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棉花铃数和铃重是影响棉田产量水平的重要因子.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等不断推广,棉花的单株铃数和每hm2铃数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同棉田间的单铃重却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北疆棉区的铃重减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黄淮海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不同部位铃重和结铃数的影响,探讨了黄淮海地区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气候年份下,低密度1.5万株/hm2与高密度9万株/hm2处理下均不利于群体产量的提高,中等密度6万株/hm2处理下群体产量则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试验表明,增加密度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但密度过高削弱了棉株个体发育,造成单铃重降低,不利于提高棉产量。棉铃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均集中于3-10果枝,因此提高中部果枝铃重对棉花生产意义很大。农业生产中要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以获取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短季棉多茎株型成铃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短季棉常规株型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短季棉多茎株型成铃及单铃重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短季多茎株型单株开花结铃时间晚,结铃集中,优质铃结铃期和优质铃部位的成比常规株形象明显增加;单铃重比常规株型同时间开花的成铃高,但比常规株型同节位的铃重低。综合来看,多茎株型单株成铃显著增加,但平均铃重较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6.
一、产量构成因素667米~2收获株数1.5~1.7万株,单株果枝7~8台,单株铃数5.5~6个,单铃重5~5.3克,籽棉产量400千克以上。二、土地准备1.严格选地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养分丰富、盐碱轻的壤土或轻粘土为宜,前茬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相似文献   

7.
对6个陆地棉品种(系)单株的产量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各品种第一果位铃产量极大程度地决定了单株产量,第一果位的不同节位间皮棉总重、总铃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铃重、衣分在节位间的变异因品种有所不同.不同品种其结铃峰值及其上下节位产量对单株产量起重要作用,结铃峰值节位的高低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正> (一)合理密植是棉花生产上一项简而易行,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单位面积的皮棉产量,是由每亩株数,每株铃数、每铃籽棉重和籽棉的衣分四个因素构成。其中密度和单株结铃数是构成每亩总铃数,即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但在提高总铃数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增加铃重和提高衣分,才能获得高产、稳产。目前我省棉花生产上,密植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9.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通过主茎早摘心,以叶枝结铃为主,影响了棉花结铃及铃重。其单铃重的时间变化,呈两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7月16-25日,每2个高峰期在8月6-15日,在两个高峰期内所结棉铃的平均铃重分别比整株铃重高18.8%和12.7%,棉田整体和个体结构合理,使棉花结铃多,铃重高。  相似文献   

10.
棉花花铃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铃性又是重中之重,棉花的结铃分析大部分停留在三桃调查上,对阶段结铃性的调查与分析未见报道,本文自2004年7月5日开始每10天分成一个阶段对棉花花铃期包括单株蕾花数、单株结铃、单株总果节数进行调查并进行简单的相关回归分析,以期为棉花高  相似文献   

11.
一、技术指标 1.产量结构667米。收获株数1.6万株,单株结铃6.85个,单铃重4.8克,衣分40%,667米。产皮棉200千克。  相似文献   

12.
一、地膜覆盖棉花 亩产100-125公斤皮棉的产量结构亩收获株数3000~4000株,单株成铃20-25个,亩铃数6-8万个,单铃重5-6克,衣分率38%左右,伏前桃和伏桃占80%左右,霜前占9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高密度高产栽培的目标 在保证个体发育及单株铃数不受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合理的增加密度,依靠单株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理论株数为1.8~2.0万株,收获株数在1.6万株左右,比常规密度1.1~1.2万株增加0.4~0.6万株,单株结铃5个,总铃数达到8万个,单产皮棉可达到150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995年,1996年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12个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不同花铃期的单株成铃数和单株籽棉产量.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花铃前期以GE互作效应为主;花铃中期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有所增加,而GE互作效应逐渐减小;花铃后期加性效应仍继续增加,而显性效应则减小,DE互作效应明显上升.单株籽棉产量在花铃前期主要受GE互作控制;花铃中期未检测到加性方差,而显性方差持续增加;花铃后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净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整个花铃期都有加性效应的表达,而显性效应仅在8月7日前检测到,在少数时期也检测到条件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则在多数时期均检测到.其中7月27日至8月7日是单株成铃数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单株籽棉产量的基因表达与单株成铃数相似,但条件显性效应和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多个时期均显著.单株总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的各项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值,但7月26日前单株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存在显著的加性负相关.早期单株籽棉产量与单株籽棉总产量是极显著的加性负相关和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不仅建立了适合国情、特色鲜明并基于精耕细作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棉花栽培理论体系,为奠定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优化成铃理论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论文对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评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通过棉株结铃形成的,受结铃时间、棉铃所处空间部位以及棉株生理年龄的显著影响,优化成铃就是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多结铃。棉花集中成铃期是一生中的高光合效能期,使群体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成铃。为优化成铃,要按照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协调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的关系,在增加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稳定或提高经济系数;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铃重。光合产物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生育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成铃,为优化成铃,结铃吐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为优化成铃,要主动而有预见性地控制棉花个体发育,培植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使棉花群体多结铃、结优质铃。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即为熟相,有正常成熟、早衰和贪青晚熟之分,库-源关系、根-冠关系失调常会引起根系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并可能导致衰老相关基因提前或推迟表达,产生异常熟相(早衰或贪青晚熟),为优化成铃,要协调好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促进棉花正常成熟。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可预期的未来优化成铃理论仍然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但随着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优化成铃理论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sGK棉乡6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偏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06-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中sGK棉乡69品种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多结铃、增总铃、稳铃重、保衣分为主攻方向。从产量结构模型模拟得出该品种皮棉产量在1050~1800kg/hm2间,产量构成因素为:密度34978~44049株/hm2,株铃数18.02~21.69个,铃重4.97~6.10g/个,衣分34.22%~46.35%。  相似文献   

17.
从棉花形态性状和产量形成特征2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受体品种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8.
棉田产量的构成由株数、铃数、铃重三个因素决定,这三个因素有机相关,并互相制约.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的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验证稀植能增强棉花个体发育,提高单株结铃性,从而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资源优势,总结鄯善县棉花栽培的高产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岱-80,试验地土质为壤土,前茬棉花,面积2 000 m2.  相似文献   

19.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采用-膜三行高密度植棉方式,行距配置(28+28+55)厘米,株距10厘米,收获株数15900株/666.7米2.单株结铃6.2个,铃重4.9克,衣分33%,单产皮棉159.4公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吉木萨尔县作物面积的逐年加大、水资源的匮乏和棉花成本的增加,棉花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引进和推广棉花膜下常压(软管)滴灌栽培技术。 一、主要指标 1.产量 667米2产皮棉100~130千克。产量构成:667米^2收获株数1.3~1.5万株,单株铃数5~6个,单铃重5克,衣分3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