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玉米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天达-2116、好鲜收、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调控作用,为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依据。以兴单131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法在田间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能增强玉米植株长势,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其中天达2116效果较为明显,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1.1%,产量每公顷比对照增产850.4 kg,增产率达9.6%,增产效益显著,好鲜收、芸苔素内酯分别比对照增产7.9%和7.4%,复硝酚钠对玉米千粒重影响较大,比对照增加17.3 g,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天达-2116、好鲜收、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玉米浸种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调节剂分期施用对玉米籽粒胚乳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对玉米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烯利(有效成份2-氯乙基瞵酸是一种能释放乙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国内外将其应用于果蔬的催熟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比之下,乙烯利应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玉米上的研究甚少。我们1986~1987年试验表明,当玉米亩株数增加1500~2000株,于叶龄指数65~75喷洒600~1000ppm乙烯利后,均可增产1~2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示范,于前文(《耕作与栽培》1990年第4期)报道了乙烯利对玉米根系的影响,本文探讨其对玉米株型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玉米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和评估技术,本研究开展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的模拟试验,持续活体监测叶片叶绿素、冠层光谱和覆盖度并测产。结果表明,拔节期洪涝胁迫可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最大程度相对变化值达-56.30%,吐丝期胁迫对叶绿素无影响,灌浆期胁迫促使叶绿素下降但并不明显。洪涝胁迫能降低覆盖度,拔节期影响最大,胁迫严重的覆盖度仅46.33%,吐丝期次之,灌浆期较小。洪涝胁迫造成的减产,生育前期影响比后期严重。拔节期和吐丝期各波段反射率与洪涝胁迫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近红外平台波段达到极显著水平,绿峰波段次之,达到显著水平。灌浆期各波段反射率与洪涝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与胁迫程度呈极显著相关的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可以用于监测玉米洪涝灾害。最终基于胁迫之后与胁迫前的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SIPI的差值DSIPI,建立拔节期和吐丝期洪涝胁迫产量损失率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
覆膜栽培在玉米制种播差调花中的应用甘立刚四川省大竹县种子公司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温、保肥水的作用,能加快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抽雄、吐丝、成熟。同一玉米自交系因盖膜栽培时间的长短其生长发育也有快慢之分,尤其是盖膜与露地栽培差异更大。在四川东部春播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与其姊妹交种花期授粉的试验表明:姊妹交种的吐丝期比对应自交系提前2-3d;姊妹交种的花丝长度显著长子对应自交系5-6cm;而吐丝到萎蔫的天数两者差异不大;在相近的时间内,姊妹交种花丝伸长快而集中,最终导致授粉结实率高。根据以上结果,在改良单交制种花期调配上,提前父本的播期4-5d,改播种二、三期父本为播种一期父本,在实践中应用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玉米因倒伏、染病造成的减产问题,本研究以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具有高效、无毒、提高植物抗性、改善株型、提高光合性能等特点为理论基础,结合乙烯利能控高、提高抗性的特点,复配了一种控高、抗倒伏的生长调节剂。玉米的田间试验表明:这种复合生长调节剂能明显降低玉米高度、提高秸杆粗度、促进气生根及侧根的发育、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了控高、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卫晓轶  张明才  李召虎  段留生 《作物学报》2011,37(10):1819-1827
倒伏是玉米高产栽培中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的关键性限制因素之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复配剂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抗倒能力,是解决玉米倒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鲁单981及其相应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为材料,在拔节期叶面喷施200 mg L-1乙烯利药液,研究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农大108、鲁单981的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显著抑制了基部第1至6节间伸长;乙烯利处理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降低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4)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积累。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乙烯利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PAL和IAAO活性,显著降低了节间IAA和GA4含量,提高了脱落酸含量,降低了GA4/ABA比值。结合植株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杂交种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差异是由其双亲对乙烯利反应差异造成的,表现在乙烯利处理父母本间株高、穗位高、PAL和IAAO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玉米新品种‘渝单30’为试验材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试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处理进行叶片喷雾法实施。结果表明:施用5种调节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增强了茎粗、抗倒等抗逆性,改良了穗长、穗粗、穗粒数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其中矮壮素可溶性粉剂(AZ)的产量最高,达7526.67 kg/hm2,比对照净增产量828.34 kg/hm2,增产率12.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比CK净增产量123.34~613.34 kg/hm2,增产幅度达1.84%~9.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不同玉米自交系间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优异的氮高效种质,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为玉米氮高效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平均产量和氮效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抽雄期、散粉期、成熟期、株高、穗位等二级性状,对25份目前在黄淮海应用的核心种质和自育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氮利用效率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效率在2种不同的氮处理条件下与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即3个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材料氮效率高低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及株高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将高氮条件与低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株高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二级性状,鉴定出郑58、WK858和9058这3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可在氮高效育种中作为供体亲本来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丰富了氮高效种质资源,评价了不同玉米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揭示了不同材料对氮素的反应程度,为氮高效育种提供材料以及自交系的选育和合理的利用肥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和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乙烯利(0和180 g hm–2)和氮肥水平(0、75、150和225kg N hm–2)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以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氮吸收量和吸收效率,但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其中乙烯利处理氮农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32.7%~34.6%,而且乙烯利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氮吸收量显著增加,而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氮偏生产力和氮农学效率随之降低,其中225 kg N hm–2处理氮吸收量比0 kg N hm–2处理提高了68.4%~91.8%,但225 kg N hm–2和150 kg N hm–2处理之间的氮吸收量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和氮肥对氮吸收量、氮吸收效率和氮农学效率具有互作效应。喷施乙烯利和增施氮肥均能提高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但两者之间没有互作效应。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产量与吐丝期氮吸收量、收获期氮吸收量、灌浆期穗位叶SPAD值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中,但菜农朋友对其作用和药害补救仍有疑问。经查询有关专业资料,乙烯利主要有以下四种作用。视蔬菜种类和用途不同,具体的使用浓度各异。  相似文献   

13.
对我所育成的玉米杂交种鄂玉10号两个亲本自交系的生育期、制种技术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亲本自交系农艺性状不稳定,父本经过浸种播期处理,雌雄协调一致;母本吐丝后8天前授粉结实粒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有助于木薯抗逆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袋栽木薯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浸种比较,矮壮素、缩节胺和清水浸种可提高木薯苗的出苗率、株高、茎径,提高其细根的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提高根茎叶的干重、根冠比、净光合速率、薯干淀粉含量,部分处理和指标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矮壮素效果为优;吲哚丁酸浸种对木薯苗部分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部分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浸种对木薯苗部分生长指标有抑制作用,部分处理和指标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2,4-D浸种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15.
<正>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合物。近年来,我国常用于苹果树辅助修剪的生长调节剂为发枝素、乙烯利、多效唑等。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品种正大999为试验对象,通过施用4种不同化控剂,重点从干物质生产方面研究了玉米产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化控条件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与清水处理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则显著低于对照;玉米矮壮、矮吨、乙烯利、控旺专家等化控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减产幅度在7.1%~18.4%.说明玉米矮壮、矮吨、乙烯利和控旺专家等4种化控剂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容易造成田间减产,生产上要慎选玉米化控剂,必须进行小面积试验后方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玉米素、乙烯利对人参种子休眠的理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素、乙烯利对人参种子的生理休眠均有一定的解除作用,玉米素比乙烯利效果稍好。从生理生化指标调查来看,此两种激素均能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但在酯酶同工酶带的诱导合成方面只有玉米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7个玉米自交系的气也阻力及其与光合速率,蒸腾速度的关系,主要结果是;1.不同自交系之间RS具有显著的差异,相关最大可达2.3倍以上.2.RS随生育进程的推延而增大;3.RS同PH,TR及WUE在玉米生长的主要阶段存在极显著的指池数关系,而在某一特定的生育期则表现出极显著的直线关系;4.RS与PH,TR,WUE及R的相关度从大到小依次是TR-PH-WUE-R,5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吐丝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自交系吐丝期光合特性适应干旱环境的角度,探索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2012年在土默川平原灌区和河套平原灌区以及2013年河套平原灌区,利用耐旱性不同的51个玉米自交系,在吐丝期采取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分析了叶片光合相关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条件下Pn、Tr、Gs、Ci、Fv/Fm、ΦPSII和SPAD的相对值与其耐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WUE相对值与耐旱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qN和qP的相对值与耐旱系数不相关;上述8个叶片光合参数与耐旱系数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n、WUE、Fv/Fm、ΦPSII和SPAD相对值与耐旱系数在0.01水平显著相关,Pn、WUE、SPAD相对值对耐旱系数有直接贡献,而Fv/Fm和ΦPSII对耐旱系数起间接作用。通过上述5个显著相关光合参数将两年三地表现一致的32份自交系的抗旱性分为3类,第1类8份(H201、H21、英64、吉842、早49、吉8415、东46和沈137)属于耐旱性强的;第2类15份属于耐旱性较强的;第3类9份属于耐旱性弱的,此结果与对应的自交系产量差异分类结果相一致。因此,玉米自交系吐丝期Pn、WUE、Fv/Fm、ΦPSII、SPAD的相对值和耐旱系数可作为其耐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3类耐旱性玉米自交系吐丝期Pn、WUE、Fv/Fm、ΦPSII、SPAD的相对值与耐旱系数的回归关系,并明确了其阈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玉米光合作用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美云  李少昆 《作物学报》1997,23(3):345-352
研究分析了玉米17个自交系和11个杂交种单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间单叶PH、TR和WUE存在着显著差异。WUE与PH呈极正相关关系,且较WUE与TR的关系更密切。玉米单叶的WUE、PH、TR值会随着叶位、生育时期、光辐射强度、种植密度不同而不同,也会由于源库比改变、植株个体 间差异而变化。WUE和PH之产是回归直线的斜率随生率的推延而增大,但几乎不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