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奶牛饲喂过程中青贮池饲料运输成本高、操作工序多以及营养损失大等问题,在现有立式饲料搅拌机的基础上,确定了牛场青贮秸秆饲料高效饲喂的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总体方案,设计了青贮池青贮秸秆饲料取料装置、环形输送装置、带有切碎刀片的立式搅拌装置以及可调节撒料范围的侧门撒料装置。针对人工手动或多功能单一机械移除青贮圆捆或方捆塑料拉伸膜效率低的问题,模拟人类牙齿咬切方法设计了一种切捆除膜装置,利用下割刀的咬合动作实现对青贮捆的抓捆、切捆、除膜等一体化作业。设计了一种高效挂接机构,可对青贮池取料装置和切捆除膜装置进行快速换装,实现了牛场青贮秸秆饲料高效饲喂的一体化作业。经试验检测,样机取料高度为5 000 mm,取料宽度为2 000 mm,全混合日粮总制备时间为23. 7 min,得到全混合日粮混合均匀度为91. 1%,全混合日粮生产率为29. 6 m~3/h,卸料自然残留率为0. 7%,青贮秸秆捆破膜清除率达98. 4%,验证了该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和TMR饲料制备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分类,对9JQL-12型全混合日粮制备机产品进行了试验分析,搅龙转速、混合时间、填充系数对混合均匀度和吨料电耗影响程度十分显著,检测结果表明该系列产品性能优越,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标准和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卧式双搅龙饲料混合搅拌机的结构、特点及其混合原理,分析了物料在混合机内产生的混合、剪切、揉搓及对流运动,提出一种适用于肉羊全混合日粮的加工制作设备,能够将各种精、粗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方混合搅拌均匀,从而提高饲料营养均衡性及适口性。运用Solidorks对卧式双搅龙饲料混合搅拌机相关部件建模,特别对其核心部件—双螺旋搅龙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及理论分析。整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混料均匀度为91.1%,投料稳定性93.4%,主要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全混合日粮(简称日粮)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设计了一种桨叶式日粮混合机,并对该混合机进行了性能试验与参数优化。利用桨叶式日粮混合试验装置,对混合室内日粮的混合过程进行分析,将混合室内日粮分布区域划分为积料区、提料区、滑落区和塌落区,各区域混合方式为:积料区与提料区主要发生剪切混合与对流混合,滑落区与塌落区以较强剪切混合与扩散混合为主;以混合时间、转子转速和桨叶安装角为试验因素,以变异系数与净功耗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获得了该机试验因素对混合均匀度及净功耗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填充率为65%时,最优参数组合为:混合时间5. 3 min、转子转速8. 6 r/min、桨叶安装角34°,对应的变异系数为7. 01%、净功耗为51. 02 k J。该日粮混合机满足日粮的混合要求,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由于TMR(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能够改善奶牛饲料适口性以及降低奶牛饲养成本而备受关注,目前TMR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奶牛喂养管理方式。然而,奶牛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是成为制约该饲喂技术进一步发展重要因素,重点论述国内外TMR制备机的发展规律及研究现状,探讨我国TMR制备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领域今后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卧轴全混日粮混合机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单卧轴全混日粮混合机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转子转速、混合时间和日粮含水率3个试验因素进行了以混合均匀度、日粮细粉率及单位质量功耗为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其参数的合理组合,即转子转速为55~65 r/min,混合时间为6~10min,日粮含水率为35%左右,充满系数大于0.4.在全混合日粮混合试验中,混合均匀度以变异系数进行评价,并以绿豆为示踪物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试验结果证明该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谢佳珺 《南方农机》2023,(20):33-37
【目的】螺旋混合机具有混合效果更好、混合时间更短、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易于维护等优点,针对我国饲料混合机的发展需要及其混合机理的研究现状,对单轴双螺旋带式饲料混合机进行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利用EDEM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的饲料混合机离散元仿真模型,以搅龙螺距、搅龙叶片宽度为试验因素,以秸秆混合系数、青贮混合系数为试验指标,设计二因素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试验,根据所建立的饲料混合系数回归模型得出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1)搅龙螺距、搅龙叶片宽度对秸秆混合系数的影响分别为显著(0.01﹤P﹤0.05)、极显著(P﹤0.01);搅龙叶片宽度对青贮混合系数的影响为极显著(P﹤0.01),搅龙螺距对青贮混合系数的影响为不显著(P﹥0.05)。2)在秸秆和青贮混合系数小于10%、制造成本最小的假设下,优化得到饲料混合机的最佳参数为搅龙叶片宽度10.5 mm,搅龙螺距662.5 mm。3)为验证优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仿真验证试验,发现不同转速下的秸秆混合系数和青贮混合系数均小于10%。【结论】参数优化后的饲料混合机混合均匀性和混合效果更好,该研究可为单轴双螺旋带式饲料...  相似文献   

8.
乔建伟 《农业工程》2022,12(6):31-35
分析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混合均匀度传统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反刍动物饲养学对全混合日粮的要求,创新提出采用分级筛测定混合均匀度的方法,并在同等条件下用两种测定方法针对好、一般、差3个档次的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进行混合均匀度测试。结果表明,筛分法第2、3层筛上物的混合均匀度能较好地代表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作业性能质量。该方法强化了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混合均匀度数据得出的合理性,帮助生产企业、使用人员很好地分辨机具的作业质量,为产品升级、用户购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轴卧式日粮混合机加工质量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双轴卧式全混合日粮混合机加工质量的主要结构与运动参数、物料特性及装料顺序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评价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质量的指标--日粮混合均匀度及粒度.通过试验得出了其结构与运动参数、物料的主要特性、物料装料顺序对全混合日粮混合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粮含水率适宜范围为30%~60%,物料的合理装料顺序为作物秸秆、青贮、干草、精料.  相似文献   

10.
TMR饲料搅拌机的种类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纯 《农业机械》2013,(13):131-132
0引言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奶牛场所熟悉。优质的TMR饲料应该是精粗饲料搅拌必须十分均匀,纤维类饲料不能过短(长度应为5~7cm),以利于奶牛反刍,饲料应蓬松透气,而不能过渡挤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缺乏取料机理和参数优化的现状,对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取料机构进行设计与分析,建立了取料作业的理论模型,并对螺旋叶片螺距、螺旋叶片直径、辊筒转速、前进速度、每刃进给量和取料刃长比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和选取。采用EDEM对影响取料过程的前进速度、辊筒转速、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取料效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前进速度、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辊筒转速,各因素对回流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辊筒转速、前进速度。综合考虑取料效率和回流率,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为4 m/min、螺旋叶片螺距230 mm、取料刀刃长比1.8、取料辊筒转速230 r/min。此时取料效率为82.6 m3/h,回流率为38.93%。采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试验测得取料效率为77.02 m3/h,回流率为39.76%,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龙新华  韩长杰  张静  尤佳 《农机化研究》2022,44(2):103-107,113
目前,国内旱地使用的移栽机多数是半自动移栽机,主要由人工完成供苗、取苗、投苗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根据穴盘苗进给装置技术要求,设计了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苗盘进给装置,对其关键部件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和纵向送苗驱动机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并搭建试验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进给装置运行稳定,基本符合供苗功能要求,可为旱地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草地资源丰富,养羊业为自治区的主要畜牧业,通过对放牧羊只牧食行为的识别并结合GPS监测其牧食路径,可为估测放牧区域采食量分布、放牧规划和草畜平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了放牧羊只牧食行为数据无线采集系统,自动采集羊只牧食的三轴加速度数据,并建立羊只牧食行为识别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羊只采食、咀嚼、反刍3种牧食行为的分类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半荒漠化草场的试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羊只牧食行为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3.1%、89.4%和93.8%,其中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精度最高,能够满足羊只牧食行为分类识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自动移栽机作业过程中人工取投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机械取喂苗装置,并根据机械取喂苗装置的设计要求,对装置关键部件进行分析与计算,确定其主要结构参数.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试制机械取喂苗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取苗速度为80株/min时,其取苗、...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牛羊养殖场饲喂过程中饲喂通道存在剩余饲料的问题,设计一种代替人工收集剩余饲料的剩料收集机。该机主要由盘刷、收料装置、输送装置、集料箱等部件组成。收集机通过前端的盘刷,将剩料清扫到收集机的清扫方向上,再利用圆柱刮板、螺旋圆柱刷、两侧绞龙将剩料输送到吸口处,利用链条、刮板将剩料输送到剩料箱。重点对盘刷清扫装置、螺旋圆柱刷、螺旋集料机构、链条刮板机构和液压系统等关键部分进行设计计算,确定盘刷的旋转速度为150 r/min,螺旋圆柱刷的转速为80 r/min,螺旋绞龙的转速为60 r/min,剩料收集机的前进速度为5 km/h。在实际试验中,剩料收集率均在96%以上,平均收集率达到97%,收集机收料效果良好,达到牧场的使用要求,验证了本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对饲草加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混凝土搅拌车优选配合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全混饲料搅拌机的应用特性,设计和研究了一套以AT9621为核心处理器的全混饲料搅拌机智能控制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全混饲料搅拌机智能控制系统精度非常高,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农牧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产量不断增加,秸秆收储难、利用率低的现状,以及现有秸秆卷制成型机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秸秆切割揉碎卷制成型机具。设计了切割揉碎装置、强制喂入装置、成捆室和缠网机构等主要工作部件,并对机具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捡拾幅宽为2.2 m,成捆率为100%,草捆密度为150.8 kg/m3,牧草总损失率为1.95%。该机工作性能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对研究秸秆高效、高质量收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池塘河蟹养殖主要依靠渔民根据经验来估算投饵量,通过人工撑船投喂饵料,饵料利用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由于河蟹具有领地意识且移动范围较小,池塘各处河蟹分布不均匀,因此河蟹养殖需要科学精准投饵。现有河蟹养殖投饵作业方式粗放,无法满足河蟹高效生态养殖需求。为了掌握河蟹生长规律,更加科学高效地投饵喂料,本文设计基于河蟹生长模型的精准投饵系统。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对河蟹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传统水产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加入环境因子进行改进,从线性和指数两个角度对河蟹生长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利用遗传算法(GA)-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对精准投饵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输入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环境参数,推算出最佳环境影响因子数值。根据河蟹生长模型、养殖密度、养殖面积得出河蟹总质量,结合河蟹生长期存活率与投喂率便可得出总投饵量。根据池塘河蟹实际分布密度和水质参数,确定池塘各区域的饵料分配系数,将总投饵量科学地分配到池塘各个区域。通过仿真得出预测投饵量决定系数R2为0.990,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池塘投饵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