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蓝天然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蓝色素的新方法以及色素的稳定性。[方法]采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甘蓝色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辅助功率80%,浸提时间50 min,浸提温度为40℃,蒸馏水为浸提剂,液固比为40∶1(ml∶g)。紫甘蓝色素对光的稳定性较好;在室温下亦很稳定,温度升高其降解速度加快;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Vc和苯甲酸钠影响较大;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K+、Na+、Cu2+、Mg2+、Zn2+和Ca2+等离子对色素基本无影响,Fe3+、Al3+和Sn2+等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方法提取色素缩短了提取时间,更有效、更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浸提橙皮食用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浓度95%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15,温度为60℃,时间为6h的条件下提取橙皮黄色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计算色素残存率.[结果]橙皮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碱性环境对橙皮黄色素有强烈破坏作用,应在pH<6的酸性环境下保存;在温度>40℃下稳定性较差,因此贮藏温度应低于40℃;在一定的范围内,橙皮黄色素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在5种常见金属离子的最大安全使用范围内,各离子均对橙皮黄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Al3、Na+对其有一定的增色作用.[结论]橙皮黄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串红花为材料,对串红进行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串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7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 g:16 mL,提取时间40 min,温度为30 ℃,提取3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属黄酮类色素,可在偏酸或中性介质中使用;耐还原性和耐氧化性较差;淀粉、防腐剂对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但Fe3+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二劳  陈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4-12014,12053
[目的]研究南瓜黄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与浸取法进行比较,为开发利用南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制得南瓜黄色素待测液,用Uv-255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00~600nm的波长范围内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以提取液在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以95%乙醇作提取溶剂,料液比(g:ml)1:10,超声波功率80W,提取时间40min,色素粗品收率为10.6%。南瓜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6nm。在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黄色素的3个因素中,提取时间的R值最大,其次是超声波功率,最后为料液比。[结论]与浸提法相比,超声波提取具有高效、省时、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工艺条件,为香蕉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经脱脂脱单糖后的香蕉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素,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以香蕉叶多糖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香蕉叶多糖含量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超声波功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1.42+0.064A+0.065B+0.00775C-0.057A2-0.057B2+0.003525C2+0.022AB-0.0075AC+0.006BC,由模型得出香蕉叶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6.35℃、提取时间28.73 min、超声波功率150W.为方便试验,最终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29min、超声波功率150W,此条件下提取获得的香蕉叶多糖含量1.40%.[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蕉叶多糖能够降低提取温度,极大缩短提取时间,是高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太子参多糖提取工艺对比研究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最优工艺进行优选.[方法]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超声波法、微波辅助热水提取法提取太子参多糖,对比得出最优方法,且对最优提取法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优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法;超声波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次数3次.[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简单易行,此条件下多糖含量达23.8%.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复合酶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疆伊犁红花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为影响因素,以红花黄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红花黄色素提取率(Y)对酶用量(X1)、酶解温度(X2)、酶解时间(X3)、pH(X4)的二次回归模型:Y=-1.16333+24.9875X+0.14083X+0.6X+0.375X4-0.06875X1X+0.075X1X3+0.4125X1X+0.013X2X4-0.0075X3X4-18.55208X12-0.0016833X22-0.14833X32-0.13208X42(R2=-0.976),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中酶用量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pH与酶解温度、酶用量与酶解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对其有显著影响.复合酶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用量(果胶酶:纤维素酶=1:1)0.64%、酶解温度47℃、pH 4.7的条件下酶解2h,红花黄色素提取率达11.59%,与理论预测值11.65%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提取红花黄色素工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洋金凤花瓣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洋金凤花瓣的色素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洋金凤花瓣色素的OD值,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研究光、酸碱性、氧化还原物、金属离子和常见食品添加剂等对洋金凤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洋金凤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色素OD均值为1.6810,高于正交试验中最高OD值1.6287.洋金凤花瓣色素既溶于水又溶于醇,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洋金凤色素提取的影响大,光的影响甚微,在pH<7的酸性环境下能稳定保存;Zn2+和Ca2+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无明显影响,而Al3+具有增色效果,Cu2+改变色素颜色;常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洋金凤色素有明显影响,而食盐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耐光性,可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保存,金属离子Al3+对洋金凤花瓣色素有增色效果,常见食品添加剂食盐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洋金凤花瓣色素具有成为食用药用色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油茶籽壳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以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加酶量为0.8%,液固比20∶1(g∶mL),超声提取时间15 min,超声提取功率90 W,超声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为2.765。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较酶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油茶籽壳色素吸光度提高了1.8、1.5倍。[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壳色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工厂榨汁后的苹果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结果】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以对苹果皮渣多酚得率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响应面分析图表明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极显著,料液比的主效应大于温度;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503 W,料液比1﹕30。【结论】多酚的提取率达4.53 mg•g-1,与预测值4.55 mg•g-1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李玉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4-4825
[目的]确定提取玉米黄色素的优化工艺,得到最基础的提取数据。[方法]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的影响研究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色素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越高,溶剂的挥发性越大,故以55℃以下温度为浸提温度较适宜。料液比为1∶18时,吸光度最大。吸光度随着浸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浸取时间达4 h时,浸提液的吸光度升高缓慢,基本上趋于平稳。提取率的变化与吸光度的变化一致。[结论]溶剂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8,浸提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78-3179,3194
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新方法,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 W,时间为90 s,溶剂浓度为70%,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 g∶8 ml;玉米黄色素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较好,对光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而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影响较大;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鸡屎藤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提取液的抗氧化性,为鸡屎藤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鸡屎藤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对鸡屎藤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鸡屎藤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2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鸡屎藤总黄酮提取量为36.95 mg/g;当鸡屎藤总黄酮浓度为0.40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为40%。【结论】乙醇浸提法是提取鸡屎藤总黄酮的有效方法,且提取液对·OH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金恒  展现明  闫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80-17081
[目的]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玉米黄色素、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4、pH值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提取时间〉pH值〉温度。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酒精度70%、固液比1∶4、浸泡时间6h、pH值5.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体积〉温度〉酒精度〉pH值。[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核桃外果皮色素的特性,为核桃外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核桃外果皮为原料,经碱提酸沉法初步提取纯化色素,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研究pH、加热时间、增稠剂、辅色素对核桃外果皮色素的影响,以及核桃外果皮色素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结果】核桃外果皮色素主要成分有生物碱、酚类、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色效果较好,而加热易导致色素褪色;增稠剂黄原胶和辅色素没食子酸、葡萄糖、酪氨酸对核桃外果皮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冷冻干燥制备的核桃外果皮色素较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更稳定。【结论】辅色素和干燥方法是影响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效果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应用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利于核桃外果皮色素增色和稳定保存的辅色素与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瓜黄绿叶突变体光合色素变化及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黄瓜黄绿叶突变体是进行光合系统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明确其叶色突变机理,可为进一步利用该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对黄瓜黄绿叶突变体9110Gt叶色黄化和转绿后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和原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cDNA-AFLP技术及cDNA-Ad-SRAP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获得差异表达片段。【结果】突变体9110Gt和野生型9110G在叶色素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及原叶绿素含量都低于正常株。从该突变材料中分离到的9条与叶色突变基因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该突变体叶色黄化是由于原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叶绿素a合成减少,进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光合色素比例发生变化,叶色发生变异。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