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福昌 《农业考古》2002,(3):244-246
古人去:“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开门七件大事,樵薪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近年来本人在阅读文献时发现对唐代樵者和采樵史事的记载颇多,本文就樵者的称呼、采樵的称呼、采樵的工具、樵路、樵歌、山林资源的保护、禁樵采、卖柴、关于樵人的有关传闻和樵人糕事记载增多的原因等方面作些论列,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农业生产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农田和草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加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力十分低下,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农田和草地不仅是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资源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是建设与保护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荒山绿化、个体承包”是中央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提出的基本政策,其实质就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发展西部经济和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西部大开发的理性选择。“西部开发、生态先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环境立法的完善,特别是西部地区地方环境立法建设,将成为保障西部经济建设,保护西部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序言     
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本之策.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全面展开,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种草,发展草业,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与饮食结构的变革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而异军突起.我国近几年牛羊肉消费量不断增长.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对搞活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至关重要.我国城市绿化对草坪种植面积及草种、草皮的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西部大开发,长江、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新战略的实施中,必须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退耕还草,草业先行是关键.在这一地区优先发展草业,投资少,见效快,符合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年春夏以来,由于草地生态环境等不断恶化,导致“沙尘暴”袭击,使人们又一次的尝到了苦果.因此,发展草产业,是恢复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走之路和必然选择.草产业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从陇中开荒史实看退耕还林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陇中地区历代开荒种粮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历史史实回顾分析,论证了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休承包”十六字方针对解决定西地区贫困面貌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林草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国家规划21世纪初要基本遏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力争到本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的土地种上林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和保护体系。使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完成山川秀美。新疆兵团农九师在新疆西北的边境线上屯垦戍边40多年.受自然条件限制.牧业发展较慢。自2002年以来。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西部地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导致西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源之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演变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本文系统分析了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了西部生态农业建设的若干战略重点,提出了加速西部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技术领域,并论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泥沙症结之所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少地区地势陡峻,构造破碎,土层瘠薄,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很大,而人为活动频繁,长期的乱砍滥伐,陡坡垦殖,超载放牧,加之山区开发建设项目忽视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内蒙古林草业建设 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邻近北津,境内民族众多,资源丰富,是我国北疆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及“三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改善。确保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先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目前,内蒙古局部的生态环境治理成线卓然,但全局仍在恶化。作为生态防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林草业,存在着资源不均、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严重及种苗和种子工作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内蒙古林草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林业和草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草业建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解决好“一带两河三源四山五区六大工程”,抓好种苗和种子工程,加大科技转换,示范和推广工作,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培训人员,实施“软硬”件配套,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态系统建立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林业角度上而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了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而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就有利于改善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深,想要更好的改善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构建起林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作用,进而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立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竹子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从“以竹代木”保护森林资源、带动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开发竹浆产业实现竹材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竹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培育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山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西部退耕还林(草)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振岐 《甘肃农业》2002,(12):52-54
一、引言 我国西部地区因地域环境差、自然灾害多,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近些年人们盲目地乱垦滥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日益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我国东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造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不平凡的4个阶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区情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该地区常年缺水,干旱,空气干燥。生态建设难度大,并且由于西部大开发,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随着人口增加,住房面积不断上升,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园林生态建设与管理,主要是指从科学的种植方法,妥善的管理方法,以及人们的保护3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园林建设的重要性,生态事业将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8.
赵国锋  肖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7-19759,19763
介绍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概况及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达成,而且关系到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环境视角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生态保护观念淡漠;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发展举步维艰;人居环境规划滞后。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视角下,指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转变传统观念,科学合理发展;借力农技支撑,恢复生态环境;倡导生态经济,发展优势产业;注重空间规划,优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应大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具有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的地区,在对林业生态的内涵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进行介绍,分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政策,着力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