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省寿光蔬菜大棚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年限不同层次的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的拟合曲线及其求解结果来看,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达到最高时的种植年限不同,多数集中在8~11 a。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水稻土壤速效养分对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延边水稻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影响了土壤0~20 cm耕层碱解氮的养分空间分布,开垦年限越长,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越弱,且随开垦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下降;稻田单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且导致下层速效磷含量增加;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对0~20 cm耕层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不同开垦年限对稻田土壤速效钾影响不同,开垦时间越长,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越高;稻田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速效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槟榔种植年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常规分析的方法,对槟榔种植不同年限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有紧密联系,随槟榔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种植槟榔5 a 后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P <0.05);种植槟榔5~20 a,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 <0.01);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种植年限5 a 到8 a 土壤速效钾从极缺水平上升到很缺,而种植年限从8 a 到20 a呈现降低趋势,接近极缺水平;总体来看,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增强,说明种植槟榔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种植8 a 槟榔园土壤肥力可上升一个级别.  相似文献   

4.
选取海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海南桉树林地相对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强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2)海南桉树林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海南林用地条件下土壤整体呈现酸化趋势,桉树林地全氮、碱解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呈现下降趋势,全磷、速效磷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总体呈现升高趋势。(4)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养分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为生土熟化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表层土壤养分根据分级标准,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为4级水平,全钾、速效钾为3级水平,全磷、速效磷为2级水平。有机质、全磷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而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土壤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除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除酸性磷酸酶)、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有机质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较其他养分含量减少更大,在深层生土熟化过程中,应重施有机肥和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7.
宁夏灌区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养分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宁夏灌区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不同年限分别采集了不同层次的温室土壤,分析了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1~9a)的延长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但养分种类、土壤深度随种植年限的不同而增长幅度不同.方差分析表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年限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温室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的二次拟合曲线及其求解结果来看,不同土层深度(0~15cm,15~30cm,30~60cm)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达最高时的种植年限不同,多数集中在7~9a之间。  相似文献   

8.
黔北丹霞地貌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集中分布区,不同物种组成的桫椤群落在土壤养分是如何随土层深度垂直分布的特征缺乏关注。探索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对深入探索桫椤种群濒危机制及保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贵州赤水和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4个典型桫椤群落样地进行样方调查,并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群落样地和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桫椤群落类型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土壤全氮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且二者交互作用对有效态养分和有机质显著影响;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P、N/K、P/K比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速效磷则是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势。研究表明,黔北丹霞地貌桫椤群落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随群落物种组成和土层深度变化而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海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土壤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海南桉树林地相对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强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2)海南桉树林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海南林用地条件下土壤pH整体呈现酸化趋势,桉树林地全氮、碱解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呈现下降趋势,全磷、速效磷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有机质、全钾、速效K总体呈现升高趋势。(4)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养分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 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地区蔬菜主要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1随种植水稻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年平缓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逐年平缓增加趋势,土壤有效养分逐年平衡;2随种植蔬菜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而且种植蔬菜年限越长,下降趋势越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且种植年限越长,平均每年增加量越大;3种植蔬菜的土壤,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土壤有效磷平均每年增加率最大,速效钾次之,碱解氮最小,导致土壤有效养分失衡。【结论】种植蔬菜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酸性逐年增强,土壤中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逐年增加,且养分失衡。  相似文献   

12.
在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种植不同牧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在6月、10月分别测定0~60 cm、0~10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在0~20 cm耕作层,生草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增加的,全氮含量在5月份果树生长期是降低的,10月份果树生长末期是增加的;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种植不同牧草影响不同,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对pH值来说,总体是降低的;20~8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是降低的.生草初期,果园应根据生草种类,追施氮、磷、钾等肥料,尤其注意生长期追施肥料;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江西省寻乌县稀土矿区尾砂地3~4年生桉树纯林的植被修复作用对该区土壤pH及有效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稀土尾砂的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4年生桉树纯林地段为试验样地,以未治理的裸露堆积稀土尾砂地为对照,分层采集样地o~20、20~40、40~60、60~80 cm深度的土样,测定其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等指标.[结果]稀土尾砂区经过3~4年的桉树修复措施,其林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加,但灌丛群落尚未形成.4年生桉树纯林0~60 cm深度土层pH显著提高(P<0.05,下同),酸性得到一定改良;3年生桉树纯林土壤pH略高于裸露稀土尾砂,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除有效钾和3年生桉树纯林20~40cm土层有效磷含量外,桉树修复区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高于裸露尾砂区,且不同年限桉树修复区的土壤养分呈现出向表层土壤聚集的趋势.植被修复区0~20 cm土层内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和4年生桉树纯林的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其余养分在不同土层间差异不显著.稀土尾砂裸露区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有效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修复区0~20 cm土层中有效氮与有效磷、有机质和pH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桉树修复可有效改善稀土矿区尾砂的pH和养分含量,桉树可作为该区植被修复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4.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 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 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 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16.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永清县萝卜种植区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萝卜的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0~20、20~40 cm)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的频数分布及相关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研究萝卜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土壤p H值、EC值在2层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外,其他各指标含量在表层土壤中均极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其中,上、下2层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含量的频数分布曲线均呈正态分布;表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种植年限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下2层土壤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对脲酶活性产生直接影响,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间接作用上;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对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速效磷含量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速效钾产生的间接性影响来实现的。综上所述,大棚萝卜种植到一定年限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根据平衡施肥的理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大棚萝卜土壤养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枣棉套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枣棉套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时空分布规律,为枣棉套作模式合理施肥及土壤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和分析不同树龄枣棉套作模式下0 ~20 cm、20~40 cm、40 ~60 cm土层中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不同分异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2 ~6 a)的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则相反,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套作第6a时含量较2a、4a高.在枣树带区内,离枣树越近,土壤养分含量越低、在棉作区,离枣树越远,土壤养分含量越高.土壤养分的含量以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随着种植年限(2 ~68)的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各层次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均显著(P<0.05).[结论]在枣树带及近枣树带区(0~1 m)和棉作物区(1 ~2 m)形成双水肥系统管理,对枣棉套作系统进行水肥分区管理,有利于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9.
对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的典型山原红壤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分析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研究云南典型山原红壤剖面养分状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变化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变化受土壤深度的影响较小,而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受土壤深度的影响较大,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随着土壤深度的继续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下降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20.
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值、电导率及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7和15年)蔬菜大棚及相邻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70 cm土层(每10 cm为一个土层)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pH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程度更严重;随着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V"型变化,在种植7年时,土壤pH值最小,为5.08±0.22。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蔬菜大棚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垂直空间变异性较农田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值呈增加的趋势,在蔬菜大棚使用初期土壤电导率值增加幅度较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加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农田相比,蔬菜大棚土壤上述养分含量的"表聚"现象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现象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藏东南八一镇大棚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表层养分累积明显,存在环境风险,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科学施肥,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