菜3大病害之首,根据各地发病情况和自然栽培条件,在全国划分为7个发病区,汉中地区属长江中游重病区,中度发病年份病株率为32.4%,产量损失在10%以上,严重发病年份,病株率达50%以上,损失超过20%。关于该病的...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江苏省通州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通州市植保站通过油菜菌核病的抗性监测与综合治理研究,筛选出了50%福·菌核WP,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效果较为理想,适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50%~60%,比多菌灵高30个百分点,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明确福·菌核不同施药方法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4月初在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进行了田间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用药剂为50%福·…  相似文献   

14.
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v)是油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其寄主范围不断扩大,在瓜果蔬菜上发生日趋严重,特别在大棚里更是普发并重.东台市常年种植早春大棚瓜果蔬菜14000 hm2,菌核病主要在西瓜、青椒、茄子、马铃薯、番茄、黄瓜、冬瓜、莴苣、甘蓝等上发生,该病现已上升为早春大棚瓜、菜上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5.
庞博  刘何春 《植物保护》2018,44(2):94-99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方法是培育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阻遏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ein,PGIP),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蛋白。本研究根据NCBI中发表的PGI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芥菜型油菜‘藏油6号’中克隆得到全长1 048bp的PGIP基因序列。其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PGI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该序列翻译后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油菜PGIP序列同源性为99%。该蛋白质序列中包含8个亮氨酸重复区(leucine-rich repeat,LRR)。过去研究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比甘蓝型、白菜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普遍较高,但是未能搞清楚具体的原因,只是提出抗菌核病基因主要分布在芥菜型油菜中,其次是甘蓝型油菜中。通过研究证实了芥菜型油菜上PGIP基因具有保守性、疏水性,而且结构稳定,具有多个信号肽,能够高效地发挥其抗核盘菌的功能。今后在油菜育种上应利用芥菜型油菜的优势,发挥其抗病育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黄石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hm2,以中双9号、中双10号及中油杂4号等品种为主。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因此,研究分析油菜菌核病在黄石市的发生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等,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普及双低油菜品种,再加上连作,该病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据记载:病菌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肥料中越夏越冬,10~12月平均温度5℃~18℃期间,…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地区进行了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并设置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之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有明显的差异;适时迟播、合理密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油菜菌核病爆发成灾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由于大面积推广优质双低感病油菜 ,菌核病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普遍产生 ,加之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本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均达中等以上发生水平 ,特别是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 ,油菜菌核病爆发流行 ,为害程度为历史上罕见。现将今年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其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2 0 0 2年油菜菌核病爆发成灾情况根据我站最近鉴定普查和全市汇总结果 ,今年我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用药水平下 ,其发生程度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 ,油研 8号、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作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茵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油菜生育期间,无任何药剂防治的条件下,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密度对菌核病无明显影响,要与其他栽培条件,特别是氮肥的用量结合起来,才具有显著作用.因此,选用抗病性的品种和适当的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又俗称为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症状为:该病在油菜的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受害,以茎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在池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严重时造成茎腐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