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赤峰市2013年末及2014年全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对该地区的前期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分析了主要气象因素对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赤峰市牧草生长季气象条件对牧草生长和生物量累积较为不利。整个生长季热量条件较为充足,春末夏初充足的降水为牧草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前期牧草长势良好;但由于后期牧区出现旱情并持续发展,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使部分地区牧草提前黄枯,影响了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牧草从返青、抽穗、成熟到枯黄整个生育期主要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2017年的气候因素对草原植被状况的影响综合总结如下。一、2017年河北省草原植被总体情况河北省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坝上6县,草原总面积达2096.7万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近30%。2017年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坝上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低于2016年,降水偏少,尤以康保、尚义、张北旱情较为  相似文献   

3.
选用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历史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天然牧草发育期、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性,模拟降水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长期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天然牧草的返青、开花、黄枯等发育期,还是5~7月牧草生长高度及月增加值和6~8月植被覆盖度,均与前期相关时段的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而对6~7月干草产量及其月增加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充分说明降水对青海环湖天然牧草生长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甸地区冷季水分资源及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年 《草地学报》2001,10(3):15-20
分析了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和土壤水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资源贫乏,但9~10月较高的降水受枯黄植被蒸散量小、植被盖度大的影响,易贮存于土壤.加之地处高寒,气温低,土壤封冻早,冻结期长,使土壤水分在冬季可以冰晶水的形式留存于土体,从而给来年牧草进入正常营养生长发育阶段提供了水分条件的需求.牧草产量的高低与冷季降水及土壤水分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性.建立冷季降水与牧草产量间的预报方程,其拟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物量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降水对牧草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即年牧草产量与上一年降水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4)利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做年牧草产量预测模型结果为y=124.44T6-7月+2.59R上一年–2 180.23(P0.01)。  相似文献   

6.
郑信 《草业科学》2007,24(6):13-13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对2007年春季全国草原气象条件和牧草长势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入春以来,我国草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也多于去年同期,且降水时段分配比较均匀,3月以来气温呈前春偏低、仲春以来偏高的态势,总体热量条件优于常年,由于水热匹配,水分条件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牧草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气象条件评价:1)水分条件。自3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多雨(雪)过程,降水量明显多于常年同期,部分地区比常年偏多5成以上,为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墒情,有利于牧草返青生长。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7.
西藏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2004和2005年4-10月极轨气象卫星的AVHRR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和同期西藏那曲地区气候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区域内的草原、草甸、灌丛植被覆盖特征以及长势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长势与降水、气温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越低,对降水的依赖性越强,那曲东部各等级植被覆盖面积与温度和累积降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中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甸地区冷季水分资源及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英年 《草业学报》2001,10(3):15-20
分析了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和土壤水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资源贫乏,但9-10月较高的降水受枯黄植被蒸散量小,植被盖度大的影响,易贮存于土壤,加之地处高寒, 气温低,土壤封冻早,冻结期长,使土壤水分在冬季可以冰晶水的形式留存于土体,从而给来年牧草进入正常营养生长发育阶段提供了水分条件的需求,牧草产量的高代与冷季降水及土壤水分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性,建立冷季降水与牧草产量间的预报方程,其拟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气象局2005~2020年5~9月全生育期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牧草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6 a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季5~9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牧草高度、盖度下降速率分别为8.5cm/10 a和10.0%/10 a,生物量以每年4.2 kg/ha速率下降;牧草高度月变化规律5~6月牧草长势较快,6~7月长势稍弱,7~8月变化不明显;牧草盖度均呈增加趋势;生长季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牧草高度受气象要素影响不明显,牧草盖度受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影响较明显,气温、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5~2006年22 a的温性草原物候期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运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牧草物候期气候因子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牧草物候期产量为正相关关系,5月降水量与牧草抽穗期产量、7月和8月的降水与牧草成熟期产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牧草物候期产量与日照时数基本为负相关,温度对牧草生长期前期有正相关,后期为负相关。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对牧草物候期的影响系数分析,降水、温度是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春季全国草地生态气象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应龙  钱拴  延昊  徐玲玲  曹云 《草地学报》2020,28(4):869-872
为评估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AgMSS系统的气象数据以及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20年春季全国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产草量、植被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春季除内蒙古东南部、新疆西南部、华北中南部等地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外,全国大部草原区气温正常偏高、降水偏少,水热匹配较差,不利于牧草返青和生长。草原生态气象模型综合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大部草原区牧草2020年春季长势差于2019年同期,尤其新疆北部大部地区产草量减少30%~50%。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干旱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是内蒙古草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合理的干旱指标是监测预警干旱灾害的基础.在传统干旱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指标--相对蒸降差,该指标涉及到与大气降水、草地蒸发蒸散和土壤水分有关的因子,通过牧草供需水状况反映牧草受旱程度的一个指标.使用该指标对内蒙古草旬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牧草不同生育阶段的旱情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土壤湿度指标加以对比,发现相对蒸降差更为精确实用且代表性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环青海湖牧区共和盆地草原区共和县、贵南县气象站1985—2007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的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23年共和盆地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3年来共和盆地植被气候生产力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点代面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结果误差较大;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结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降水是共和盆地植被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近15a三江源区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动态特征。利用该区2003~2017年生长季(6~8月)牧草产量及其同期气象资料,基于统计学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生长季牧草产量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5a来,三江源区牧草生长季年平均产量呈不明显的波动变化,其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牧草产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10年,分别为3095.7kg/hm~2和1439.3kg/hm~2;最小值出现在2015和2006年,分别为2188.8kg/hm~2和491.4kg/hm~2。从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三江源区牧草产量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其中,东南部河南县牧草产量最大,局部地区甚至超过3500kg/hm~2;随着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虽个别干旱年份草地植被生长状况较差,但整体呈稳定恢复状态。三江源区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产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牧草产量表现为:高寒草甸(2703.49kg/hm~2)全区(1775.64kg/hm~2)高寒草原(1013.68kg/hm~2)高寒荒漠、戈壁(383.33kg/hm~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高寒荒漠、戈壁对气温和降水不敏感外,高寒草甸草原对气温的敏感性更高,高寒草原对降水的敏感性则更强。由此可见,三江源区牧草生长季高峰期产量不是由单一气象条件决定的,而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从宏观上反应了草原植被生长状况及动态变化,对草原科学管理、草地保护和草原生产力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面样方观测数据,分析了川西北天然草原2009~2014年6个时期的牧草长势情况。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春季休牧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盟逐年加大禁牧、休牧及轮牧工作力度,全盟88%的草场实施了禁牧、休牧及轮牧。为了及时掌握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返青牧草长势及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春季休牧效果,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与锡盟草原监督管理局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的技术手段,通过遥感卫星资料与地面实测数据结合的监测方法,对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状况及草地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本文阐述了休牧禁牧草原牧草长势效果,并提出实施休牧禁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同德县1999-2011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同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降水量、热量因子对同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覆盖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同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均气温≥5℃的初日相一致,黄枯期与日均气温≤0℃的终日相吻合,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而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每年以0.47个百分点的倾向率减少,而牧草高度则以每年0.78em的线性趋势上升;对13年的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热量因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降水、热量因子对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4、6、7、8月份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7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21;与4月份平均气温、4月份降水量、4—9月生育期内总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3、0.6471、0.5560,而牧草产量与5月份、9月份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0.2063。对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热量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的4月份、7月份、4.9月份的降水量对牧草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热量因子的7月份的日照时数和9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希拉穆仁草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阴山北麓希拉穆仁草原土壤水分的自然变化规律,采用AZ-DT自动水分监测仪长期定位监测天然草地根层土壤水分,结合降水量观测和植被调查,分析该区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是坡面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由于该地区降水稀少,导致坡面土壤水分经常处于体积含水量15%以下的较低水平;坡底土壤水分除降水以外还有径流来源,径流形成地面积水,使坡底土壤水分较高甚至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2)生长季降水量对坡面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影响明显,但对坡底植物生长影响很小。坡底土壤通气不良并且盐碱化,致使植株低矮、细弱,但株丛数较多。3)由于冻融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春季土壤水分较高且波动剧烈,这有利于牧草返青期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甘肃玛曲草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肃省玛曲县1967年至2005年的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等气候资料和1997~2005年卫星数据资料(NOAA14-AVHRR和EOS-MODISD),分析了玛曲草原38年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近10年来的草地植被月及年与相同时相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曲在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的气候条件下,大风沙尘天气却显著减少;秋季降水出现明显转型信号,从90年代中期转入连续增加;近10年中,草原植被1997~2001年逐年显著减少(除个别年份随年降水波动外),2000年最差,草原沙漠化占总面积的5%,退化面积高达45%;2001~2005年间牧草植被缓慢恢复,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的变幅总体小于减少的变幅.  相似文献   

20.
2015年牧草生长季(4—9月)内蒙古赤峰市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持平,降水偏少,光照充足。受此影响,赤峰全市4个草原生态监测区牧草长势均较2014年同期偏差,牧草产量和品质均较2014年有所降低;牧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较常年偏低,粗纤维和无机盐类含量总体偏高,适口性一般,采食率低,消化率较高,对于改善牲畜膘情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