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肌肉肌球蛋白重链在生物运动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昆虫中此类基因极少被报道。首次克隆和分析小菜蛾肌球蛋白重链部分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462712,其长408个碱基,推测编码135个氨基酸。同源分析表明:此多肽序列与凤蝶、家蚕、果蝇的同源性分别为95%,93%,82%。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小菜蛾MHC基因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皆不相同,在老熟幼虫和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龄幼虫和蛹。为进一步鉴定小菜蛾肌球蛋白重链的生理特征提供基因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土壤基质与土壤含水量对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完善人工饲养蝙蝠蛾幼虫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基质饲养幼虫,定期测量幼虫头壳、体长、体重等发育指标并调查存活幼虫数。结果:不同土壤基质下对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前期带腐殖土基质的处理幼虫发育及存活率均要好于纯沙,中期对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后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存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纯沙饲养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不同含水量土壤基质对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大,幼虫饲养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0%-60%,最佳土壤含水量为60%。结论:建议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前期及中期使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作为幼虫的基质,后期使用纯沙的基质来饲养幼虫,控制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间。  相似文献   

3.
在观察棉铃虫取食麦穗及其穗序的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棉铃虫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麦粒的生长指标及相应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发现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对小麦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食料中的营养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的存活率、体重、生长发育状况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不同食料植物对小金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方法】投放不同食料植物饲喂小金蝙蝠蛾幼虫,定期测定生长发育指标,并运用国家相关标准检测方法测定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分等主要营养成份的含量。【结果】生长发育方面,不同食料植物饲喂小金蝙蝠蛾幼虫对其不同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胡萝卜组的幼虫生长发育最快,其头宽、体长、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显著好于珠芽蓼组、蕨麻组,且最终存活率最高为30.30%。营养成份方面,水分含量以胡萝卜组幼虫含量最高为78.76%,而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以野外组幼虫含量最高分别12.30、9.79、1.12、5.95 g/100g。总氨基酸含量以野外饲养幼虫最高为35.42%,胡萝卜饲喂幼虫含量最低为23.5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以野外饲养幼虫含量为最高,以胡萝卜饲喂幼虫含量最低。【结论】在供试食料植物中,室内使用胡萝卜饲养小金蝙蝠蛾幼虫更有利于生长发育,野外饲养小金蝙蝠蛾幼虫更有利于蛋白质、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份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用转基因741杨叶片饲养杨扇舟蛾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的死亡、蜕皮情况以及各龄幼虫的体重,研究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741杨后杨扇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发育进度减慢、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增长速率降低。且对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幼虫和取食不同世代的幼虫抑制作用不同,从低龄开始饲养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的抑制作用强于从高龄开始饲养的幼虫。对取食2代的幼虫抑制作用强于取食1代的幼虫,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饲喂含有L-刀豆氨酸的中国白菜叶片,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直接杀死幼虫,幼虫体重减轻,幼虫生长发育延缓,蛹及成虫畸形。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心肌MyoG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4):677-680
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一直是肌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基因,其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对该肌肉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试验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q PCR技术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心肌中MyoG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G在幼年、性成熟、体成熟和老年4个时期的小鼠心肌胞质中均有表达,且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尤其在老年鼠中表达显著降低。结果提示,MyoG基因在心脏中的表达与心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解剖、常规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了漠斑牙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对饥饿前后漠斑牙鲆的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高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食道、肠道杯状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消化道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胃本体和肠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除胃本体外,从食道到直肠粘膜上皮中均有杯状细胞分布,但其数量呈减少趋势。粘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胃本体、肠道及直肠肌肉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漠斑牙鲆饥饿10 d后各段消化道的褶皱高度降低,纹状缘边界不光滑,甚至局部断裂,肌层和粘膜下层连接疏松。消化道显微结构的测量结果显示,饥饿后粘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显著变小,胃、肠、直肠的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著下降,肠前段和中段肌肉层厚和壁厚度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牛犊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在初生牛犊小肠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牛新蛔虫的幼虫,进入牛犊体内寄生在小肠上,刺激肠粘膜,引起发炎;病犊经常拉灰白色稀粪与腹痛,严重时拉血便,腥臭难闻。病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少动多卧,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个体矮小,体质瘦弱。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体色变化规律及不同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以便进行虫害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栎黄枯叶蛾2种色型幼虫的体色变化规律及其取食量、体质量、存活率、消化系数、蛹质量、产卵量、孵化率等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3龄前一直为黄色,4龄幼虫后出现白色型和黄色型的分化,但不存在幼虫性二型现象。白色型幼虫体色一直保持白色;黄色型幼虫每次蜕皮后变为白色,3~4d内逐渐变为黄色,蜕皮进入7龄后全为黄色,直到化蛹羽化。白色型幼虫的取食量较大,生长发育较快,繁殖能力较强,而黄色型幼虫的死亡率较低,耐饥饿能力较强。【结论】栎黄枯叶蛾幼虫具有白色和黄色2种色型,2种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存在差异,这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普遍,分布广泛,3~6个月龄的小猪最易感染.猪只感染后蛔虫破坏了胃肠道粘膜,妨碍营养吸收,导致猪生长发育不良,使得猪饲料报酬降低.同时患有寄生虫的猪还可导致出现"蛔虫斑",使屠宰时肝脏废弃率增加而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蛔虫幼虫移行损伤肺,造成蛔虫性肺炎,引起喘咳和呼吸困难.幼虫侵袭造成的病变,易造成细菌或病毒的继发感染,重者可导致死亡,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提高桑叶利用率,以不同比例的桑叶粉添加入黄粉虫饲料,探讨桑叶粉添加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体内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等的影响。饲料中桑叶粉添加量小于25%时,可促进黄粉虫幼虫体重增长和缩短幼虫生长周期,桑叶粉添加量超过25%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其中,添加7.5%比例桑叶粉可显著提高黄粉虫幼虫体重和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体内粗脂肪的含量。饲料中添加桑叶粉不影响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适量添加桑叶粉能促进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粗蛋白的积累,但不利于体内粗脂肪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饲喂含有L—刀豆氨酸的中国白菜叶片,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直接杀死幼虫,幼虫体重减轻,幼虫生长发育延缓,蛹及成虫畸形。2龄幼虫对L—刀豆氨酸的反应程度取决于刀豆氨酸的浓度,至少在0.012—0.048mg/cm2范围L—刀豆氨酸与幼虫的反应呈正相关。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本研究为探索防治害虫的新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对家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5℃条件下,温度越高,家蝇幼虫发育历期越短,且达到最大体重和最长体长所需的时间越短;最适于家蝇幼虫生长发育的恒温为30℃,温度幅度为35~30℃,温度周期为30℃24 h/d+15℃0 h/d。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业》2013,(3):24-25
猪囊尾蚴病俗称猪囊虫病,它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6.
在5种渐度下,研究巴西豆象取食不同豆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豆象幼虫取食小白豆、豇豆及菜豆后,生长发育及繁殖良好,内禀增长率较大且较接近。幼虫取食绿豆及饭豆后,能完成其生活史,但内禀增长率较小。大豆及豌豆不利于巴西豆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冷刺激、热刺激、冷热刺激、超声刺激及紫外照射刺激等批量诱导方法对家蝇幼虫存活率、生长期、化蛹及羽化等发育影响的比较实验,发现冷刺激、热刺激对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冷热刺激、超声刺激和紫外照射刺激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对麻点豹天牛幼虫、蛹的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表明:麻点豹天牛在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该虫在树干中生活的历期占一生中的90%以上。通过对在树干中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一系列体色变化和蜕皮过程的观察,测定出幼虫的虫龄为11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3℃,有效积温为328.95℃。  相似文献   

19.
王亚维  张国洲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855-855,886
采用浸叶法,就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菀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处理后幼虫的体重减轻,化蛹后的蛹重减轻,化蛹日期推迟,化蛹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5,(11)
<正>1二化螟的危害在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二化螟的危害呈现不同表现。一代幼虫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危害,受害稻株出现变色鞘、枯鞘、枯心苗。水稻受害后,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有效分蘖减少。二代幼虫一般从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危害水稻,在孕穗期出现死孕穗,抽穗期出现白穗,乳熟期至收获期出现虫伤株、枯死株。二代幼虫直接影响水稻抽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