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绵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 代,以2 龄若虫在珊瑚树的枝叶上越冬,4 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成虫羽化高峰在4 月下旬,雌成虫孕卵在4 月下旬到5 月下旬,孕卵高峰在5 月上旬。产卵期在5 月上旬到6 月上旬,产卵高峰在5 月上中旬。若虫期发生在5 月中旬到6 月中旬,若虫孵化高峰期在5 月底6 月初。  相似文献   

2.
云南绵壶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 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6 月中旬产卵,卵期很短,故孵化与产卵几乎同步,孵化期从6 月中旬到8 月中旬,高峰在6 月底到7 月初。雄成虫羽化始于8 月下旬,延续到9 月中旬,高峰在9 月上旬。防治适期掌握在6 月底7 月初若虫孵化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结合管理修剪,清除虫枝,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绵壶阶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6月中旬产卵,卵期很短,故孵化与产卵几乎同步,孵化期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高峰在6月底到7月初。雄成虫羽化始于8月下旬,延续到9月中旬,高峰在9月上旬。防治适期掌握在6月底7月初若虫孵化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结合管理修剪,清除虫枝,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竹链蚧在上海地区主要危害慈孝竹和凤尾竹,一年发生3代,越冬虫态为受精雌成虫、孕卵雌成虫、若虫和蛹。三代若虫孵化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经防治试验,在第一代若虫盛孵期以10%一遍净3000倍喷防,防效达100%,花保100倍、1%杀虫素2000倍,防效也匀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
欧洲方喙象甲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方喙象甲(Cleonus piger Scopovi),经研究,该虫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一年发生两代:5月中旬越冬代蛹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成虫产下第一代卵,6月下旬卵孵化为幼虫,7月上旬幼虫化蛹,8月下旬田间可见第一代成虫,9月上旬见卵,北二代幼虫始见于9月中旬,10月上旬开始化蛹,以第二代蛹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幼虫为害甜叶菊等菊科植物,严重时可减产25%。  相似文献   

6.
吹绵蚧是大叶黄杨树重要害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若虫、成虫、卵越冬。越冬代若虫2月下旬、雌成虫3月上旬产卵。第1代卵3月上旬,若虫5月上间,成虫6月中旬;第2代卵7月上旬,若虫7月中旬,越冬代若虫、成虫、卵11月下旬陆续越冬。选用2.5%溴氰菊酯、40%杀扑磷、2.5%高效氰菊脂、4O%氧化乐果、10%吡虫啉10d后对吹绵蚧防治效果83.57%%以上。  相似文献   

7.
三斑广翅蜡蝉生活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斑广翅蜡蝉(Riconiasp)的主要寄主有荔枝,龙眼,玉米,冬青,甘蔗,花生,大豆等,20多种果木及经济作物,以成,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枝,叶背和幼芽上吸食汗液,导致树势衰弱,落花落果。成虫棕褐色至黑色,体长6.5~7.8mm。在南宁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产卵于寄主组织中越冬,4月上旬孵化,若虫5龄,历期35~45天,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1个月,卵期长达9-10个月,影响该虫消  相似文献   

8.
竹链蚧在上海地区主要危害慈孝竹和风尾竹,一年发生3代,越冬虫态为受精雌成虫、孕卵雌成虫、若虫和蛹。三代若虫孵化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经防治试验,在第一代若虫盛孵期以10%一遍净(吡虫啉)3000倍喷防,防效达100%;花保100倍、1%杀虫素2000倍,防效也匀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 ̄1997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科研技术推广站兴安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球果花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用抑食肼进行了防治试验。花蝇种团及其优势种黑胸球果花蝇成虫的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较高的年份成虫羽化期短。羽化集中。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从6月上、中旬开始,幼虫陆续发育成熟。雨天脱果落地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末期,研究了卵的有效积  相似文献   

10.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11.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果害虫,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柿广翅蜡蝉在浙江1 a发生2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达高峰。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后即开始产卵,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旬,卵主要分布在甜柿下部的枝条上。柿广翅蜡蝉危害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香樟兰矩瘤蛎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兰矩瘤蛎蚧(Eucornuaspis machili Maskell)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新害虫,在绿带内对香樟生长造成较大威胁.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经试验,在第1代若虫孵化高峰时用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2000倍液、花保EW 100倍液喷防、树虫一针净(30%敌畏·氧乐)EC原液滴注,防效达88.14%~96.75%;若虫固定后可用95% 蚧螨灵(Petroleum oil)100倍液喷防,29d后校正防效可达93.57%.  相似文献   

13.
黑脉厚须螟是樟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4月下旬到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出,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出,8月中旬开始入土化蛹,8月下旬成虫羽化,9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出,1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在幼虫盛发期,喷洒20%溴氰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同时也是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忆,盛期为6月中、下旬;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生至2年生枝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其后2~3周进行交配与产卵,产卵期6月上旬至9月上旬。成虫  相似文献   

15.
芒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incertus(Baker)在云南元江干热河谷地区1年发生8-9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若虫)成虫越冬,越冬态不明显,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为第1个发生高峰,是全年发生危害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第2个发生危害高峰期,对梢,叶的危害率分别为100%,96.4%,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其危害率分别降为4.7%,6.2%。  相似文献   

16.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18.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蚧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日本龟蜡蚧在红栀子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龟蜡蚧在孝南区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间产卵,若虫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孵化,8月中、下旬雄虫化蛹,9月上、中旬羽化。药剂防治以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20%施扑赛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卵、若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柿绒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在灌阳1年发生6代,以若虫和成虫在树干裂缝,1、2年生枝条轮痕、芽基、芽鳞片及干柿蒂上越冬。次年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第1代至第6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初、8月上旬至中旬初、9月上旬到中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初。各虫态历期:卵9-15天,若虫22-136天,成虫6-140天。用99.1%敌死虫(机油乳剂)或融杀蚧螨清园喷杀,然后在第一代若虫高峰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加25%扑虱灵150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