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 5~ 2 5℃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菌丝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2 0℃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pH 3~ 10 ,pH 5时最适宜于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需 95 %以上的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为 10 0 %时孢子萌发率较高 ;光照对孢子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且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利用白头翁植物体中的原白头翁素(性质不稳定)人工合成的前体溴代白头翁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溴代白头翁素对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抑制效果,在浓度为1 000.000和500.000 mg·L~(-1)时,该药剂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其中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26.810 mg·L~(-1),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除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1.07%外,对其它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当浓度降到15.625 mg·L~(-1)时,对所有供试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低于10%;该药剂对供试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高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溴代白头翁素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都好于常用的商品药剂,当浓度降到31.250 mg·L~(-1)时对供试的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仍高于5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金黄短杆菌CT-A16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疣孢病菌、蛛网病菌、油疤病菌这3种食用菌病原菌的生防机制,结果表明:菌落颜色为白色,菌落边缘光滑平整,菌体呈短杆状,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有荚膜;金黄短杆菌CT-A16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值为6.0。不同浓度金黄短杆菌CT-A16过滤液和灭菌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浓度为20%的金黄短杆菌CT-A16过滤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疣孢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6.53%,对油疤病菌的抑制率为62.73%,对蛛网病菌的抑制率为83.58%。浓度为40%的金黄短杆菌CT-A16的过滤液和灭菌液均对于3个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金黄短杆菌CT-A16的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鸢尾轮纹病(Alternaria iridicola(Ell.et Ev.)Elliott)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引起。其病原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适温为15~30℃,25℃最适,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速度下降,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H值为5.0~7.0,最适pH值为6.0。病原菌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24h萌发率可达100%,10℃萌发率增长较慢,5℃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pH值3.0~11.0范围内孢子均可正常萌发,最适pH值为6.0,而在过酸条件下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湖南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对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发酵滤液对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对稻瘟病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CZ133,其对稻瘟病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为59.47%,经鉴定属于链霉菌属;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显著抑制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最高抑制率达100%,2.5%的发酵滤液能明显导致稻瘟病病原菌菌丝膨大或异常扭曲、甚至自溶,5%~50%的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孢子的萌发,最高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27%。  相似文献   

7.
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试验数据,主要从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对其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类镰刀菌在8—36℃内菌丝能生长,分生孢子能萌发,且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菌落直径达7.39cm.孢子萌发率为5.51%;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10min;该菌可生长在pH值为2—12的酸碱范围内,菌落生长最适pH值为6.5,菌落直径可迭6.92cm,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4,萌发率为2.98%;全光照对菌落生长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世浩、安克和翠贝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分别为83.6%,71.4%,73.1%和56.2%,其中多菌灵1 000倍液的抑制效果最好,为86.1%;多菌灵、世浩、安克和翠贝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亦明显,其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2.9%,70.6%,71.1%和55.9%,其中多菌灵1 000倍液的抑制效果最好,为83.8%.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观察了壳寡糖对菌丝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的浓度越大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越明显,1 500 mg/L的壳寡糖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1 d时为100%,2 d为86.32%,5 d为81.95%,菌丝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菌丝直径明显增粗,菌隔增多,该浓度下对灰霉病菌的产孢抑制率达到83.82%,抑制孢子萌发率达52.97%。壳寡糖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2 d的EC50为346.96 mg/L,对灰霉病菌产孢的EC50为521.96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1 451.59 m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芒果红点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芒果红点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国内常见杀菌剂对芒果红点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水为对照。【结果】45%咪鲜胺水乳剂(450μg/mL)、25%丙环唑乳油(250μg/mL)、12.5%腈菌唑乳油(250μg/mL)、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μg/mL)处理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μg/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3.5μg/mL)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μg/mL)处理的菌落抑制率分别为89.83%、76.34%和75.79%。【结论】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2.5%腈菌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均可在芒果红点病防治中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徐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51-10752,10767
[目的]对壳聚糖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壳聚糖在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的方法,对壳聚糖体外抑制金叶女贞褐斑病菌以及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体外抑菌效果都很好,其中分子量5万~6万效果最好,1万~2万次之,6000效果稍差;壳聚糖预防试验中,分子量5万~6万和1万~2万的预防效果都很好,在2.0%浓度时,可以达到免疫效果,分子量6000的效果较差,感病率51.37%~83.32%;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24h施药时各分子量的2.0%浓度也达到免疫效果;36和48h施药时分子量1万~2万和5万~6万的高浓度治疗效果不错,其他均较差。[结论]分子量5万~6万、浓度1.5%~2.0%的壳聚糖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能够达到很好效果,治疗时间以感菌后48h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对该病害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分别测试2种不同浓度下的9种供试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引起金边富贵竹黑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Tiegh)。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恶霉灵、代森锰锌、维鲜、烯酰吗啉、福.福锌等对该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浓度为500 mg/L时,抑菌率为100%。人工接种试验表明,有效浓度为1 000 mg/L的维鲜或烯酰吗啉溶液喷施叶片防治效果为100%。[结论]防治金边富贵竹黑腐病推荐选用50%维鲜乳油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壳聚糖防治柑橘采后青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柑橘青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壳聚糖浓度超过0.5%时,完全抑制病菌的生长。将柑橘用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后挑战接种柑橘青霉病菌,发现壳聚糖溶液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防治效果达到81%,优于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于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QZ8是山核桃干腐病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16.
观赏凤梨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的病原和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同时,分别测试了5种供试杀菌剂在2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和弯孢霉(Curvularia sp.)均能够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抑制炭疽菌菌丝的生长;而80%大生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则可有效抑制弯孢霉菌丝的生长。[结论]要同时防治炭疽菌和弯孢霉导致的凤梨叶斑病,应该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抑菌测定和盆栽生物测定研究了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效果。体外抑菌测定结果表明:甲壳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50 mg/L浓度下,甲壳胺对菌丝生长先表现出促进作用但最终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达到400 mg/L和800 mg/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分别达到83.75%和89.77%。盆栽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甲壳胺诱导辣椒抗疫病的最佳施药浓度为12 000×叶/20 000×根。  相似文献   

18.
吴智艳  闫训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9-8050,8064
以杏鲍菇为材料,探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均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添加的壳聚糖浓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0.083 mg/ml壳聚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使菌丝体干重增加14.96%,蛋白质含量增加17.58%,核酸含量增加15.70%;0.083 mg/ml壳聚糖对酯酶同工酶增强作用最明显,0.125和0.063 mg/ml壳聚糖的影响次之,0.05 mg/ml壳聚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伽师瓜采后生理和贮期病害,探讨贮藏保鲜技术。【方法】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采后呼吸类型和贮期主要病害,探讨贮藏温度、pH、噻苯咪唑(TBZ)熏蒸、壳聚糖涂膜对伽师瓜贮期品质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影响,测定TBZ和壳聚糖处理后伽师瓜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果胶酶(P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伽师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贮期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鲜绿青霉(P.viridicatum Westling),TBZ熏蒸和壳聚糖涂膜对PPO、POD、PE酶活性和病原菌抑制作用显著。伽师瓜采后先用TBZ熏蒸,再用pH5.0、浓度为5mg·mL-1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在0.5-1.5℃的温度下贮藏105d,腐烂指数0.15,商品果率95%。【结论】TBZ和壳聚糖是伽师瓜良好的保鲜剂,结合适宜的pH和贮藏温度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甜菜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16种杀菌剂的毒力,分析其病原菌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比较16种杀菌剂毒力。【结果】该病原菌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生长温度为5 ~ 35 ℃,最适温度为25 ~ 30 ℃,菌丝致死温度为57 ℃;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硝酸钾;pH值4.0 ~ 11.0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下生长较快,在pH值11.0时生长最快,对偏酸性环境也较为耐受;在24 h全光照下生长最好。16种供试药剂均对病原菌有明显不同的抑制效果;40%多菌灵和450 g/L咪鲜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EC50值分别为0.089 1和0.91 mg/L;30%噁霉灵、30%苯甲丙环唑、1.8%辛菌胺醋酸盐次之(EC50:100 ~ 155 mg/L)。【结论】甜菜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 ~ 30 ℃,喜碱耐酸,全光照下生长最好;40%多菌灵、450 g/L咪鲜胺和30%噁霉灵等对病原菌有极强或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田间防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