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结果表明TTC法能够较好的反映4种针茅种子的生活力。试验针对影响TTC染色效果的5个因子进行了全面的梯度试验与数学分析,即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其中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TTC浓度对染色效果起主要作用,并得到了测定4种针茅种子最佳染色技术条件,分别为(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短花针茅种子30℃-6 h-0.3%-40℃-3 h;大针茅种子30℃-3 h-0.1%-40℃-6 h;克氏针茅种子30℃-6 h-0.3%-35℃-18 h;贝加尔针茅种子35℃-12 h-0.3%-30℃-18 h。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猪屎豆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找寻TTC法测定猪屎豆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TTC法能够很好地检测猪屎豆种子生活力,可用来估测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试验得出30C水浸种40 mir后,置于45℃黑暗条件下、TTC浓度1.0%、染色时间60 min为测定猪屎豆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羊草种子生活力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根据种子生活力的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机理,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种子材料的处理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以筛选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羊草种子生活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生活力检验可以用如下方法,羊草去稃种子,加入磷酸缓冲液配制成0.5%的TTC溶液,在35℃恒温条件下保持反应2~3 h,观察胚部染色状态,呈红颜色者为具有活力的种子,反之为失活种子.本研究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应将生活力作为评价羊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种子生活力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机理,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种子处理方式对黄瑞香(Daphne giraldii Nitsche)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采种时间的黄瑞香种子生活力进行了测定与比较,以筛选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黄瑞香种子生活力检测可用如下方法:黄瑞香去除种皮,加入磷酸缓冲液配制成0.5%的TTC溶液,在45℃恒温条件下保持反应6 h,观察胚部染色状态,呈红色者为具有活力的种子,反之为失活种子。采用以上方法对不同采种时间的黄瑞香种子生活力变化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当年采收的种子生活力可达到94.5%,贮藏1年和2年后,生活力分别下降了54%和7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在豆粕中的发酵工艺,试验采用L25(56)正交设计探讨温度、pH、培养时间、豆粕质量浓度、接种量和诱导剂质量浓度等6个因素对青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菌的生长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pH接种量发酵温度诱导剂质量浓度豆粕质量浓度,最优发酵组合条件为发酵时间96h、pH7、接种量5%、发酵温度30℃、诱导剂质量浓度1%及豆粕质量浓度6%。确立发酵工艺后进行10L发酵罐发酵,活菌数达到79.6亿CFU/mL,青鱼生长激素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8.4%。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四唑(TTC)溶液浓度、不同染色温度对菊芋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根据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对菊芋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菊芋种子在25℃蒸馏水中浸种,待种子完全吸胀后,于35℃黑暗条件下、TTC浓度0.5%,染色7h,染色效果最好,可以很好地检测菊芋种子活力水平,估计种子潜在发芽能力,为菊芋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乳清蛋白浓度、温度、加热时间、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对乳清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乳清蛋白形成凝胶的基本条件是乳清液浓度大于0.133g/mL,温度高于85℃,当温度在85—90℃之间,凝胶形成时间随乳清蛋白浓度变大而减少,在沸水中乳清蛋白浓度对凝胶形成时间影响不大;酸性条件下乳清蛋白形成凝胶的最适pH为5.3,pH小于1.2在沸水中加热30min,乳清蛋白形成碎块状凝胶,碱性条件下形成凝胶的最适pH为83,pH大于12.8在沸水中加热30min,乳清蛋白变为红色;钙离子的添加可使乳清蛋白形成凝胶所需时间减少到6min。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温度对鲤鱼复合酶制剂中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的最适pH分别为3.0、6.0和5.0;粗酶液在4℃时放置72h,3种酶出现活性峰值;在4、25和40℃时保存10、20和30d,复合酶制剂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酶活损失率分别为1.91%~36.91%和5.17%~19.57%,酶活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相反,β-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酶活损失率为10.19%~48.46%,酶活受温度及时间的影响显著。在30d内,复合酶制剂中各种酶对低温的稳定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在60、80、100和120℃时处理5、10和15min,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大活性分别出现在100和80℃,最大酶活分别为原酶活的78.95%~82.99%和85.72%~91.89%;β-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大酶活分别为原酶活的82.45%~90.73%,酶活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在15min内,复合酶制剂中各种酶耐干热高温的稳定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淀粉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13C在草原植物体中的分配和变化以及水分和温度对13C组成(δ13C)的影响,在内蒙古羊草草原的生长盛期(7-9月),应用13C脉冲标记技术,测定了13C脉冲标记处理和对照处理下羊草草原植物活体和活根中的δ13C,分析了土壤水分、气温和地温对植物体中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中羊草草原植物活根δ13C值比活体高1~2‰,标记处理中活体δ13C值显著高于活根,标记处理中活体和活根的δ13C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生长盛期,标记和对照处理中植物活体和活根的δ13C值均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加,随后再减小的趋势。对照处理中活体和活根以及标记处理中活根的δ13C与0~20 cm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线性负相关,而标记处理中活体δ13C与0~20 cm土壤水分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标记、对照两处理中羊草草原活体、活根δ13C与温度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ABT生根粉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根促进剂,对桑树硬枝扦插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有显著作用.其效果因桑品种、药液浓度、处理时间的长短、插穗体内营养状况、催根过程中温湿度以及土壤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试验,在催根过程中温度保持20—25℃和湿润的土壤条件,不管倒插顺插生根效果均较显著.因此,插穗用生根粉处理后,直接排栽于苗圃,可避免倒插催根后再排栽带来对根系的损伤,达到提高扦插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条件下木聚糖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木聚糖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保存条件下酶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整体耐高温性能较好,85℃下相对酶活仍然能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损失也呈增加趋势;偏酸性条件木聚糖酶能保持较高的酶活,碱性条件不利于木聚糖酶的存活;在常温和37℃恒温保存条件下木聚糖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短时间不同pH值、铁浓度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根系铁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胁迫下根系Fe^3+还原力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表明根系Fe^3+还原力受到pH值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小;高铁诱导了根系铁还原力的提高;在短时间酸和铁共同胁迫下,紫花苜蓿根系Fe^3+还原力随着溶液中铁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pH4.5下的Fe^3+还原力从处理开始就表现较高,表明酸性条件诱导铁还原力的提高;各处理间的还原力在处理开始时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处理间的还原力差异逐渐明显;总的来说,pH4.5下的铁还原力在处理初期比pH6.0下的还原力要高,然后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pH4.5下的铁还原力有下降的趋势,而PH6.0下的铁还原力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纸上荧光法、红墨水法、溴麝香草酚蓝(BTB)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四4种方法对窄叶蓝盆花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窄叶蓝盆花种子生活力最适方法为TTC法,在35℃下浸种90 min,用浓度为0.1%的TTC在35℃温箱中避光染色90 min,染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析了饲用木聚糖酶的最佳活力条件,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值为5.3,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耐热性能良好,在55℃条件下经干燥处理10min以内酶活力较稳定,通常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内酶活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20、40、60和80 mg/L)丁香油和温度(23℃和27℃)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丁香油浓度范围内,斑马鱼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复苏时间则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延长。在23℃和27℃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最长,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复苏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下最短,显著低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同一浓度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综上结果,本研究认为在浓度为40 mg/L下丁香油对斑马鱼麻醉效果较好,丁香油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受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脱脂奶粉为原料.胃蛋白酶为凝乳剂,以处理温度、处理时间、pH值、酶浓度为影响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出品率为依据,结合感官得分筛选出了胃蛋白酶生产干酪素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55℃、时间45min、pH值7.0、酶浓度3%,所生产的产品色泽均匀、气味醇香,含脂肪1.34%、蛋白质85.75%、灰分3.80%,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千酪素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蕾期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采用温度、pH值单因素处理及温度、加热时间、pH值和NaCl质量分数多因素处理,探讨不同方法对苜蓿叶蛋白凝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温度以75℃为宜,pH值4.0对苜蓿叶蛋白产量、叶蛋白纯度和粗蛋白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在多因素条件下,叶蛋白的最适凝聚组合条件为温度85℃,时间2min,pH值4.0,以及NaCl质量分数0.4%。  相似文献   

18.
《广东饲料》2021,30(5)
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为研究对象,发酵对数前期处以不同温度、pH、2%不同盐离子亚致死处理,以期提高发酵液活菌数。结果表明,在对数期20℃及pH6.0处理1h发酵液活菌数分别可以达到3.23、3.95×109cfu/mL,与对照组相比活菌数分别可以提高14.73%、31.67%,且差异显著(P0.05)。2%的NaCl、CaCl2、MgCl2亚致死处理不能提高发酵液活菌数。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对数期进行温度、酸处理亚致死处理可以提高发酵液活菌数,以期提高该类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中性红、龙胆紫及尼罗蓝染液对长白公猪精子染色,根据染色现象及精子活率,探究3种染料较为理想的作用时间和浓度。结果:0.01%中性红染色2 min后活精子着红色,死亡精子不着色;0.05%龙胆紫染色1 min后活精子着淡蓝色,死亡精子深紫色;0.1%尼罗蓝染色2 min后活精子着淡蓝色,死亡精子不着色。3种情况下精子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以上3种染色条件能清晰地区分存活精子和死亡精子,可用于测定精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快速有效评估宿主动物体内及周围环境中的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是否失活,本研究应用核酸染料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联合PCR扩增技术,以F1L基因为靶向检测对象,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具有感染活性OrfV的PMA-PCR检测方法。【方法】 将病毒悬液经不同温度相同时间的水浴处理,通过PCR确定病毒样本最佳的热灭活温度;分别设置PMA曝光时间梯度及浓度梯度,进一步对PMA的曝光时间和工作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有效区分具有感染活性OrfV和失活OrfV的PMA最佳处理条件;对所建立PMA-PCR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验证,并通过对不同数量比例的热灭活OrfV、活OrfV混合病毒悬液样本进行检测来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OrfV样本经60 ℃热水浴处理10 min即可被完全灭活;PMA与失活OrfV的DNA共价结合且溶液中游离PMA光解的最佳曝光时间为15 min;热灭活OrfV基因组扩增被完全抑制的最小PMA浓度为20 μmol/L,活OrfV基因组扩增不受抑制的最大PMA浓度为35 μmol/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活OrfV时出现阳性条带,而口蹄疫病毒(FMDV)、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的扩增结果均呈阴性;经PMA处理后,在不同数量比例的活、热灭活OrfV病毒悬液中检测到活OrfV的灵敏度为10-1.68 TCID50/0.1 mL。【结论】 本试验成功建立了针对活OrfV的PMA-PCR检测技术,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为相关工作领域评估OrfV致病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