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气候相关模型计算了贵南县草原生态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且通过地上生物量实测值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近二十三年贵南县草原生态植被气候生产力呈现出增加趋势,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有效结合,其中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变化对NPP值的影响较弱,因此,降水是共和盆地植被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镶黄旗、察右后旗气象站1993~2003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1993~2003年典型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以点代面去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估算结果较粗,误差较大;(2)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对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镶黄旗、察右后旗气象站1993-2003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1993-2003年典型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以点代面去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估算结果较粗,误差较大;(2)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对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4.
贵南县23年草原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与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雷 《草原与草坪》2012,32(2):58-60
根据气候数据,采用相关模型计算了贵南县草原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且通过地上生物量实测值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3年贵南县草原生态植被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当地的气候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有效结合,其中,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素是降水,温度变化对NPP值的影响较弱。因此,降水是植被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温性草原草地植被生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牧草抽穗期和成熟期产量为对照列,以牧草生长期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月≥0℃积温为对比列。经分析表明,对共和温性草原牧草抽穗期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4月、5月日照时数,4月、5月平均气温及5月≥0℃积温,低温、寡照是制约牧草抽穗期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6~8月温度和积温是影响共和温性草原牧草成熟期产量的主要因子,每年6~8月的温度和积温高低、日照的强弱直接影响成熟期牧草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 ℃/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 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 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根据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IMGERS)近2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的气候指标:生物温度,降水,可能蒸散和可能蒸散率以及任继周等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气候指标:>0℃积温,降水,湿润度,研究我国典型草原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近2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所在地区有变暖的,冬季增温尤为明显。根据模型计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羊草样地实测的地上生物量值自1993年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增温使该地区春季干旱进一步加剧,并使典型草原的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 waite 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集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北票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的2015~2016年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地上生物量等基本数据,结合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气候条件对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天然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牧草的高度、盖度更大。天然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量、气温均呈正相关,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年份,牧草产量越多。降水和气温是制约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且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索了利用遥感方法进行牧草消耗量估测,进而进行大面积天然草原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并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提出了利用MODIS-NDVI反演最高生物量期的牧草采食消耗昔,再利用地面获取的旬度采食系数,推算整个生长季的牧草采食消耗量的思路。在获得草原放牧消耗量基础上,反演了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由于野外测量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和消耗量数据的难度较大,所以该方法中的定量分析缺乏对研究区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布特征和消耗量的直接验证,有关反演的方法和可靠性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天祝草甸、草原草场植被生物量形成的气象条件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明春  尹东等 《草业科学》2001,18(3):65-67,69
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天祝县草甸、草原草场地上生物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用积分回归法分析了牧草生长发育各时段单位因子变化量对年产量的影响程度及正负效应时段。并用逐步回归法将气温和降水作为预防因子得出牧草生物量气候模型,预报误差6%-15%。  相似文献   

13.
正牧草从返青、抽穗、成熟到枯黄整个生育期主要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季节性变化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2017年的气候因素对草原植被状况的影响综合总结如下。一、2017年河北省草原植被总体情况河北省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坝上6县,草原总面积达2096.7万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近30%。2017年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坝上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低于2016年,降水偏少,尤以康保、尚义、张北旱情较为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原对气候生产力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1984-1990年、2004-2008年2个时间序列植物营养生长期的气候指标及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实测值,结合北京模型、综合植被模型和林慧龙等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区的NPP;根据3个模型NPP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对其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并基于NPP的模拟值探讨了研究区草地载畜量。结果表明,北京模型(R=0.857**)、综合植被模型(R=0.894**)和林慧龙建立的模型(R=0.894**)的NPP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及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较好,同时从线性回归的拟合度也揭示了降水是研究区NPP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温度对NPP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在年均气温增加2和4℃,年降水量增加20%时,草地理论载畜量分别由目前的0.94个羊单位/hm2增加到1.49和1.62个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南州近20年的草原生物量数据,探讨高寒牧区草原生物量及其与降水、温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与生育期内6月份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生育期内总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48、月份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是制约草原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从热量因子对草原生物量起负作用看,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暖,气温的升高,使天然草地处于干旱缺水状态,而降水成为制约草原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从而影响草原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李王轶朴  宋扬  王靖 《草地学报》2022,30(6):1319-1327
降水是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然而,随着气候变暖,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对植被生产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深关于冠层温度和降水变化对植被生产力变化的理解。本研究使用卫星遥感数据集探讨了2005—2015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长季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分析了冠层温度(Canopy temperature,Tc)以及降水(Precipitation,Prec)对植被GPP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94.2%的区域GPP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约27.7%具有显著性(P < 0.05);Tc和Prec能够解释约75.7%的该地区平均GPP年际变化;GPP与Tc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与Prec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强调了冠层温度变化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产力的重要影响。未来仍需要开展研究以全面揭示气候变化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便为可持续农牧生产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方案和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961~2007年11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运用气候诊断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牧草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7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荒漠草原东北部和西部增温幅度相对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减少。(2)牧草气候生产力总体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荒漠草原中部牧草气候生产力增加显著。(3)未来"暖湿型"气候可使牧草气候生产力提高,"暖干型"气候使牧草气候生产力降低,"冷湿型"气候也有利于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增长。(4)年降水量与牧草气候生产力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草原生物量年际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其地上生物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本文从不同的草地类型和时空尺度揭示植被生物量与环境因子间动态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北方草原近30余年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下降幅度较大,局部变化不显著,而近5年则呈持续增长趋势;2)时间序列上,年降水和年均温的交互作用对各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3)空间尺度上,温性草原年均温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较显著,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北地区近4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和近年来的天然牧草资料,分析了海北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对天然牧草生物量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北地区的温度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明显,各地温度变化的倾向率均为正;降水量的递增在80年代达最高值,90年代有所回落;气象因子对草地生物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温度大于降水;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年内各季节分布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利用多年定位测定的草地生产力资料及同步气象因素观测数据,建立现实状况下光、温、水影响草地气候生产潜力模型 在分析现实高寒草旬气候生产力分布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同时,根据该模型模拟计算未来气温升高2℃和4℃,降水增加10 %和20%状况下的气候生产力情景。在上述两种气候情景下,未来草地生产力分别出现降低(10%)和升高(1%)的两种可能。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缓和低温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的不利影响,但地表及植被的蒸散量的加大远比降水增加的快,水分则成为牧草生长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