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兴国县水保局按照小流域治理实施规划方案和"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治山治水路径,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适度适地开发"的理念,在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鼎城项目区,以"油茶、茶树"为经济果木林开发主导产业,以国家补助投入为牵引,激活民间资本,整合部门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初步走出了一条"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的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新路,运用"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巩固璧山县水土保持成果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璧山县的水土保持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成果管护中存在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巩固该县的水土保持成果,应建立灵活多样的管护机制,加强水保工程后期管护,积极推进水保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建立与健全水保监测体系,做到预防为主,执法有据,监督得力,从而使璧山县水土保持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RegionManager软件的支持下,对尖山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两期的土地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883.05hm^2,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乔木林、灌木林、果木林及梯田面积分别增加423.5,299.9,17.6和32.0hm^2;疏幼林、坡耕地及荒山坡面积分别减少487.4,164.3和164.5hm^2。新增了保土耕作和经济林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水域、非生产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评价结果显示,治理前尖山河小流域的土地等级主要为三等地和四等地,占流域总面积的67.20%;治理后主要为二等地和三等地,占总面积的71.37%。从总体上看,治理后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质量等级,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1 1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1.1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省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发展经济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蓬勃开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多万hm~2,完成高标准重点治理面积22.67万hm~2.其中修建水平梯田10多万hm~2,建设水土保持林110多万hm~2,种草1.86万hm~2,发展经济果木林12万hm~2.“六五”期间每年完成6.2万h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七五”期间每年完成13.3万hm~2,“八五”期间每年完成20万hm~2,治理速度显著加快.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治理,年土壤流失量由1160万t减少到460万t,山地土壤有机质提高2倍以上,全氮含量提高1倍以上;强度流失区治理后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平均下降8℃,冬季上升3.6℃,空气湿度提高6倍;山地植被覆盖度由28.7%上升到72.2%;全县几条主要河流河床平均下降0.26m,蓄水量每年增加2.3亿m~3,作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1800hm~2,复种指数由145%提高到245%.  相似文献   

5.
江西龙南县在小流域重点治理中,按照3个层次的目标组织安排水保措施,不断推进小流域的深入发展。最基本的目标是遏止水土流失,达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主要措施是合理安排水保措施,实行沟坡兼治,建立科学的防护体系。较高层次的目标是突出水保产业发展,达到林茂果丰、人民富裕,在营造水保林、开发经济果木林时要突出示范作用。如该县在2008年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开发种植近17hm^2油茶林,集种植、试验、推广为一体。最高层次的目标是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6.
朱韦  魏虹  彭月  熊春妮  田晓锋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376-380,383
三峡工程水库淤积是影响三峡工程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三峡库区周边地区的土壤侵蚀造成泥沙淤积问题对三峡工程的威胁较大;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库周地区璧山县199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面积转移矩阵,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了两期土壤侵蚀的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壤侵蚀的造成既与人类砍伐和开垦林地、坡耕地种植有关,也与山区的地形地貌有关;结合璧山县年来对土壤侵蚀治理的实际措施来证实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实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璧山县为实现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为人畜饮水提供安全保障,以及建设生态文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2008年开始实施水系绿化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介绍了其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马龙区大龙井小流域综合治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马龙区大龙井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以经济果木林、坡面水系工程、封育等为手段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及周边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璧山县紧挨重庆都市圈西部边缘,农业与乡村发展面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的良好机遇,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通过对璧山县地域空间结构、乡村旅游空间营造基础理论和营造要素的分析,阐明了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2007,(8):F0003-F0003
“珠治”试点工程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畜产业,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小流域治理开发典型。项目区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治理期末的1  相似文献   

11.
怀化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土流失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化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土流失治理江发兴(湖南省怀化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怀化市418000)怀化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支流玩水的的中上游,辖12县(市),总面积27602km2,总人口460多万。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山脉及河流均由西南向东北...  相似文献   

12.
坚持治理开发山乡面貌大变柴学松(四川省铜梁县水土保持办公室,632560)铜梁县双山乡位于涪江支流平滩河的上游,北、西、南三面为坪块低山环绕,中部由七沟八梁的中低丘陵与宽谷构成,在总面积为33.83km2的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3.64km2,森林...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山区经济佘国云(湖南省怀化地区行政公署,怀化市418000)怀化地区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与黔、川、桂、鄂四省相毗邻,辖12个县(市)337个乡(镇),4065个村,居住着汉、土家、侗、苗等32个民族的466万人。全区总面积2....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保持》1994,(9):15-17
重庆市“长治”工程五年初见成效重庆市水土保持办公室(630615)重庆市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从1989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五年。五年来,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四川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下,防治区各级政府加强对重点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张开寿(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419100)芷江县位于湖南西部,武陵山脉南麓,与贵州接壤,是以侗汉两民族为主要成分的少数民族县,也是山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2099km2,辖25个乡、4个镇、303个村、8。88...  相似文献   

16.
潼南县第一期小流域治理成效与基本经验段太阶,陈林(四川省潼南县水土保持办公室,632660)潼南县总面积1584.9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931.94km2,年土壤侵蚀模数6294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586万t.严重的水士流失是制约我县农...  相似文献   

17.
辞经理治荒山敢投入创效益乌泥河子小流域位于五常市西南13公里处的兴盛乡,面积30公顷,几年前还是满目荒凉。1988年,该流域被原五常副食品商店经理李福林购买后,经7年的艰苦治理,如今山上绿树成荫,果树成行;山下碧波荡漾,鱼儿翻滚;坝下条田整齐,稻花飘...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怀化水保迈向高层次李传德(湖南省怀化地区水电局,418000)怀化地区地处湖南省西部,西连贵州,南接广西,总面积27680km2,辖12个县(市),人口466万,是湖南面积最大的地区。境缘,东有雪峰山脉,西面武陵山脉和南部苗岭余脉形成...  相似文献   

19.
预防为主强化监督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王文学(山西省人民政府,太原63007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产条件差。全省111个农业县(市、区)中有50个属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及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是造成...  相似文献   

20.
沂蒙山区石灰岩地区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开发利用表明,根据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有效地控制水土流矢,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化。经过8年开发性治理,马连河小流域土壤流失量比治理前减少75%,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6.7%提高到31.8%,人均收入由200元增加到7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