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宁南山区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晋薯7号脱毒种薯为供试材料,研究种植密度3.75万~7.50万株/hm2下的产量,以7 500株/hm2为1个处理梯度。结果表明:密度在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0 366.7 kg/hm2,较密度3.75万株/hm2增产30.1%,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在高产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最佳种植密度增加到6.00万株/hm2,对于提高马铃薯单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广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种种植密度(7.50万株/hm2、8.25万株/hm2、9.0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及4个施肥量〔施N量分别为75.00 kg/hm2、150.00 kg/hm2、225.00 kg/hm2和300.00 kg/hm2,m(N)∶m(P2O5)∶m(K2O)=2∶1∶4〕共1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施肥量为N225.00 kg/hm2、P2O5112.50 kg/hm2、K2O450.00 kg/hm2时,单穴大中薯重量最大,且产量和扣除种薯、肥料费用后的净收入也是最高,分别达到了28997.62 kg/hm2和68990.96元/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探讨马铃薯品种丽薯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10号生育期影响不大,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单株薯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28 102.5 kg/hm~2。丽薯1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会-2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结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会-2号以密度6万株/hm2为最佳,平均单产达34 300 kg/hm2,比4.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的处理分别增产47.0%和24.1%,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大薯率最高,为25.8%。会-2号在桐梓县以6万株/hm2种植既能获得高产,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品种中薯5号为材料,在合理的田间种植环境下,研究中薯5号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襄阳地区中等肥力田块,中薯5号的理想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8.
冬作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丽薯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丽薯6号为供试材料,在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地区,采用高垄双行垄作,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区该品种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产量可达54 003.0~55 603.5 kg/hm2,折合单产可较对照增产3 973.2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产量高、薯块空心率较低的"华恩1号"种植密度,为其大面积推广和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6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结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薯块空心率的降低。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5.5%,产量为42 895.5 kg/hm2,居第2位;当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薯块空心率为2.2%,产量为44 737.5 kg/hm2,居第1位。[结论]"华恩1号"种植密度控制在6.45万~7.20万株/hm2,能有效减少薯块空心率,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玉米品种先锋38P05为材料,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在该地区的适宜密度。经试验表明,先锋38P05品种在该地区栽培密度在7.5~8.25万株/hm2为宜,其中密度为8.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公顷产量14817kg,其次是7.5万株/hm2的处理,公顷产量14272kg。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法对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提出了山旱地区青薯9号的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山旱地种植的最佳密度为4.65万株/hm2,产量达到48.24 t/hm2,商品薯率可达76.133%。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是否可行,对林下套种马铃薯进行产量和品质初评;并对不同种植密度马铃薯长势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品种合作88折合净种产量为25 983.90 kg/hm2,与云南勐海净种差异不显著,而丽薯6号产量为20 155.35 kg/hm2,显著高于勐海净种;胶林下套种可显著提高合作88干物质含量;合作88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20 cm,行距30 cm,丽薯6号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30 cm,行距30 cm。说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存在较大可行性,这为橡胶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川台旱地进行了马铃薯全膜双垄侧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为5.25万~5.75万株/hm2时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平均折合产量为42 689.39~43 458.33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脱毒甘薯净作试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向红梅 《农技服务》2008,25(7):22-22
通过脱毒甘薯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铜仁市脱毒甘薯栽培的最佳密度为8.25万~9万株/hm2,其密度为9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7147.15kg/hm2。  相似文献   

20.
张源平  梁晔  张集林 《农技服务》2009,26(9):12-12,16
密度是农作物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助农增收的关键技术环节。桐梓县长期以来的种植习惯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单产和总产,为客观地得出该县马铃薯主导品种会-2号在该县的合理种植密度,在县农技站的指导下进行了马铃薯会-2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薯个数随着密度的递增依次递减,中薯、小薯个数及产量都随着密度的递增呈现抛物线分布;其生育期随着密度的递增依次缩短,密度6万株/hm2和6.75万株/hm2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处理的产量,可作为最佳密度在桐梓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